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2016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探讨“十三五”新征程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5-23


  本刊记者-李晓慧/文 马新征/摄

  5月5日,在2016柯桥春季纺博会举办的前一天,柯桥已先行启动“智慧模式”,2016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举行,此次大会以“新供给、新需求、新格局,开启纺织工业十三五新征程”为主题。在这个春夏相交的立夏之日,与会嘉宾共同关注、聚焦、探讨——中国纺织工业将步入一个怎样的“季节”。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东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副主任胡松,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中共绍兴市柯桥区区委书记徐国龙、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树森,国内外资深专家、企业家以及基地企业、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产品开发贡献奖获奖企业代表等出席会议。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主持上午的峰会。

  本届大会座无虚席,面对2016柯桥春季纺博会等一系列盛会,柯桥企业纷纷表现出振奋的精神状态,在交流中,不少企业家都表示,国内外形势虽然还不甚明朗,但时代对纺织企业的要求已愈加明晰,需求应是着重关注的方面,纺织企业应积极改善供给,只要紧跟时代,拥抱变化,就一定会有新的未来。一位企业家这样表达:大家一起加油,纺织业的好时代又快来了!

  乔艳津在致辞中指出,产业集群的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顺应绿色转型的发展潮流,进行印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如何创造绿色新供给,释放纺织服装产业巨大的潜在需求;如何以智造科技和时尚趋势作为有力支撑,巩固其高端面料集聚地、纺织品贸易中心的战略地位,这都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广大纺织服装企业思考和实践。

  徐国龙在致辞中表示,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纺织业的转型。近年来柯桥按照补短板、促转型、提绩效的要求,把印染产业整治提升作为实施公共基础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推进印染业向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目标迈进,加快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把培育高端纺织、时尚创意等新一级产业集群和轻纺城市场,以及网上轻纺城电子商务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瑞哲: 

  创新能否成为“常态”关乎产业未来 

  本次峰会以“新供给、新需求、新格局,开启纺织工业十三五新征程”为主题,探讨行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的方向与途径。对于纺织行业而言,发展动能的

  新旧交替、发展空间的虚实交错、发展环境的利害交融,使创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此分享两个观点:一是知己而立,二是明势而为。

  知己而立

  概括行业发展,可归纳为:缓中趋稳、稳中有忧、分化明显、前景可期。

  2015年,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三成以上。这决定了纺织工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动摇,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不会动摇。

  从产业历史看,纺织工业发展史贯穿人类文明史,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端于纺织,现代金融创新来源于纺织;纺织产业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是对外经济贸易的先行者;纺织服装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居于特殊地位。

  从产业属性看,纺织品服装是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工业产品,也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载体,纺织产业有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经济贡献,也有美化生活、弘扬文化的文化贡献。2015年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中国规模以上工业6.41%,利润总额占6.07%,税金占4.30%,投资占5.32%,特别重要的是,利润总额、税金、投资占比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保持持续稳步上升势头;就国内消费而言,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占全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46%,衣着消费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4%,2015年服装服饰交易占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额的32.75%。

  从产业责任看,纺织产业首先是生产优质产品,形成有效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决定了纺织产业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行业发展的要求不能降低,行业发展的质量不能降低。

  从产业使命看,纺织产业要以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这决定了纺织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绿色发展、责任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宗旨不会改变。

  因此,《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定位的新表述:“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表述体现了中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过程。

  明势而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一是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二是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改善供给品质,创造新供给、培育新需求;三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使生产要素从低端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端高效率领域,进而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创新至为关键。

  创新能否成为纺织行业的习惯性动作,关乎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之成败。有人总结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阻碍创新的三大毒瘤是:抄袭者定价、低价者胜出、吹牛者烧钱。单纯追逐别人之所长而不思创新,永远补不了自己发展之所短。一边是消耗不了的产能、一边是满足不了的需求只能说明缺乏创新的可悲。所以,如何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推进创新是举国上下和全行业的课题。

  而创新,需要明势而为。

  变化引导

  首先,需求端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关注产品向关注体验过渡:消费者在关注价格、品质的同时,开始注重消费体验与文化表达,电商的崛起,改变购买方式,刺激实体零售进行变革,提升购物体验并积极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

  二是由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下沉:随着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高收入阶层的快速崛起,市场潜力开始向城镇下沉。

  三是由单纯二八经济到与长尾经济共存嬗变:消费需求更加理性,改变了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为主的消费行为,向着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其次,就供给端而言,变化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成本扁平:受技术革命、资金成本、原料价格、能源价格、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全球纺织制造综合成本差距在日渐缩小,纺织成本趋于扁平化,供给呈现分散化。

  二是模式创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纺织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创新平台,D2C、C2B、分享经济、网红经济等行业新模式、新尝试不断涌现。

  三是智能制造:智能化机器人建设的进程加快,机器代人趋势愈加明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2015年,分别有19.9%和11.0%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或计划采用自动化制造和工业机器人。行业内不少品牌企业以“互联网+”带动协同设计和网络定制,建设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工业模式,推广中高端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在这样的大变化面前,既要强调根本性、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同时还要注重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优化成本结构

  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具体一些就是: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是基础,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是保障,消费安全和环境友好是责任,消费导向和生活方式是目标。

  重塑格局

  以创新满足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塑造新格局,需要系统布局,长远规划。国家和行业层面,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轻纺行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成为重点工作,《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已起草完成,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即将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将进一步明确行业未来发展的路径。

  区域层面,绍兴市柯桥区以及中国轻纺城是纺织行业创新发展的典范,目前正以世界领先标准推进纺织印染产业的改造提升,轻纺城市场的时尚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柯桥区和中国轻纺城正向进一步强化柯桥时尚策源地、流行风向标的新目标迈进。

  创新发展,需要顺应时势,需要守正出奇。“十三五”时期,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坚守衣被天下的情怀与抱朴守拙的匠心,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纺织行业必将大有作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