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7-12


  本刊记者-李江敏

  7月7日,“海宁家纺杯”•2017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下帷幕!评比间隙,《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对“家纺创意画稿组”与“整体软装设计组”的每位评委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交流,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评委眼中的大赛与家纺设计趋势......

(以下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教授白志刚 

  今年大赛的第一感觉是作品数量多,可见在全国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从参赛作品来看整体水平要比去年高很多,一是对主题的把握性比较强,对整体色彩的控制能力很好。第二是技艺方面,用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技法,例如手绘用了很多复合材料,比如树叶、毛线、石膏、丝绸等,使得作品更有肌理,展示出别样的视觉效果,观者会感觉每一个颜色有立体感,可见参赛者的手绘表现能力和驾驭材料的能力都比以往更加丰富。三是思维的创新性比以往更开阔,有很多有科技感、几何感的纹样与花卉结合,使传统花卉更富有现代感,还有些天马行空的表现宇宙、儿童的梦幻、超现实主义的题材,都很突出。   

  从教学来讲,过往每年获奖作品的画册已经变成教科书,好的作品对国内纺织业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流行性、市场性、创新性、工艺表现和材料运用上。最后,希望通过大赛,倡导学生提升基本功,把学生的基础能力加强。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美籍华人、流行趋势研究专家、北京市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刘晓萍 

  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时代感很强,充满青春活力,也具有较强的时尚度,首先体现在整体作品的色彩感觉方面。题材也比较多元,尤其现代都市题材的表现方面感觉和手法都比较到位,但在传统题材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自然花卉题材明显减少,也没有太多新的感觉。另外,作品的主题性、系统性和原创性还有待加强。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光辉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海宁家纺杯”的评选工作,这些作品让我耳目一新。作品充分彰显了中国家纺设计的原创力,每幅作品的灵感来自不同方向,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都市文化、以及现实和幻想的穿插,都会让人深受启发。尽管有些作品还没有形成独有的风格,这也正是可贵的一方面,体现了当前中国家纺现阶段一个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与“无限”这一主题极为贴切,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从目前家纺行业设计发展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设计高度、设计水平、创意能力能否引领全球;另一方面就是生产一线的工匠精神。如果这两方面都能得到突破,那么未来中国设计将会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本次大赛好作品太多,取舍艰难。作为创意大赛更注重的是思想和灵感,需要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引领未来家纺行业的发展。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中共海宁市许村镇委员会书记杜莹池 

  海宁家纺杯15年来的成功举办,对许村产业基地具有深远的意义及影响。首先,是理念的影响,实现了家纺和市场潮流接轨,对开拓家纺行业设计思路和眼界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同时,大赛对院校与家纺市场之间的融合发展也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和市场之间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最后,大赛对企业把握潮流趋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本次参赛作品较往年相比,中国风特色的作品有明显的增多,这也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正与世界潮流趋势接轨。此外,本届大赛抽象类作品也比较多,折射出了个性化、多元化的元素,和全球目前的潮流结合度都很高。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上海罗莱研发中心家居寝室趋势开发总监罗玉娇 

  本次大赛设计资源比较广阔,没有任何束缚,参赛者的思维也比较国际化,形式也很多。虽然作品以图形为主,但又不乏系列化的设计,未来床品家居应该就是系列化发展的,要考虑搭配和整体空间感。思维方式很重要,有创意、有想法的作品也是未来企业需要的,这次参赛的学生整体用色很大胆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惊喜的。

  未来家居产品将是轻奢、简化的趋势,简约而不简单,产品要涵盖一些内容,而不是元素的拼凑。对于参赛作品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原创,模仿度高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做设计,要有自己的东西。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卓克难 

  本次大赛作品学生的创意都比较好,风格多样,这是最大的特点。但在材料、工艺方面的考虑还有欠缺。从设计本身来说,有些作品显示出了很强的手绘能力。有的色调运用的非常好,和主题也十分的吻合,设计也在逐步落地,在天马行空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

  参赛者整体的设计能力在提升,多样化的设计语言更加丰富,很多手法的运用都在提升,如水墨、线描、手绘等。此类大赛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参加大赛获奖不是最重要的,从过程中梳理自己、总结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华尔泰国际纺织(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博华 

  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风格多样,其中传统元素运用的比较多。大赛对提升行业设计水平是显而易见的,提升原创设计风气,对企业、院校而言都是有帮助的。在主题方面,“色”是外在的表现,考量色彩、画面表现、主题元素的表达是否到位;“艺”则是功底技法;“无限”则代表创造空间、概念设计的无限,甚至是跨界的无限。作为创意设计大赛,关键是要有想法、有创意、有技法。

  好的创意、好的想法要投入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具体建议上,首先,我希望作者们能够清楚自己的设计能用到哪种工艺上,是绣花、印花、还是提花,了解工艺后才更有方向性。二是需要了解材料,很多设计师缺少对材料的了解,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设计师对材料的研究就很透彻,把材料研究透对后期产品落地是很有帮助的。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本次大赛新闻发言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 

  本届大赛总体来讲和去年相比有了全新的面貌,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新颖、新鲜、新活力!

  多年来,大赛主题从“局部”转移到“融合”,又从“融合”走向“跨界”,这是一个飞跃。今年,大赛主题又从“跨界”到“无限”,使得大赛呈现了新鲜、新颖、多元的变化。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世界是平的,全球一体化促使设计状态也在改变。家纺行业是与时俱进的,“无限”这一主题很突出也很新颖。说是“无限”,但“无限”中也有一定的限制,家纺产品的限制就是必须要唯美,“美”就是限制。

  本届大赛作品在内容上是无限制的,古今中外、传统现代、人文自然皆有,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多样的,且形式也比较开放。但不足之处是设计要考虑与工艺结合、与环境搭配,作品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赛成功举办了15届,15年来,可以说跨越的是时间;超越的是形式;飞跃的是水平;穿越的是时空!十年磨一剑,可以说十年达到一个极致,而我们用了15年,可以想像我们的执着与成果,在质量与数量上大赛都有了飞跃。

  多年来,中国家纺协会、海宁政府以及院校、媒体都在为其努力,我们做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份事业! 15年,是艰辛的,同时,也是辉煌的15年!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FCD·浮尘设计创办人万浮尘 

  看过去年大赛的一些材料后,觉得今年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参赛的风格也很多,但也有些作品只注重搭配,没有抓住重点。其实,陈设艺术不仅仅是搭配一个靠垫、一套窗帘,其中还有很多含义,参赛选手在设计中不应该受到局限,可以用组委会提供的面料作出很多好的空间陈设,还可以打开思路,发挥更多想象力。

  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设计师应该去研究消费需求,进而引导市场。从前一直是跟着别人走,这样永远不会超越,只有有了中国自己的设计,有社会责任感,才会有真正的好设计。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深圳市微塔空间软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向菲 

  通过本次大赛作品可以看出,年轻一代设计师整体水平和想象力都很高,设计师用色很大胆,色彩运用的对比度也很夸张,很多设计有自己的主张,大赛本身的意义是提供平台,设计师正需要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能够为我们设计机构提供很多灵感。

  对于软装设计来说,要有全局观,不仅仅是家具与面料的搭配,还有饰品等元素。本次参赛作品,有一些在粘合度和关联性上做的还不够。近几年中国软装行业发展很快,但任何事物的快速发展都需要时间的消化和沉淀,现在市场非常开放,未来产业上下游的结合会很普遍。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禹 

  本次大赛参赛作品水准很高,从数量上看也具有一定的规模,青年设计师的特点就是有冲击力、有张力,但也会有一些缺点,例如缺少一线设计师的实践经验,在应用性方面有欠缺。对院校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多举办此类大赛,青年设计师会通过大赛更快的成熟起来,接触到一线设计师,从而使得设计师和企业得到双赢的局面。

  许村已经有15年创意积累的过程,所以今年软装组才具备这样的水准,相信未来大赛会吸引更多优秀的设计师,从而增加大赛的含金量。衷心的希望“海宁家纺杯”能够越办越好,为年轻设计师创造更多的机会。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中装美艺软装机构总裁严建中 

  本次大赛区别于以往赛事,将面料的应用融入其中,设计更具有落地性。一个好的软装设计,一是要具备视觉传达,其次就是要有落地性。本次大赛,设计师对既有产品进行设计,让设计和生产产生关系,设计才有落地的可能。

  目前,国内设计师更多是在色彩和纹样上有需求,对面料的构成与材质要求并不多,这就需要产业基地以及行业专家来做更多的诠释和引导。许村这一布艺产业基地,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这个实力和责任成为设计的引领者而不是跟随者,去宣导一些面料的功能与优势,只有这样,今后设计师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吃透面料。


想不到评委眼中的“海宁家纺杯”竟然是这样的!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六汀 

  本次大赛传递的诉求很准确,将产品和市场的关系梳理的也很清晰。很多参赛者来自于非院校,作品具有针对性,很好的实现了设计和市场的转换关系。从设计角度来讲,大赛使得作品的落地性得以很好的实现;从院校角度来讲,大赛可以传递一种理念,对学生的培养计划有一个理念的转换,就是在学生受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市场了解的广度与深度。

  另外,消费趋势来看,如今大众消费已经上升到文化层面,更多的是为附加值消费。未来的设计,一定要延伸到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具有附加值的设计最终赢得市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