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战疫会客厅 | 危与机互生共存,服装企业该如何保持头脑清醒?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3-27


   本刊记者- 董笑妍 

  疫情之下,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复工进度如何,制造转型走势如何?当下及未来的外贸影响如何?又该如何把脉未来消费趋势?

  《纺织服装周刊》作为行业的记录者和瞭望者,开辟“战疫会客厅”互动访谈栏目,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发生的变化,特邀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坐镇,以出口、消费、生产等篇章,与行业读者共同把握当前形势,探寻发展之道。

  本期访谈嘉宾:

  方圣时尚科技集团董事长 王 涛

  梵兮咨询策划(北京)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服装产业专家 白玉生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伟雄 

  主持人:

  《纺织服装周刊》采编中心副主任  董笑妍

  TA Weekly: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破了大多服装企业2020年的发展步调,使其不得不根据新形势加紧调整,请问企业的经营现状如何?您感觉疫情下的服装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涛:

  一季度销售下滑是肯定的,相信整个商业零售都会处于“冰点”,但我相信这个“冰点”很快会融化,因为我国内需市场没有改变,经济总体稳定的趋势没有改变。我认为,一个扁平、松散、灵活、高效的组织是具有更高抗击能力的,当下,公司正在加快信息化建设和私域流量的运营,要对市场更有前瞻性。

  白玉生:

  疫情下的市场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不期而遇的“黑天鹅”对服装实体店带来巨大冲击,因而促使传统零售业加快向新商业模式转变;二是,单一线下营销模式的服装企业损失惨重,疫情的出现迫使他们重新认知这个充斥着互联网的世界;三是,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资源及市场更向优势企业集中;四是,加快了产业供应链的重组和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推动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五是,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成为更广泛企业关注的重点。

  程伟雄:

  我认为,原本经济下行的趋势在疫情的“助力”下只会加剧,很多经济形势处于不明朗期,供需失衡带来的结构重构尚未落地,贸易摩擦对产业的冲击还没喘过气,大家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预测未来1-3年挑战不小。

  我建议企业,开源节流,真正向管理要效益,提高运营能力水平;确实回归初心,迎合用户体验需求,做精做细、做专做深,才有发展机遇。

  本次疫情结束后,企业更应该清醒认知每个部门、每个渠道(门店)不是成本中心,而是利润中心,树立有相对存量现金流的目标利润导向管理。

  TA Weekly:   

  是的,市场的动荡与紧缩考验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也助推了市场的变革,本次疫情最直观的变化之一,就是全民上网时长的增加,这是否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王涛:

  以往,服装行业多以线下零售为主要收入来源,突如其来的疫情除了让企业开启“云逛街”模式,也将线上销售再次推到顶峰。这次疫情可能会成为服装企业变革销售渠道的转折点。此前,很多企业把线上视为清库存的渠道,如今则将资源投入更加倾斜线上业务,这可能导致线上业务竞争格局加剧。

  白玉生:

  消费者们两个月的“禁足”足以改变任何习惯和认知,让其习惯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我认为,疫情的出现,使中国零售终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整体加快了两至三年,更多的消费者和消费习惯开始向线上转移并将持续;互联网或社交文化将深深地影响消费行为;同时,个性且理性的消费将逐渐成为主流,因而中高端品牌将进入下沉市场的开发。

  程伟雄:

  疫情冲击下企业对于线上业务认知更加普及,促进了一二线市场和沿海发达市场乃至三四五线和内陆偏远地区的互联互通。但同时,企业也不要过于指望涌入线上电商就是春天,企业需要清晰认识到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收缩开支、聚焦主业,才能存活下去,原本大肆扩张的外延式管理,需要真正回归内涵式精细化管理。随着疫情的控制,实体门店依然是主流收入,但线下实体端的份额会逐步被互联网商业蚕食,互联网商业收入比例会大幅增加。

  TA Weekly:   

  是的,本次疫情会让更多服装企业加大对互联网系统的投入,同时也是服装企业内视自身、自检自查的一次契机,那么请您给疫情当下的服装企业一些具体建议如何?

  白玉生:

  对于中小型服装企业我有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是,此次疫情暴露了部分服装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在信息化、网络化方面落后的现状,我们的经营者应摒弃惯性思维,改变落后的自负心态,用互联网的眼光重新审视企业组织架构,再造流程。

  二是,加快自身供应链全业务向线上的转移,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提升自我保障能力。

  三是,在基于互联互通基础上,放弃原有的“大而全”思想,开展横向协作,向服务型企业转变。

  四是,随着线上消费的升级,服装企业更明智的作法是放弃对全品类的诉求,在单品类上下功夫,做精做专,进而推进企业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变,最终摆脱对传统人工的依赖。

  程伟雄:

  疫情甚至会影响服装企业2021春夏的安排与规划,此外按当下国外疫情蔓延情况,悲观的说法是市场形势更加恶化,需要认真去做好持久战准备。

  一、热点已远,不要跟风。国内口罩产能已达日产一亿以上,在1、2月没有把握住时机的企业不要再做资源浪费,在口罩产业中,依然是大企业、大资本的市场,中小微企业就没有必要去凑这个热闹了。

  二、紧缩开支,聚焦主业。节流必须自上而下推行到位,没有节流意识流失的就是企业生存之本;止损节流无外乎裁员和剥离不良业务,裁员并非上策,但不良业务的止损与剥离尤为重要。

  三、现金为王。做好企业现金流只是在解决存量问题,企业自救要做的是下半年订货会订单和产能的规划,以及2021春夏企划,不能按惯性的订货会模式和采购模式了,实话说疫情带来的全球市场萧条已有萌芽状态,快进快出的现金为王才是上策。

  四、产品。产品至上,企业真的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产品研发思路,如今被大小品牌冠之原创、买手的形式逐步式微,让位给真正有原创创意的产品设计,企业要从面辅料企划开始,让产品调性确实具备品牌灵魂。

  五、品牌。大而全的品牌状态在疫情后时代将很难孵化,反而,差异化、个性化的中小品牌将成为市场主流状态,更加年轻品牌创始人要学会用自己的偏好,引诱用户的共鸣。

  六、渠道。企业渠道有门店也有平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改变之前环节众多的体验触达,追求直接触达。

  七、用户需求思维。从由上向下的生产计划思维,快速迭代到今天由下往上的用户需求思维,企业需要时刻绷紧这一根弦。

  八、产业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是让传统服装产业插上翅膀的关键,但遗憾的是如今消费端和供应端看起来依旧相隔千山万水,疫情之后,如何解决供应端和消费端的快速融合是关键,找准痛点和切入点才是产业互联的春天。

  TA Weekly:   

  感谢今天各位对疫情下服装行业现状的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服装企业疫情期间及后期的发展思路。可见,这次疫情将给服装企业内部管理、营销模式、产品侧重、行情走向带来诸多变化,希望本次对话能给服装企业一点启示,未来会客厅还将围绕终端变革预判、直播现象和报复性消费等话题继续展开。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