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群策群力献计荣昌夏布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6-12


  本刊记者-徐长杰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弘扬非遗服饰文化,9日下午,2018中国非遗服饰秀振兴传统工艺论坛荣昌夏布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主任张家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处长曹庭瑞,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春兴,重庆市纺织服装联合会会长马明媛,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宏,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委副主任张辉文,重庆市荣昌区经信委副主任陈杰;“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祁春英,专家委员会委员卢莹,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复,中国民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研究员覃代伦,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张义超以及院校、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在致辞时谈到,本届“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无论是观众、参与品牌、设计师以及媒体都非常关注,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而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荣昌夏布传承保护和发展学术论坛,建言献策荣昌夏布的发展,无疑会为非遗传承助力。

  他说,恭王府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唯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保护非遗是博物馆应有的担当。回顾一年来,恭王府与中纺联以非遗为桥梁、协同创新为目标,共同搭建资源置换平台,充分利用传统纺织印染秀,丰富的资源,吸收各方力量传播非遗,通过协作与配合水到渠成。相信未来双方能够共享学术资源、专家资源、教育资源等,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在非遗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

  同时,希望协同创新中心能够积极发挥组委会和协同创新的作用,共同研究、协作,让非遗回归生活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与保护,为国家振兴传统工艺计划的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在致辞中谈到,纺织类非遗的又一次隆重登场,说明传统工艺、传统纺织文化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仍然会引起人们对它的想念、期盼,契合社会、政府和老百姓的眼光。

  荣昌夏布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更多的利用各种各样的平台,来宣传、弘扬他们的魅力,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它,甚至产生一种热爱。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我们的现代生活。

  他说,把荣昌夏布作为一个大类进行全方位、各个层面的进行探讨研究,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也是我们把“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怎么贯穿到荣昌夏布的传承和发展。

  他同时谈到,希望通过成立协同创新中心,能与恭王府将保护非遗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更贴切行业软实力的需要,贴切创造非遗品牌的需要。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处长曹庭瑞在致辞时谈到,目前,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其中防染织绣和服饰制作类就占了103项,入选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项目重点是选取一批具备一定的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相对比较多的项目列入目录,其中夏布织造技艺也在振兴目录之中。

  对于非遗传承,他谈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要用历史的视角去认识和保护纺织类的非遗;二是要用时尚的理念去发掘和利用纺织类的非遗; 三是要用科技的手段发扬和创新非遗;四是要用市场的力量去引导和发展纺织类非遗。 

  他指出,保护发展非遗,既要政府重视、政策扶持,但是这恐怕远远不够,因为非遗都是历经千百年的沧桑,积淀千百年历史的东西,靠政府的支持肯定不可以走得太远,所以最可靠的还是要用市场的力量,让非遗活起来,让传统的、古老的工艺活下去,让非遗走进我们的现代生活。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件要求,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成立并共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推进双方在纺织非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期间,该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左)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右)共同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担任该中心名誉主任,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综合发展部主任孙冬宁担任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主任张家洲担任中心副主任。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据悉,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自去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已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成绩显著。该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双方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的重要落地项目之一,今后将在纺织非遗传统工艺提升、标准研究、展览展示、文创研发等领域开展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合作,为推进和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目标及任务发挥积极作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