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我和周刊的故事|丝丽雅胡群丹:亦师亦友,常伴常新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9-14


  本刊记者-胡群丹

丝丽雅集团企业文化中心  胡群丹

  与周刊相识时日并不长,也就大半年吧。但作为一个刚刚毕业、进入一个从前没那么熟知的产业领域中进行文字工作的应届大学生,出于借鉴、出于学习、出于提升自我,浏览了许多刊文。我对纺织行业的认识,是在《纺织服装周刊》的陪伴下愈渐加深的。

  《周刊》于我,亦师亦友。作为行业第一杂志,《周刊》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于是在我最初熟悉工作时,前辈们便给我推荐了这一“秘籍”。“多看看《周刊》,你会更了解纺织”。我于是接触到了《周刊》。第一次翻阅时,最大的感受便是:权威与精致竟能如此相宜。

  在《周刊》中,我看到了五光十色的展会,生动的文字与如临现场的图片让我仿佛也置身于会场,亲身感受着纺织服装的魅力;在《周刊》中,我了解了热点,纺织人正在关注的是什么,行业中共同期待的是什么,我在逐渐深入的了解中,与纺织行业越走越近;在《周刊》中,我丰富了见识,行业中卓越的人物,领头的企业,一种种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项项促进行业创新的科研成果,让我看到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纺织行业;在《周刊》中,我学到了理念,不管是对行业走势的权威性描述,还是对行业历史的生动叙写,抑或是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我感受到了纺织行业的历久弥新,更坚定了做好纺织文化传播工作的信心。

  我与《周刊》,常伴常新。一月份的我,还是一个纺织“小白”,凭借对文字的热爱与专业能力进入丝丽雅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开始了对纺织行业的探索。从前谈起纺织,我大抵第一反应只会是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家中用的布制品,我从未思考过他们的原料,对诸如“纤维素纤维”等专业名词也未曾听说。刚开始工作,逢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口罩、防护服等平时或许不那么必需的纺织产业终端产品成为紧缺,我跟随公司抗“疫”的脚步急速前行,在紧迫的氛围中真切感受到了纺织人的责任。

  在这其中,《周刊》是信息的传递者,是行业的鼓励者,也是我学习之路上共同成长的陪伴者。我为《致敬逆行者抗疫特刊》中纺织人“召即至、战必胜”的信心与决心所感动,也被其中所描写的各大企业与组织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所鼓舞。我也学着他们,赋予文字力量,期盼着我笔下所写能如同《周刊》中千千万万文字一般,在某个时刻给予别人鼓舞。

  时值《纺织服装周刊》20周年纪念,忆起与《周刊》的相识相遇,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有感而发于此。愿《纺织服装周刊》能继续多年如一日地陪伴纺织行业成长,继续用文字焕发光彩,继续为新老读者引路前行!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