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传承匠心· 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在京启动!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3-23


  本刊记者-王赛 张彦山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自古以来,中国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文化源远流长。

  3月22日,由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总冠名的“传承匠心·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赛以“传承匠心 新兴华服”为主题,立足苏州,面向全国,希望通过比赛甄选出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能代表21世纪中国人精神面貌和气质的服装佳品,助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攀峰高端定制。


  本次设计大赛由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纺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及《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发布会现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纺织服装周刊》社长钱晋,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武学凯、李小燕等众多行业专家、知名企业代表、国内主流媒体齐聚一堂,见证这场传统与时尚同行、历史内涵与时尚魅力并重的赛事拉开帷幕。

  当前,藉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如火如荼地推进,丝绸这一中国文明元素正焕发出新的绚丽光彩。本次大赛将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依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元素,面向国内服装设计大专院校学生、社会优秀设计师、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广泛征集作品,并结合官网评选和专家评委意见甄选佳品, 遴选优秀的设计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大赛还将依托新华社优质资源,推动中国民族品牌走进千万家。

  据了解,本次大赛邀请到国家级丝绸专家、非遗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著名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等作为专家指导,不仅是为了技艺的继承和发扬,更呼唤传统技艺背后工匠精神的回归。希望让更多服装设计人才脱颖而出,用苦心、精心、恒心来传承工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持之以恒、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传承我国纺织服装文化的精髓;促进文化和工艺复兴发扬,彰显“中国设计”的民族情怀,为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业走向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新闻发布会上,嘉宾们凝聚各方智慧与经验,在行业创新发展、培育新锐设计人才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在致辞中表示,大赛将深厚文化底蕴和中国服装匠心精神传承发扬,既契合“一带一路”战略,更是振兴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新华社将通过全媒体宣传平台关注企业、聚焦行业发展。相信本次大赛必将促进苏州及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振行业经济,切实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认为,本届大赛对于助力纺织服装行业振兴、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服装产业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挖掘、扶持、培育新锐设计力量,为促进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人才做出努力。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在致辞中表示,盛泽是丝绸古镇、纺织名城、面料之都。我们要以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为核心,培育和发展丝绸文化,提升绸都形象。本届大赛是这样一个契机,为服饰设计力量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大赛选手导师、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奖者武学凯坦言,新常态正在推动服装产业迈向新征程,文化创意正是提速引擎,是中国服装业从加工生产,向原创设计迈出的关键一步。本届大赛面向全国广泛甄选并扶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设计,并通过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赛制,助力原创设计人才成长。

  本次大赛选手导师、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奖者李小燕也表示,本届大赛以“传承匠心 新兴华服”为主题,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在挖掘与扶持本土设计的同时,通过广泛而新颖的宣传方式,加大对大众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将为推动中国服装设计深挖文化带来极大推动。

  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徐华介绍,大赛将从2016年3月持续到10月,分为启动、创博会活动、晋级、总决赛、赛后巡展5个阶段。初选采用海选方式,由组委会聘请评委评出百强设计作品,随后在官网(www.zhongguoguofu.com)、微信公众号“华服设计大赛”上展示并进行网络投票,结合投票和评审意见,最终进入总决赛的24强选手由3位著名导师分组辅导制作成衣,通过现场总决赛评出最终获奖名单。

  本次大赛将依托新华社优质媒体平台资源和影响力,重点宣传和推广获奖的优秀设计师及其作品,提升中国服饰品牌企业的国际影响力。新华社将通过全媒体宣传平台为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做全方位宣传和推广,报道赛事、关注企业、聚焦行业发展。

  此外,大赛得到苏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打造综合影响力,大赛作为2016年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的重点项目亮相。新华社将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此次大赛和创博会的品牌知名度,并为苏州纺织和丝绸品牌振兴提供助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赛最终成果还将转换到电商平台,获奖设计师和品牌企业共同搭建“高级新中装定制电商平台”,使比赛成为承载和展示服装产业发展的优质平台,更好地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力,为产业经济实体发展助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