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仁不让,消费升级!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3-28


  本刊记者-刘萍

  春节市场开门红!据商务部统计,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年味浓、销售旺,买年货、赶大集、逛庙会、吃年夜饭等传统消费持续火爆,旅游、读书、观影、看展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网购年货、网上订餐、移动支付、定制出游、共享出行等新业态新模式备受青睐,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消费成为新时尚。其中,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年货节,利用大数据精选、优选适销对路商品包括进口生鲜;春装上市拉动服装销售,云南、广西、陕西重点监测企业服装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2%、11.3%和7.2%。

  如果说大数据时代需要精准画像,那么2017全年的统计数字更为精确: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1.3亿人次;电影票房突破500亿元;全民健身比例达到50%左右;马拉松比赛在全国火热;高校毕业生795多万人,全世界在校大学生的20%以上在中国……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连续第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在贡献率方面,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是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是9.1%。消费,已连续第四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目前来看,消费的增长空间在于三方面:消费补偿型增长,城市化和中产阶层扩大带来消费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带来增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也指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出现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相信这个4亿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开放市场,将对全球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不过,虽说2017年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28.6%、20.3%和30.8%,但服装销售依然面临考验,主要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正由物质消费转向更多、更深层的体验、精神层面,这在城市消费者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同时,城镇居民在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方面支出名义增长分别高达8.8%、7.9%和9.0%,远高于整体支出名义增长率。

  一边是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火热市场机遇,一边是其他消费领域和消费品类的严峻分流挑战,纺织产品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7年度纺织十大创新产品”不愧为一个好的样板!其中的节能环保多功能衬衫、旅行抗皱西服、调湿控温羽绒服、“雨翼”科技防水运动服……无一不是将高科技深入时尚生活、以新技术保护绿色地球,正是纺织界应对消费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出色实践。与此同时,个性化定制化、分场合穿衣、民族礼仪服饰兴起,乃至“大家居”家纺产品、“无限跨界”产业用纺织品的潜力市场,更给了行业升级以巨大空间。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衣食住行”衣为首的纺织业当仁不让,承担起扮美中国的行业使命。这个“美”,不仅美在色彩图案、时尚款型,更美在科技功能、文化内涵,还美在军用、航天用、建筑用等全覆盖。大美纺织,建构大美中国!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