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全渠道模式将成主流?疫情之下,专业市场借道线上快速谋变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4-07


   本刊记者-李亚静   

  疫情之下,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复工进度如何,制造转型走势如何?当下及未来的外贸影响如何?又该如何把脉未来消费趋势?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行业的记录者和瞭望者,开辟“战疫会客厅”互动访谈栏目,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发生的变化,特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坐镇,以出口、消费、生产等篇章,与行业读者共同把握当前形势,探寻发展之道。

  本期访谈嘉宾:

  东莞市虎门富民投资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富民时装城经理  黄坤

  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红晖

  济南泺口服装城

  总经理  刘学谦

  主持人:

  《纺织服装周刊》编辑记者  李亚静

  TA Weekly:   

  全面复工复产尚需时日,积极的心态对商家格外重要,在这方面市场采取了哪些措施引导商家和采购商?

  黄坤:

  富民时装城按照东莞市、虎门镇有关租金减免的通知精神,为商户减免两个月租金或管理费。这一举措助力富民时装城的广大商户集中精力复工复产。

  此外,富民时装城一如既往地加强宣传推广服务,为商家、厂家、采购商搭建桥梁,协助开展对接服务。例如策划促进消费的活动,组织一些优惠活动,邀约下游采购商前来富民时装城采购,提升市场客流量。

  王红晖:

  为推动企业和市场有序复工开市,海宁皮革城做了很多努力。首先是租金优惠。海宁皮革城以上一年度租赁期(2019-2020年度)租金为基数标准,给予实际经营者2个月租金和物管费减免优惠,以直接的经济手段缓解经营户的资金压力。

  伴随着疫情的平稳,我们大力倡导行业同仁、广大商户齐心协力、携手并肩,以立足质量为先,做好明码实价,推出当季新品,共同优化服务升级;积极向社会与行业输出资源与能力,合力为消费者提供最优产品。

  同时,趁着春装热销之际,海宁总部市场推出春季购物节,斥资超千万,以最给力的措施刺激消费,拉动需求,全面激活春季消费市场。此外,嘉兴市推出了云购物节,发出2亿元消费券,该券可在海宁皮革城使用,以此带动嘉兴五县两区的居民前来购物消费。

  特别值得一提的,自市场复工开市以来,各级领导多次调研视察,市委书记、市长更是亲自为海宁皮革城点赞、打CALL,带头选购皮衣、提振消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剂强心剂。

  刘学谦:

  泺口服装城在全国纺织服装流通行业率先复工,树起一个标杆。2月24日复工当天,即有3000多户商家开业,截至目前复工返场的商户已全面复工到岗。开业复工的泺口服装城构建起坚强的防控堡垒,守住疫情防控第一线,按照责任分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六个到位’,即引领到位、动员到位、排查到位、监测到位、暖心到位、宣传到位,让商户安心让消费者放心。

  为了消除商户的房租成本顾虑,泺口服装城在复工之前就确定了优惠一个月管理费的规定,并积极协调房主与租赁户的租金退还工作,泺口服装城承担了1100多万元损失。

  TA Weekly:   

  疫情期间,线上直播等形式备受关注,对这一趋势有何看法?

  黄坤:

  直播能够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互动,不仅仅只是单向的观看,更能满足用户更为多元的需求。主播或网红通过直播方式,可随时随地介绍富民商家新款和活动特卖,从而促成线上进行订货和批发零售,不能及时来到市场的国内外客商都能通过线上直播,及时采购到富民新款服装。

  王红晖:

  事实上,网上销售、直播销售对于很多皮革城经营户而言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近年来海宁皮革城一直在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之路,前瞻性的谋划布局,在此次疫情期间收获了巨大的回报,很多企业在春节期间就开始通过网络直播来销售产品,不仅缓解经营压力,还实现了盈利创收。另一方面,强化服务,深度融合线上,可以帮助经营户缓解经营与产品压力。

  TA Weekly:   

  在线下渠道销售受阻之后,越来越多的商贸对接行为向线上平台转移,云发布、云展会、云招聘、线上直播等层出不穷,在线上渠道,市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黄坤:

  受疫情影响,市场方协助商家共同寻求突破之路,邀请第三方专业电商平台运营公司的广州领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市场,每期邀请人气主播或网红,在淘宝、快手、抖音等主流平台免费为富民服装商家进行现场直播销售,为商家搭建线上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富民品牌商家也纷纷各出奇招,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战略,例如,“奔腾”牛仔制定与电商企业合作开发新款,开发O2O商城,开展线上下单、线下出货的经营模式,组建新媒体运营团队,增加私域流量,加强品牌号召力。

  王红晖:

  疫情发生以后,海宁皮革城快速反应,联合北京服装学院海宁时尚产业园为广大经营户开启了系列线上直播课。2月28日-3月1日,海宁皮革城联合阿里巴巴淘宝聚划算平台开展了线下档口品牌专场活动。近期我们也积极与其他线上平台联合,进一步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鼓励海宁及全国分市场的全体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到此类促销活动中来。

  下一步,我们将创新办展观展模式,拟在原辅料展期间推出“云看展”“云论坛”“直播电商展会”等线上活动,让无法来到现场的采购商、订货商实现“线上看货,同步获取行业资讯”。

   刘学谦:

  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泺口服装城也积极助力商户经营复苏,根据经营品类组建了“十大秒杀群”。联合时尚女装、商务男装、快时尚女装、童装等品牌商家,每天在秒杀群内推送折扣商品,以特惠价秒杀销售,积极在快手、抖音、微商城等平台帮助引导商户开展线上销售。秒杀群受到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关注,为商户疫情期间组建线上销售打通渠道。

  TA Weekly:   

  疫情的短期影响显而易见,从长期看,疫情也在加速我们的转型升级,您认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会涌现哪些新的模式?

  黄坤:

  从长期看,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如线上直播、线上商贸对接会等,已经成为时下的一种流行趋势。

  王红晖: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大转型大变革已成新时代的必然,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线上线下融合的重要性,互联网+行业的“线上经济”必将迎来空前的爆发。唯有主动发挥产业优势,坚守主业、加快创新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走在前列,才能永葆活力,实现更高质量的长效发展。

  刘学谦:

  受到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是生产企业和品牌商,很多经销商、零售商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发生改变,很多渠道商积压了大量库存,商户们有苦难言,为了应对库存和复工后打不开销售的局面,商户开展微分销、微商城、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实体,线上销售是过渡期的产物,不会成为今后零售商的主战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模式会成为主流。

  上游的生产加工企业,加剧竞争筛选,优胜劣汰,品牌运营的能力和集团效应,将会对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增加,品牌头部效应会更加凸显。下游的销售商家,渠道和体量产生的盈利能力将成为抵抗风险的基石,销售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向头部运营商聚集。

  未来的专业市场更注重的是智能化云数据管理,运用一体化智能的系统管理工具,不断突破新的管理半径,实现客户在线、管理在线、供应链在线、员工在线、门店在线的全渠道智能体系。线上直播+社群营销将更加凸显区域消费的优势,实体店会以多种形式打进社群营销的终端,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做到“五店合一”:淘宝、微信、门店、短视频、直播全渠道销售的模式。

  TA Weekly:   

  疫情打乱了市场、企业的常规发展节奏,未来,市场方面有哪些新的计划?

  黄坤:

  现在,正推进富民时装城停车场项目的动工及其配套提升,预计年底可以完成。这将有效营造安全、放心的经营环境,稳定商户的经营信心,提升市场客流量。

  此外,积极引导品牌把控自身的原创优势、时尚魅力与匠心品质,寻求创新突变,通过运用直播平台、促销、线上商贸对接会等多种方式拓展突围。

  王红晖:

  未来,海宁皮革城将紧紧围绕“巩固提升皮革主业,叠加发展时装产业,稳步推进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市场转型升级、业态优化,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夯实产业基础。同时,加快推动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继续加大与各大线上平台合作,进一步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对外输出服务及货品的能力。

  刘学谦:

  维护市场稳定,助力商户尽快走出困境,打开销售瓶颈,将是上半年的重点工作,以“五·一”为节点,拉开促销大潮的序幕,引导消费回流,实现市场全面经济复苏。

  TA Weekly:   

  线上渠道已成为疫情期间的主战场,成功改变了用户在终端的消费习惯。除了品牌商、代理商等群体,越来越多的专业市场、商户开始在此方面布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的全面复苏,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间的融合,将引起市场经营模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