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陈兆虎:整合就是进步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7-04


  本刊记者-罗欣桐

  与大部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项目一致,垂直采的诞生同样抱着誓要解决行业痛点的决心,只不过战场来到了资本并不熟悉的内衣领域。

  有十年保险行业经历的“垂直采”创始人陈兆虎,2000年才开始投身内衣行业。他十分推崇“滴滴”和airbnb等平台模式,也经常作为实例向内衣企业家解释传统行业“互联网+”的逻辑,“一边是消费者叫不到车,一边是出租车资源闲置,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共享?”

  据了解,由奥运会催生出的住宅租赁平台airbnb,其理念是把每家每户闲置的房子、甚至房间租赁出去,一方面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解决了房产闲置的问题。如今,这个由美国人创办的平台估值已达400亿美金,每天线上交易超过700万单。

  陈兆虎说,和“滴滴”、airbnb一样,垂直采也属于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的一种,原理就是把内衣产业资源共享起来,“但它们是供不应求,要通过平台来调剂双方的不平衡;中国的内衣产业则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成本太高。由于必须依赖渠道商,导致价格虚高。”

  他举例道:“比如,每个品牌在每个省要找代理商,代理商再找业务员,中间就导致了二次浪费。同样,厂家有展厅,代理商有展厅;厂家有库存,代理商也有库存。中间环节造成的二次浪费太多了,终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转嫁到消费者手中变成了6到8倍的差价。”

  根据垂直采官方网站显示,该平台的愿景是要解决内衣产业链垂直化问题,为供应商厂家实现产销分离、研发分离,为终端门店加盟商解决采购高性价比商品等问题,最终实现优化配置内衣产业链资源。简单来说,即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OAO(线上和线下有机融合)的模式,搭建一个内衣行业的垂直采购平台。然而,对于大部分内衣行业老板而言,拥抱互联网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们不会‘轻易就范’,转变思想还是需要一些时间。”陈兆虎打趣道。

  “我们不做买卖”

  陈兆虎表示,垂直采平台是一个生态系统,本身不做买卖,只是搭建一个体系帮别人做买卖,“比如微信,搭建好了一个体系,谁来玩微商、谁来玩微店,那都是你们的事情。”

  “举个例子,一件文胸,按传统方法从批发市场采购,价格在100元到120元之间,厂家的制造成本大概40多元;在垂直采的平台上,40多元可以直接出货,平台不增加任何费用,价格差就是这么大。”陈兆虎说。

  现在,陈兆虎每个月都要奔赴全国各地的分享会推介垂直采项目,他相信以信息流为突破口的分享经济是时代的产物,理应被更多人了解,因为它的本质是一种利他精神。“大多数工厂品牌没有直营体系,尤其是内衣行业,主要还是靠批发。垂直采现在把所有的批发商联合在一起,倒逼工厂寻求合作,让工厂的体量变大,并降低生产成本,对它们来说是有帮助的。只不过他们担心数据会被我们掌握了,但是现在人们天天使用微信,为什么就不怕微信掌握他们的数据?所以说,这还是一个体量的问题,体量一旦成型,这种质疑和信任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破局2016·内衣行业新机遇暨‘互联网+内衣’高峰论坛”上,垂直采公布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年6月21日,垂直采已经成功吸纳56000间内衣店和465户厂家上线,并在全国设立了20多个办事处,计划年内连接10万家内衣店。届时,接入垂直采系统的上游工厂将增加到1000家,甚至连原料、面料供应商都会连接进来。

  “我们帮你提升买卖、改善买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这个原理我相信大家不会不配合的,不配合也是因为还不理解。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在合作的商家中慢慢形成口碑,这个障碍就会小很多。”陈兆虎说道。

  “全国各地的内衣店跑到生产集散地来采购,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存在时间成本、交通成本、人力成本,还有很多隐形成本等等。到批发市场采购,中间差价又太大,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但是现在,我可以拿着一个手机APP,在家里躺着点几下就完成采购了,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依赖,它的粘度会非常强。”

  推着行业企业向前走

  新模式的诞生,必然意味着旧模式的淘汰。在对互联网商业不了解、不信任的同时,更多的从业者是感到不适应、不习惯。陈兆虎坦言,社会上都说互联网模式颠覆掉了批发市场,但是也可以说是帮助批发市场转型升级,“这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传统产业未来一定是向数字化、互联网化发展,只是内衣产业相对来讲反应慢一点。”

  尽管传统商业模式在时代潮水中衰退,但线上交易也不是不需要线下支撑,只是当今线下支撑的成本太高。和其他类似模式平台一样,陈兆虎表示,将来垂直采会按交易金额对厂家收取一定佣金,但他认为垂直采能够回馈、分享给厂家更多有用资源。比如,提供大数据服务;帮助厂家精准化生产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此外,垂直采还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如果整个链条是健康的,不需要银行出面,我来做担保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我帮买家向厂家担保,然后厂家放款。我们通过数据评估你的偿还能力,以数据为信用,通过仓单质押帮你预约融资和贷款。”

  把全国内衣厂家和内衣店连接起来,除了实现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资源优化,还能推动行业创新升级,把设计师资源也调动起来。“现在整个行业同质化严重,对品牌或者厂家来说,养不起设计师,尤其是一个厂家出一系列的款,设计成本无法分摊。”陈兆虎认为,通过拼单,将大量单品聚合起来,不仅能分摊设计成本,还能进一步替厂家实现产销分离,并且把渠道共享,终端门店可以直接在线上下单,甚至化解库存风险。

  方向对了,顺序也要对

  2015年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元年,然而忽如一夜寒风,很多创业者开始抱怨资本市场转冷。融资的风光与真正的盈利不可同日而语。陈兆虎坦言,他曾经尝试过很多条路,但最后发现都行不通。

  “2011年开始策划做线上线下的投入,当时还没有O2O的概念,但我们提出的同步融合其实比现在的O2O还要早一步。那时候没有移动互联网、4G、智能手机,连微信也没有,支付方式都是PC端的。到了2014年项目落地,我们却发现根本推广不了,因为这是很重的一个商业模式,线下跟线上自己同步建设的话成本太高。2C这条路非常艰巨,加上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这个市场已经是趋于饱和,甚至出现拐点。在2C上我们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花了很多钱。”

  “2014年以后,我们陆续转型,从连锁到O2O,从2C到2B再到垂直供应链,当中摸索了很多弯路。既然平台已经建起来了,我们就把这几年积累的供应链资源共享给全国各地的内衣店,才慢慢形成了平台化的思想。它看起来很简单,几句话说清楚了,但这里面有很多坑,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坑里面。”

  如今,通过强势的地推活动,频繁的区域分享会,以及完善的后台技术团队,理顺脉络的垂直采正在高速扩张。在地推人员旋风式“扫荡”下,全国将近20万家内衣店中垂直采已经成功连接了5万多家,覆盖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市场。

  “今年内要完成10万家店,明年一年内可能会把全国覆盖,都是通过地推人员地毯式的、以街为单位去做。”陈兆虎透露,现在的注册成功率为30%,因为很多老板相对比较保守,但在仅进行了五个月地推时间内,垂直采的影响力与五个月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商业模式已经跑通,大数据形成闭环,交易额上了新台阶,一切看起来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陈兆虎却仍未满意。“现在的体量远远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还要做到覆盖所有群体,即覆盖所有内衣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终端链、厂家。由于品牌保护和区域保护不能上垂直平台的,那么我们就把代理商也邀请过来,免费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服务,最终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现在的交易额也远远没有达到陈兆虎的目标。他解释,互联网的增速是呈几何级裂变的,垂直采这五个月的增速是原来的90倍。对于用户而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产生粘性之后的使用状态是不一样的。“我刚刚不信任你,只下了一百块钱订单,现在信任你了,可以下1000元、10000元的单,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十倍、百倍的速度。还有激活率,100个注册客户中可能有80个是休眠状态,但是他们通过观察活跃的20个客户交易,被激活后又会出现几倍的增速。”

  陈兆虎认为,一旦体系搭建完成,交易量就会有质的变化。“一个设想,如果我把全国的店全扫完了,有可能80%的交易都是在垂直采产生。这是什么概念?3000亿元产业规模的80%,我一分钱不挣也意味着线上有2000亿元在流动,这就是平台的理念,不是买卖的思想。”

  谁在与时代为敌?

  几何级裂变的增速,天方夜谈般的数字,互联网的时代洪水吞噬着传统行业蹒跚的足迹。摆在内衣从业者面前的,难道只有非黑即白这一条出路?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陈兆虎说,“人们加入微信其实不是加入微信本身,而是加入这种信息交换的方式,他们并不是迫于压力、无奈接受,而是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便捷。”

  “我们顺势而为,也反复强调,我们不做生产、不做贴牌、不做连锁,我们不跟所有的元素构成竞争。新事物刚刚诞生,总会有一批人去跟进,也会有一批人排斥,但是我相信后者一定不会居多,尤其当你处在与时代为敌的情况下。”陈兆虎说。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