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栋】恒天:立强国之志 承产业之梦 |
未来篇 向“世界一流”迈进
在2010年年底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新任国资委主任王勇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目标。其实,这也是张杰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 什么是一流企业?如何打造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在行业摸爬滚打了28年的张杰深知,制造业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为央企打造国际竞争力铺平道路。掌管恒天的十几年中,他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并依托制度创新推动、引导企业的创新工作。在恒天旗下的众多业务板块中,人们都能看到创新的足迹,纺机主业中尤其如此。 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对于中国纺纱领域影响很大的自动落纱细纱长车的技术。该技术是恒天旗下经纬榆次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并在1998年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而该技术的发力在“十二五”期间表现尤为突出,面对纺企减员提效的需求,该技术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此后,行业的相关产品技术便快速扩张,也由此创造了中国纺机业“十二五”期间在细纱长车领域的优秀业绩;在粗纱装备中,天津宏大的粗细联系统同样依靠创新赢得了行业人士的一片赞誉;在络筒机方面,青岛宏大的产品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替代进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化纤和产业用领域,郑纺机、邯郸纺机、宜昌经纬以及邵阳纺机的产品技术同样出色,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1年,恒天旗下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恒天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展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质、高效、低耗的粗细络联纺纱系统。成就展上,经纬纺机的这套系统与神舟七号返回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模型、嫦娥一号卫星模型、“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一同被展出。 2014年,郑纺机完成了一个意义非常的出口项目:125位涤纶长丝成套项目,该项目创下了郑纺机企业多个“第一”:第一个总包的熔体直纺项目,第一个出口国外的长丝成套项目,第一个大规模使用1680mm卷绕头的项目。 纵观中国纺织业界的各种奖项和荣誉,恒天旗下企业的名字都会频繁出现。翻看“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历届获奖名单,都能验证恒天在技术创新上的作为。 当然,好的技术,其表现绝不会止于“奖项”,在用户那里同样会得到认同。就拿最近的一次来说,今年6月,恒天集团与天虹集团就天虹集团新疆300万锭棉纺项目展开战略合作。据悉,恒天集团在资金、设备、售后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双方此次新疆项目的合作,利用恒天集团先进的纺纱设备和技术,充分发挥天虹集团领先的纺纱管理、运营经验。 其实,这些仅仅是恒天集团在服务中国纺织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恒天在纺织自动化装备上投入数亿元进行研发,为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可以说,恒天在装备技术上的努力,让中国纺织产业的装备技术走在了世界前沿。“恒天在推动中国纺织装备技术进步方面,责无旁贷!”张杰表示,集团的重要使命就是引领纺织业发展,而落脚点就是装备制造业进步。 实际上,支撑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恒天的作为远不止于装备技术的创新,在稳固纺织上市企业表现方面,也在发力。 特别是对于前段时间国内资本市场的动荡,张杰更是坚定了这种决心。 一直以来,“恒天系”在资本市场上以长袖善舞著称,从公司官网中仍能看到巅峰时期的表现。“恒天系”一度拥有经纬纺机、恒天天鹅、中国服装及恒天海龙4家A股上市公司,凯马B一家B股上市公司,恒天立信一家H股上市公司。 “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对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稳定、成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稳定、成熟、健康的资本市场则源于一批优秀的上市企业。”张杰表示,恒天希望能在推动纺织类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方面做出努力,帮助有资源的纺织企业,用好资本市场理念推动企业发展,而恒天此前对中服股份、天鹅股份重组就是一种体现,恒天海龙的重组也在积极推动之中。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是恒天集团的发展路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从总量和结构上都实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想把恒天真正建成世界一流的企业,我们还任重道远。”未来五年,张杰给恒天集团提出了十二字方针:“聚焦主业、战略转型、价值创造”。 恒天的未来,值得期待。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