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做好拼布产业文章,焕发柯桥纺织创新活力!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9-28

  本刊记者-张颖

  拼布是一种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布艺表现形式。对于大众来说,拼布也许是个陌生的名词,但是拼布做成的物品却随处可见,小到一块手绢,大到家居装饰,拼布早已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拼布文化源于生活,从传统中走来,在不断的传承创新中,实现了由功能性表达到艺术性表达的转变,成为一种时尚艺术潮流。如今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拼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和艺术门类。在我国,拼布艺术也逐渐兴起,涌现了许多拼布爱好者和研究者,拼布产业初步有了一定规模。

  柯桥依托得天独厚的纺织产业集聚地优势,近年来通过举办拼布创意设计大赛、召开国际研讨会、开设高研班等互动交流活动,不断培育和壮大拼布产业,以富含文化和创意的拼布艺术持续焕发传统纺织创新活力,助力柯桥向时尚策源地蜕变。

  从无到有,“拼”出教、学、研、产一体化  

  从功能性物品到高雅艺术、从传统到当代、从家用到商用,时至今日,拼布艺术已经在不同领域之间搭建起桥梁。柯桥作为国内发展拼布产业的优势地区,在政府、高校、协会、企业等多方合力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拼布产业链体系。

  自2015年起,每逢金秋10月,柯桥都会举办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国际拼布学术研讨会,目前已成功举办5届,形成了良好的拼布文化氛围。“赛事的举办一方面为广大手工文化爱好者和从业者搭建了一个拼布创意设计交流、学习、竞争、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旨在挖掘培养国内拼布艺术设计的新生力量,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拼布文化,促进国内拼布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拼布协会执行会长、绍兴大师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铁刚表示,虽有疫情影响,今年第六届中国拼布创意设计大赛仍已如期启动,希望通过持续的赛事活动不断提高中国拼布创意设计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拼布艺术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延伸拼布产业链,构建并完善拼布教、学、研、产体系,由杨铁刚和众多拼布爱好者发起组建的浙江民艺拼布博物馆于5月在柯桥兰亭开馆。博物馆汇集国内外拼布艺术作品600余件,以拼布被面、拼布壁挂、拼布家居为主要特色,具有现代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商业和美学价值。

  其中,之江“拼布+”设计教学研发中心作为博物馆一大亮点,架起了教学、科研通向实用实践的桥梁。“打造集研究、生产、销售、展示、教学为一体的拼布产业链是我和团队努力的方向。”杨铁刚告诉记者,目前他注册了拼布产品品牌,名为“衲布”,正着手构建一个国内拼布爱好者的线上交易平台,打通拼布产业的最后环节,以实现产业链的畅通循环,“将拼布产品通过淘宝、手机小程序等渠道进行线上销售是第一步,未来还将开启直播带货,让拼布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提高生活品位。”

  “布”+创意,推动柯桥纺织时尚转型 

  化平凡为神奇是拼布艺术的魅力所在,作为纺织艺术设计的独特载体,拼布强调个性、时尚、环保,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与艺术的结合点。依托柯桥中国轻纺城的面料优势,把柯桥打造成国内拼布产业的基地和中心,让拼布艺术与柯桥纺织产业深度交织,有助于提升柯桥纺织品的整体附加值,增强市场吸引力与时尚引领力,从而推动柯桥纺织向时尚创意转型升级。

  作为拼布艺术产品的基础元素,拼布之“布”以崇尚自然的棉、麻为主,同时,面料在品质、节能环保及对身体保护方面均有一定要求。随着拼布产业的发展,拼布面料的个性化需求也将促使柯桥纺织企业加大对“科技、时尚、绿色”面料的研发与投入,进而丰富柯桥面料的内涵与价值,提升时尚竞争力。

  与此同时,拼布作为一项文化创意产业,是艺术和纺织的集合创新。近年来,国际时装周的主流品牌作品中不乏拼布元素的存在,甚至成为某些作品的主打风格。“将拼布元素融入面料设计、服装设计,通过举办拼布服装设计大赛、拼布服装秀等活动,汇聚产业界和创意界的创新力量,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创意转型,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杨铁刚说道。

  做好拼布产业文章,为柯桥的纺织面料赋予无穷的时尚创意,最终以拼布艺术产品的形式呈现,不失为一种提高传统纺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拼布小课堂 

  拼布起源于13—14世纪的欧洲大陆,为了抵御寒流的侵袭,人们使用拼缝连接的方式制作了许多棉被褥覆盖在床上,这时的拼布只有实用这一个功能。16世纪,法国人将拼布用作衬裙,其后,印度的袈裟、日本的继接、中国的百衲衣都是受到了这一启发,让拼布有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拼布真正进入全盛期,和美国在20世纪倡导的“纤维艺术”、妇女解放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个流派的艺术家以布为墨、以针为笔,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拼布艺术,使拼布摆脱了“贫穷生活的辅助者”角色,走上了真正的艺术道路。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