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徐爱东:回归棉麻在快节奏中慢下来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2-23

本刊记者_刘嘉

  在上月举办的第20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暨虎门时装周的一众时尚展位间,一个古香古色的女装品牌特装展位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枯藤、木椅、格窗,以及散落在地的木棉花,营造了古朴浓郁的“中国风”,这就是主打改良中式唐装的品牌——木棉道。也是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品牌创始人徐爱东。

  买到心仪的面料会兴奋一整天

   在虎门服装圈里,人们都亲切地称徐爱东为“徐姐”。作为一名来自安徽的商人,徐爱东却有一种肖似台湾客商的恭谦细腻。一打听才知道,徐爱东早在十多年前就与台湾的唐装服装品牌结缘,因此爱上了唐装,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只不过,十多年前人们习惯将这种中式改良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而今,“中国风棉麻女装”概念的流行让徐爱东的木棉道乘上了东风。

   虎门服交会上,木棉道的展位上观众络绎不绝。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木棉道的产品独具匠心,从领口、袖口的花布拼接技艺,到棉麻面料上的提花,每一款设计都各具特点。徐爱东介绍说,木棉道的产品都是独家设计并且定织的,采用的面料也大多是进口的环保天然材质。

   “买布料比买衣服更能让我满足。”她说,多年经验的积累,并与很多厂家保持合作,使得她可以定制自己想要的面料,定制属于她的颜色与图案。

   对于服装设计,独特性和延续性是徐爱东不变的态度。“款式要独特,面料的质地必须让人想长久地穿下去。”她说,设计始于面料,而找到一款心仪的面料会让她兴奋一整天。优质的布料如同一把火,可以点燃她的创作灵感。

  坚持“小而美”,锁定特定人群

   2002年,徐爱东创立“木棉道”品牌。在过去,木棉道一直以台湾市场为主,直到2010年才开始转入内销。

   回忆过去,徐爱东感慨颇深。品牌创立初期并不顺利,因为公众对唐装的接受度不高,前景有些黯淡,但徐爱东的想法很纯粹,因为强烈的热爱,让她有一种使命感——让更多人穿上极具中国韵味的唐装。“很多海外华人都能接受,我自己也热爱,我相信本土消费者也会有喜欢的一天,只是接受时间的长短罢了。”

   通过不断地修正版型和色彩,以及不断地坚持,木棉道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木棉道坚持做独有的产品,做‘小而美’,将特定人群锁住才有了现在的局面。”徐爱东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设计风格接受度很高,他们热爱国学、花艺、茶艺,也会爱上穿棉麻中国风服装。因此,木棉道在打上中国风烙印的同时,也加入了时尚、休闲的元素。

   凭借着面料和工艺这两大“法宝”,木棉道品牌通过加盟体系,在全国各地开设百余家店,虽然在规模上与很多时尚休闲装相比并不算大,但木棉道因其个性化的定位,令遍布全国各地的“粉丝”对品牌有着很强的黏性。

 

  梦想就是让生活回归传统

   可以说,徐爱东是一位典型的徽商。长久以来,徽商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风格,赢得了“儒商”的美名,徐爱东也不例外。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5虎门时装周上,木棉道重点展示了2016年最新的三个系列:“蕴”系列、“逸”系列和“纯”系列。

   这场发布以“花开孝享”为主题,努力弘扬“孝”文化,因此开发了棉麻童装、棉麻中老年装等适合一家人穿着的新品系列。徐爱东表示,“我希望将中华文明中的家文化与木棉道的个性相融合,让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都能穿着木棉道,体验棉麻的舒适、温馨、和谐。”

   “我的梦想就是让唐装与时尚相结合,走进生活,让生活回归传统。”徐爱东选择从文化出发,从生活入手。去年底,基于木棉道的传统风格衍生而出的集服装主题餐厅、服装博物馆、服装生活体验馆于一体的服饰综合馆在虎门国际购物中心开业。

   “现在大家都很讲究传统文化的回归,木棉道服饰综合馆就是把我们的产品与现代人的思想生活相结合,在各种体验中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慢下来,真正去享受生活。”谈及办馆初衷,徐爱东如是说。

   目前,木棉道服饰综合馆已经和13家厂家形成联盟,以女性为主要的消费群体,不断引进化妆品、箱包、有机食物等厂家,并且定期开展关于美容、国学、古典乐器等方面的培训。

   十多年前,徐爱东将自己创立的品牌取名自一首台湾歌曲《木棉道》,而在今天,徐爱东将品牌扎根在木棉花同样盛开的广东。十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对时尚生活的探索,让徐爱东和木棉道终于等来了棉麻女装的最好时期。《木棉道》的歌中唱道,“木棉花开季节过去就谢了”,可是木棉道品牌,你怎能轻易就忘了?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