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强国之栋】恒天:立强国之志 承产业之梦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8-11


对话领航人

   

张杰,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恒天的创始人之一,进入恒天17年,2008年开始担任恒天董事长,目前任职已有7年。

  TAweekly:您如何评价纺织产业?   

  张杰:很多人都说纺织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我认为,它不仅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样是科技产业和时尚产业。纺织产业已经不仅仅是解决穿的问题,更在航空航天、医疗卫生、产业用领域发挥着作用。   

  TAweekly:在您看来,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什么?   

  张杰:诚信、务实,有能力走在别人前面。   

  TAweekly:执掌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您有哪些感悟?   

  张杰:我的管理感悟是企业一定要有个长远的目标,对未来有个好的判断,不要让企业变成无头苍蝇。同时企业发展也要抓住好机会,做别人未做的,提前做好布局和策划,不能跟着别人走。当然,带好队伍还要花些心思,光靠制度和朴素感情还不行。   

  TAweekly:作为企业当家人,您觉得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张杰:最大的责任就是要把企业做好,让员工有更好的发展,让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可。   

  TAweekly:作为恒天的管理者,在您看来,您改变了什么?   

  张杰:恒天的进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带领着这个团队,把恒天从单一业务的企业变成了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多元化企业,完成了恒天从传统纺织产业向适度多元的结构调整,把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相结合,用科技和资本两个轮子推动了恒天的进步。   

  TAweekly:恒天改变了您什么?   

  张杰:恒天当然不仅仅把我的年龄变得更大了。恒天让我在企业管理以及资本市场上有了更多的体会和经验,同时也使得我对社会的责任、未来的发展有了不一样的认知。   

  在对恒天的管理中,它使我变得更务实。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问题上,我更加明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得失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TAweekly:在您看来,大企业的当家人应有的秉性或者特点是什么?   

  张杰:我觉得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应该有战略的眼光,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对一件事情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是企业家必须要有的素质。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者要善良,能够善待所有人,因为如果只是把企业做得很优秀,但不能让团队善始善终,甚至不能让个人善始善终都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TAweekly:对于恒天的未来,您心中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张杰:恒天的未来,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成为真正的HI-TECH,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企业。核心、主营业务都能在行业中有很好的表现,受到别人的尊重。   

  TAweekly:作为央企的高管,这个位置带给您的好与不好是什么?   

  张杰:在这个平台上,锻炼了自己,并能把自己所学服务于组织,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对社会、企业和家人生活的改善,从中获得快乐。不好的地方就是自由的时间太少,对家人的关心、照顾太少。   

  TAweekly:您的工作态度是什么? 您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什么?   

  张杰:我不是工作狂,但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其实,我并不只想工作,也喜欢忙里偷闲,看看书,写写诗,打打球。   

  TAweekly:在您看来,自己的性格如何?   

  张杰:我认为自己的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同时也比较真诚和善良,诚实守信,只要答应的事会全力去做,这也是我的立命安身之本。  

 


 记者手记  
  不一样的恒天
  作为一个阅历尚浅的行业记者,对于恒天集团的认知是从每次纺机展巨大的展台,以及“数不清”的各种旗下企业开始的,脑海里的恒天很大,也很远,常常有种看不清的感觉。在行业里跑了几年后,积累了不少人对于恒天的看法,逐步丰富了自己对这个企业的认知。对于“央企”身份,多少受到其他一些企业的影响,也曾质疑过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此次对于张杰的采访,则让我成长了许多,除了了解其经营运作,更大的收获在于懂得如何换个角度去看恒天。

  “国企的担当”在自己以往的意识中很模糊,而今看来,若行业里的企业都是私有化、分散的个体,“趋利”行为很可能会让这些企业变成他国企业,若集中表现,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就有可能丧失。国企的角色在这样的假设下,会呈现不一样的结果。作为国企,其政治背景决定了它的属性,也最终决定了它必须始终以中国纺织产业的未来为重,为产业守住最后的防线。即便某天纺织业界有了一些大的变化,依靠着它们,中国纺织产业的地位和基础仍旧会很牢固。在这样的视角下,恒天的使命和产业地位自然不同,也理应不同。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