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如何培养合格设计师?看这场关于设计与教育的思辨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6-16


北京时尚论坛2018再度开讲

  本刊记者-董笑妍

  5月13~20日,尚坤塬·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期间,“北京时尚论坛”将持续开讲。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诸多来自时尚及时尚教育领域的精英齐聚一堂,围绕时尚教育、设计思维、初入社会、市场观察等多元角度,将展开多样化讨论,可谓一场精彩的设计思辨。本刊提前采访了部分演讲嘉宾,了解他们对设计与教育的观点。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设计学专业教授 邱佩娜:

  从创意立裁到成衣造型

  “创意立裁”是在立体裁剪技术的基础上,借助人台,从材料形态的直观展现,到刺激手、脑、眼多元互动,提倡突破常规的服装造型。其作用在于感知视觉效果上的形态变化,提高审美意识和造型实践能力。

  创意立裁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具有拓展功能的造型训练系统课程。从一块布开始,以披挂、折叠、分割、穿插等手法对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产生新的形态,所以,每件成衣都是一个裁剪手法的集合,也都是成衣局部结构设计的选择性调和统一。

  本次讲座,以一种成衣品种为例,从款式元素入手,在创意立裁手法的互动方式下,启发性地将形态细节糅入成衣款式的局部结构中,这样不仅充分拓展了成衣设计空间,也使创意立体裁剪的成衣化得以实现。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创作设计时,应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将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把艺术置于生活和自然的氛围当中,把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消减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和粗糙的制造。

  Saga Furs世家皮草传播经理 方新宇:

  皮草与时尚

  皮草产业是服装服饰产业中一个特殊类别,全球皮草产业的产业链价值上千亿美元。中国皮草裘皮行业同样历史悠久,市场价值潜力巨大,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皮草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皮草产业切合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市场个性化与定制化的需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产业的升级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

  如今的皮草时尚教育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对于材料的认知,增加对皮草材质特性与工艺特点的学习,以高度针对性、实践性的教学,积累起产教融合的丰富经验,使教学更加符合产业需求的实际,培养出更加契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学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师 贾玺增:

  行走在服装历史里的流行时尚与设计方法

  尽管时尚风云瞬息万变,但终究脱离不了历史文化的土壤。对于流行时尚的设计,必然要借鉴、依托于人类服装历史,从中找到有社会价值并易于视觉化的设计内容。互联网经济、信息科技革命、工业化批量制造等现代经营与生产方式,在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消费享受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原本多姿多彩的民族和区域文化。

  与此同时,当代国际流行时尚审美形态,在国际范围内趋于同化的加速过程中,对原本存在于中西方服装历史中的多元文化抱以热切期盼和渴求。前者是时代的脉搏,任谁也无法改变;后者是流行时尚的快速演变与商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为时尚产业的设计者带来了挑战与机遇。

  本讲座从服装历史发展入手,以大量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阐述中外服装发展脉络,分析国际名师经典时装设计中的历史元素,讲解历史素材与时装转化的技巧与路径,旨在在中外服装史与时装设计之间搭建桥梁,以便帮助大家有效利用中外服装史元素,活学活用进行时装设计。

  四川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教授 程琦:

  从一根线开始探索

  回到设计的原点,寻找材料的原点,从一根线开始探索,让“单一”不断演变到“极致”……我们要选择一种材料、一个元素,带入工艺,注入情感,开始设计的实验。

  多年来,我们持续地开展每期一个月的夏布再设计工作坊,实践着夏布的当代设计,思路在平面与立体、视觉与触觉、身体与情感的体验之间不断转换,也以我们的方式链接着过去、当代与未来。

  由此,以引领生活方式的民族时尚和传统未来为主旨,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工作室教学改革,链接教师、设计师、艺术家、企业家与学生,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优势、西南地域的优势、校企资源的优势,构建一套立体的特色工作室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有情感”的人,做“有温度”的设计。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须秋洁:

  时尚科创视域下,色彩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时尚科创视域下的教与学在发生转变,学生在变、环境在变、产业在变……我们以色彩设计语言等一批课程的改革为切入,探讨了在新常态下,如何以结果为导向,用新视角感知身边的色彩呈现、认识色彩的情感传递信息、掌握色彩设计语言的表达方式,让新生代认识色彩、运用色彩,逐渐形成自我特质的色彩审美。

  在我看来,时尚设计教育永远不变的是其变化特性。从教18年来,我感受到了变化对我们的倒逼。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对时尚设计教育的热情和在这份热情下所做的努力——适应变化并不断调整自我。我欣喜地发现,自己可以习惯这种变化,并会主动去改变和调整自己。同时,我也时刻告诫我的学生,时尚设计一直在变,你不想改变,你就不要参与。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教研室主任 杨阳:

  SKETCHBOOK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该教学方法是针对国内艺术设计院校学生作业形式程式化,避免主题创作中语言表面化,从而忽视主题表达的教学方法,属于艺术与设计专业基础教学范畴。该方法将改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短、平、快”及“为了形式而形式”的学习方法,以思想为先导,引导学生对主题方向的调研与生活的思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与探索,鼓励学生在课程中的对话与碰撞,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

  教学过程分为调研、分析、实验与表达四个阶段,以学习方法传授为主,通过多样的课堂形式教学,强调艺术与设计教学的实验性、前瞻性与融通性。

  未来的时尚设计是多元的,消费者的生活也是多样的,作为设计教育者不能去定义未来时尚设计的结果,而是要教会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思考学习方法,对生活的感悟与沉淀。

  生活造型设计师 泽田里绘:

  日本花艺工坊——送给牛仔新的生命

  这次的花艺工作坊的主材料是牛仔布。牛仔是大家衣柜里常见的休闲装之一。其特征是很结实、有点厚、有点粗糙,缺少一点美感,也许好多人会感觉这与花艺有点距离,但这次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牛仔布。

  这次我会分享给大家两种新的体验,“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素材的美”和“珍惜自己身边的素材”。

  现代社会,时尚影响着每个人以及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对时尚都有不同的认知。但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很多人有时候会忽略培养自己的审美观的重要性。

  我认为,培养自己的审美是培养自己表现力的基础,养成这种习惯对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时尚有时候就是一种态度,不只是为了标新立异,缺乏自己的审美内涵,就会随波逐流。

  YUXIN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AMI国际艺术教育联合创始人 张雨馨:

  毕业后设计之路的打开方式

  服装设计系的学生们毕业后有两个方向:创业和去企业工作。无论创业还是去企业工作,设计师都需要具备职业专业技能和素养。这其中包括: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了解品牌文化、有版权意识、了解市场、成本控制、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以及专业知识。

  去企业面试应该注意的事项有,面试是人和人的交流,需要对自己的作品集进行充分表达讲解;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要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创业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激情和勇气,还需要了解产品设计、市场定位、运营团队、pr团队以及销售渠道等。

  时尚教育更注重的应该是对时尚的理解和发散思维,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过程本身,享受过程。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能让设计师们保持设计的初心,对设计始终满怀热忱。

  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讲师 周奕:

  新世代,新青年文化,新消费

  新世代,即“Z世代”,这群19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是世纪交替的一代,庞大的人口基数让他们成为消费市场的焦点。

  新青年文化源于Z世代新的生活模式:钟情于表达,“晒”自己、“晒”产品,偏爱文化衫和词汇密集的说唱音乐;钟情社群,通过社交平台紧密联系,籍由数字化生活寻找志同道合的归属感;钟情怀“旧”,从老物件中探索未经历的旧时光,把解构过的复古元素进行重构融入当下,以“旧”为新。

  在这样的新青年文化影响下,新消费逐渐成形:乐于消费独一无二的符号,如联名、定制;高度数字化和高度虚拟化带来了新商机;消费健康和环保,钟爱循环再造和可持续发展……

  Z世代正逐步成为全球消费的新兴群体,我们需要满足他们的新文化需求,挖掘更广阔的新消费形式,提供更多元的表达途径,这将会为时尚产业带来更丰富的发展空间。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