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0-17


  本刊记者-刘嘉

  多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依托纺织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了一批自主品牌骨干企业,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品牌知名度,在全国都有很强的影响力。继往开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如何一步步走来成就今天的优异成绩?未来又将如何奋进?

  昨天

  打造一流品牌孵化基地

  一家优秀的专业市场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场所,更是一个品牌孵化基地。30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培育出哪些知名品牌?它是如何推动行业发展的?

  1986年10月,时任吴江县县长、现任国家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等领导培土奠基,揭开了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设的序幕。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内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及境外近7000家纺织品公司和商行,经营品种包括真丝绸、服装面(辅)料、装饰及家纺用布、产业用布、服装、纺织原料等近万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多年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依托纺织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了一批自主品牌骨干企业,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品牌知名度,在全国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在今年8月最新公布的“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恒力集团位列第65位、盛虹集团位列第169位;在“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恒力集团位列第8位、盛虹集团位列第25位;同时盛虹集团在“中国印染企业二十强”中名列第一。立新集团、汉通纺织、志向纺织、天缘纺织、晨龙新升、伟江纺织等24家企业在“2014~2015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名列前茅。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紧紧围绕各项工作指标和工作要点,以“促增长、调结构、强服务”为目标,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在全国纺织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独树一帜,并带动纺织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推进市场业态的提升。依托综合提升改造规划,逐步改变市场传统经营布局,做好现有商区的划行规市。加快推进市场综合体——东方纺织城建设,构建盛泽纺织产业集群与纺织专业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提档升级。东方纺织城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商铺约1800间,将于本月建成。东方纺织城将成为集商品交易、信息交流、产品展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薄型面料全球采购中心。

  二是引导企业开拓营销渠道。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以企业需求为本,强化服务和管理,举办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每年组织国际买家采购会,构建内外贸易互动平台,实现采购商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开展“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面料万里行”,连续多年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纺织展会,与国外重要客商、业界同仁进行了产业无缝对接,开拓市场营销渠道。

  三是推进产品创新的力度。增强市场导向,倡导生态纺织概念,引导企业参与国家级面料评审,从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将面料从低端的“大路货”向中高端的“功能、环保”发展。引导市场企业依据自身实力,积极采用国际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逐渐向高、精、优靠拢,形成自身独特的、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培育“互联网+纺织”的运用。培育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现代销售模式的创新。强化以绸都网、市场交易中心、宜布网等为主体的电商服务功能,实现传统专业市场向“互联网+”的过渡。加大市场纺织品网上交易量,实现聚酯原料电子交易、化纤原料交易、坯布现货挂牌交易、原料即时现货交易等网上多元化交易。

  五是强化市场经营环境的管理。以星级文明诚信经营户、党员示范户评选,风险防控能力培训为抓手,强化打击诈骗行为的力度,优化市场经营环境。

  今天

  三十而立,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迎来而立之年,种种新举措无不焕发新活力,未来如何继续创新发展?

  今年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建立30周年。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第一布市”的知名度,提升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创业三十年 共筑百年梦”为主题,举办“54321”系列活动。

  五项寻访活动包括“30年·30人、30年·30企、30年·30事、30年·30文、30年·30庆”,寻访自市场成立以来对市场发展有重要贡献的30位人物及企业,盘点对于市场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30个节点或者事件,收集整理国内外媒体对于市场最具有代表性的30篇报道,组织于市场成立当年出生的盛泽各界人士参与采风及座谈;

  四部宣传作品为寻访档案、挖掘历史的《百年绸都 百个第一》,介绍盛泽悠久灿烂的丝绸文化的《中国丝绸第一镇》,知名作家采风盛泽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作品集《中国绸都》,以及《小记者眼中的丝绸名镇》;三类文化产品为一本画册、一部微电影、一场美术作品展览;两项重点工程为东方纺织城和第三届江苏(盛泽)纺织博览会;一场主题大赛为2016年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

  同时,将结合第三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开幕式暨东方纺织城开业仪式,强化宣传力度,提升市场品质。

  今后,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将主动迎合并定位于省市区的发展战略,正确把握“新常态”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自身发展的禀赋、机遇和优势,坚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两手抓,努力形成主导产业经济与新兴产业经济双轮并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充分体现到盛泽发展的各个方面。注重抓好纺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环境倒逼、效益倒逼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智能化、高端化产能,加快纺织装备更新换代步伐,调优纺织生产设备结构;以提升纺织产业链整体效益为目标,加快产业拓展延伸,做宽纺织领域,做长纺织链条,不断拓展价值链高端环节,持续提升纺织后整理水平;以技术创新效益提升为导向,遴选纺织优质项目,引进和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规模型、生态型、效益型项目。

  积极实施“互联网+市场”战略,依托纺织电商市场载体,转型升级实体市场,做大做强网上市场,实现市场业态提升,不断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要求,加大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强化优质供给意识;以创新管理提升内涵为支撑,鼓励企业实施现代化、制度化、智能化管理改造,明确发展重点,研究战略规划,着力培育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升盛泽企业整体水平,为最终实现世界级纺织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明天

  布局“互联网+”发展新业态

  网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建设取得哪些成果?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建设动因与发展历程?

  “互联网+”作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为传统纺织专业市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提升发展注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纺织产品营销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打通网络销售渠道已成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大力发展纺织电子商务,以及市场转型升级的重点。目前,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依托“互联网+纺织”,加快建设网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通过融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以推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纺织面料从规模效应向价值增长升级。2015年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互联网“O2O”交易近500亿元,“互联网+纺织”新经济业态的提升使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转型升级能级效应初显,成为牵引盛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通过培育中国绸都网、东方市场交易中心、宜布网、云纺城和阿里巴巴·盛泽产业带等为主体的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探索和推进纺织品网上交易的推广运作,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融合。

  中国绸都网是由盛泽镇人民政府主导建设、开发的纺织行业一站式第三方交易和服务平台。2004年中国绸都网正式挂网,2007年国家商务部指导中国绸都网发布“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多年来,中国绸都网以市场为纽带,以面向终端需求为切入点,将区域经济优势与互联网手段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线上线下齐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带动了一批纺织企业的电子商务利用率,推动了一批具有行业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是行业内最早探索出线上展示、线下交易和移动互联相结合的“O2M”电子商务服务商。网站先后获得了“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中国B2B百强企业”、“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企业”、“国家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企业”、“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工信部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样本企业”等荣誉称号

  2008年建立东方市场交易中心,该中心是主要从事纺织原料网上电子交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旗下有全国聚酯原料电子交易中心、中国化纤原料交易服务平台、供应链增值服务平台,是一家集交易、仓储、物流、金融、信息等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全程电子商务运营商。2015年荣获省发改委“江苏省创新示范企业”和“江苏省‘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称号,以及由省经信委颁发的“工业强省六大行动重点项目单位”。

  今年宜布网成立以来,作为致力于打造全球纺织产业生态链的电商平台,宜布网为纺织全产业链的供货商、采购商、设计师、研发机构等提供服务,通过整合国内外纺织材料市场资源,采用“互联网+”思路搭建集现货交易、仓储监管、物流配送、质量检测、品牌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一站式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由江苏吴江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盛泽云纺城,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按照规划,云纺城将依托千亿级纺织品专业市场——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汇集众多供应商和产品信息,提供大宗纺织品网上交易为核心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盛泽云纺城致力于构建大宗纺织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平台,即通过交易、金融、仓储、资讯、推广等多功能的有效集成,放大资源价值,满足各方需求,形成大平台、大金融、大数据和大商誉的价值高地。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