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再次获评为“5A级社会组织”!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8-31


  8月28日

  东莞市2016年度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总结会议

  在东莞市现代社会组织评估中心举行

  会议向获得4A及5A等级的社会组织

  颁发证书和牌匾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 

  (以下简称“毛织协会”) 

  获评为市“5A级社会组织”    

  

  目前东莞市全市共有4338家社会组织

  自2012年东莞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开展以来

  至今仅有 3 家行业协会获得社会组织评级 

  最高级别5A 

  (共有包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协会等

  18家社会组织获得5A)   

  毛织协会自2013年获得市首家5A级行业协会后 

  再次获得5A! 

  这意味着

  毛织协会成为

  唯一在两次评估中都荣获5A的社会组织! 

  自2012年开始,东莞市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符合评估条件的社会组织开展等级评估工作。毛织协会于2013年首次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获评为全市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5A级社会组织”。 

  2016年12月底,该评级三年有效期满。2017年1月,协会被正式列为2016年东莞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 

  本次评选更加严格, 

  考量的标准更加细化、更加全面! 

  包括5大项内容: 

  √基础条件—考核社会组织的资质及日常备案管理情况 

  √内部治理—考核社会组织内部制度建设和相关的人力、财务以及运作管理情况 

  √工作绩效—考核社会组织业务活动开展、尤其是提供服务、参与社会管理情况 

  √社会评价—邀请多方主体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和业务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附加指标—考核社会组织在业务工作上的创新性及效益,以及社会影响力 

  毛织协会积极对照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附加指标共5大项、118小项的指标进行自评与材料编制。经过努力,完成了近千页的佐证材料,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2017年3月,评估专家组到毛织协会进行实地考察评估,通过听取现场汇报、查阅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对协会理事以上进行问卷调查、向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等方式,听、看、查、问,对毛织协会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本次实地评估中,专家组认为毛织协会在自身建设、服务行业及会员、行业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毛纺织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的行业地位与影响力,为我国毛纺织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勉励协会再接再厉,工作更上一层楼! 

  经社会组织自评、评估机构实地评估和评估委员会审定,评估委员会对参评社会组织进行了等级确认,并于2017年6月12日至6月17日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公示。 

  评估分数总分为1100分(其中100分为附加分),评估结果得分为951分(含951分)以上的为5A级社会组织,毛织协会总分为971分 

  各评估指标及得分,例如: 

  1、社团获得国家级有关政府部门表彰或奖励,得10分。 

  2、社团获得新闻媒体省级以上媒体正面宣传报道,得10分。 

  3、社团开展组团参展、外出考察、自行举办展会等活动,得5分。 

  为什么全市那么多家参评的社会组织, 

  毛织协会能连续获评为“5A级社会组织”呢? 

  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该协会!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于2006年11月经东莞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成立,是由东莞市经营毛织行业的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2011年6月,完成第一次换届;2015年3月,完成第二次换届。会员企业涵盖全产业链,包括毛织服装生产、毛织机械企业、毛织纱线及服务配套等。

  该协会办公地点设在东莞市大朗镇,主要围绕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开展业务。成立的多年来,在大朗镇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发挥在行业资源和专业能力上的优势,承办好“织交会”、“国内行”、“毛衣节”、外出参展等行业性特色活动,推动大朗毛织产业升级发展

  该协会现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因在服务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工作表现突出,获得“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优秀协会”、“中国针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奖”等奖项。 

  

  毛织协会自成立以来,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章程符合规定要求,法定代表人按照章程规定程序产生,重大事项均能按规定向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备案;同时不断加强内部治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自身建设明显增强,实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

  做好会员服务

  协会自成立以来,以服务为宗旨,高度重视会员的需求与意见,不断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一、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   

  为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毛织企业承接优质订单的能力,同时,加大对大朗毛织的宣传推广,自2013年以来,毛织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以大朗毛织的统一形象抱团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

  企业抱团参展,不仅能让专业采购商一站式领略大朗毛织多样性、时尚性的产品特色,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参展效果。  

 

  二、组织企业外出考察交流。 

  毛织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到一些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或发展成熟的服装市场进行考察,近两年还组织企业到柬埔寨、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了解当地纺织行业情况。

  通过有关考察,我们不但推进了东莞毛纺织行业与产业上游的内蒙古羊毛纱线产业、与江浙、山东等地服装市场的有效对接,而且还了解到柬埔寨、越南等竞争地区的发展现状,为产业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  

  三、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做好政府参谋助手。 

  毛织协会每年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开展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运行现状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发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调解决,并形成汇报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另外,每年积极组织会员参加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的行业座谈会,不定期到会员企业走访、座谈。此外,协会积极搜集整理各级各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深入了解外出参展补贴、中小微型企业补贴、机器换人等政策,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向会员传达,并协助会员进行申报。

  为帮助毛织企业通过诉前调解矛盾纠纷,协会还联同镇司法分局建立“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调解委员会”,在秘书处办公室设立司法调解中心,并设专人负责调解工作。

  推动行业发展

  协会自成立以来,为推动全市毛织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做了大量努力。

  一、承办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 

  自成立以来,毛织协会参与承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至今已参与承办10届,对展会的连续成功举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2014年开始,大朗“织交会”由“政府办会”转型为“民间办会”,毛织协会成为展会的独立承办单位。该协会主要承担了招商、招展和搭建布置、物料制作、现场管理等工作项目,对推动“织交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承办大朗毛衣“国内行”活动。 

  近年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内销,而渠道是关键。为帮助企业打通内销渠道,自2014年以来,毛织协会每年都会在国内重点城市策划举办大朗毛衣“国内行”系列活动。先后赴上海、北京、湖南株洲、河南郑州、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江西九江、江苏常熟、山西太原等多个城市开展“国内行”活动,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搭建平台和桥梁,加强了大朗毛织产业与全国各地服装批发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承办大朗毛衣节。 

  为推介大朗毛织产业和推广大朗的时尚毛衣文化,同时为广大群众采购大朗毛衣打造平台,自2014年以来,毛织协会每年都会承办大朗毛衣节活动。2014年首场毛衣节活动紧接在第十三届大朗“织交会”后举办,自2015年开始,除紧接在大朗“织交会”后举办,元旦期间再举办一场,即每年举办两场毛衣节活动。截至2017年8月,大朗毛衣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场活动。

  毛衣节的举办不仅营造了“购毛衣到大朗”的氛围,提高了大朗毛织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显示了大朗活力、时尚、和谐的城市形象,成为拉动消费、塑造大朗毛织产业的新名片。  

 

 

  开展公益,服务社会

  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引导会员企业加强遵守诚信、自律的道德规范行为的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或发动会员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服务社会、帮助弱势群体,不断加强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回报社会的意识。

  毛织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不断推动公益事业的纵深发展。如号召会员支持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组织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的主题捐赠活动、组织开展“往贫困山区捐赠大朗毛衣”等助力慈善的活动等等。另外,以承办相关活动为契机,联合专业单位举办各慈善公益活动等等。

▲在广西钟山县开展帮扶活动。  

▲“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中企业捐赠的毛衣。  

▲毛衣节期间,与大朗镇毛织管委会、东莞时报、维米尔创意美术中心联合举办“新年许愿树”大型亲子绘画活动。 

▲毛衣节期间,与大朗镇妇联联合举办“一号关爱”暨毛织节活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