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就是我们的机遇 |
发展篇 把握市场 赢得发展 如何将库存以新形态融入趋势,展现附加值,赢得市场青睐成为重要课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让企业这样的个体优化,同时带动整个行业优化。当然这也需要政策支持、行业指引、企业努力,缺一不可。 去库存之路漫漫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一概念不仅成为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各行各业改革的新方向。 中投顾问的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提出了“供给侧政策发布之后,大中型服装纺织企业将因此受益,因为今后将有许多落后产能会遭到淘汰”的观点。随着消费趋势的变迁,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的升级,许多小企业在无法保障质量和设计创新的状态下,只能选择被兼并或是被淘汰。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在升级的同时需要敏锐把握市场,与市场对接,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来消耗库存,避免产能过剩,适应市场,赢得发展。 从近几年纺织服装业的整体表现可知,由于同质化竞争激烈、生产规模增长过快等因素导致整个行业普遍出现库存过高、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公司老板跑路或破产的情况出现。而如何控制库存过高并促进消费,成为纺织服装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对于纺织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自2015年以来,由于下游消费疲软,上游资金大多转化为下游库存,纺织厂举步维艰。对于纺企来说,去库存有两层含义,一是消化产成品库存;二是回笼资金。 石狮市六六八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借助寒潮入侵并结合年终活动去库存,实现了销售小高峰。不过在该公司总经理张长谋看来,纺织服装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寒潮影响只是短期利好,如何实现寒冬的突围,需要纺织服装行业从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多方式、多渠道的积极探索。 据了解,每年换季时,一些品牌服装企业会提前购买气候预测。有业内人士表示,提前半年的气象预测不一定完全准确,未来天气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很难有人说清楚。如果预测未来冬天很长、很冷,大量准备耐寒的原材料,组织生产御寒服装,一旦天气并不如人所料,特别是大企业将会陷入巨大的存货危机,资金风险太大。 据张长谋介绍,在寒潮来袭之前,泉州很多纺织服装企业联合起来在本地做了不少特卖会等清仓、打折活动,但效果不好,有一些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而在外地,为了保护经销商利益,这些企业让利的折扣相当有限。 此外,雪上加霜的是下游消费疲软,尤其纺织品服装出口数据不容乐观。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839.79亿美元,同比减少4.86%;2016年1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41.31亿美元,同比减少5.53%。 变压力为动力 纺企去库存之路走得虽然艰难,但2016年面对去库存压力,企业并不气馁,不论是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发O2O销售模式,还是在寒冬市场中打好基础,练好内功,伺机找到突破口,真是百般武艺,各显神通。 为了改变没有订单的现状,张长谋将眼光转向东南亚市场和全球市场。一方面和阿里巴巴合作,开辟国际网站,面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转向东南亚市场,借助国际性展会,寻求订单机会。 去年,张长谋参加了在孟加拉举行的展会,回来就寄样品联系客户。“得益于走出去,最近接到了几个订单,要不现在还是面临着没有订单的困境。”张长谋说,以前石狮企业下单,打个电话就下单,没有订金也不签合同,一旦出现问题,如何回款就是个问题。而跟东南亚国家做生意,现在有信用证制度保证。客户下单后,需先支定金,企业才开始生产,完工后从中国发货后,客户要取货,需要开信用证并支付余款才能提货。 “公司一直注重产品的研发,而研发的新产品附加值往往要高于以前的产品。”际华集团相关部门人士表示,为了控制库存,公司目前采取的是根据订单生产的方式,避免库存过高。 美邦服饰目前正推出定增计划,用于“智造”产业供应链平台,O2O全渠道平台及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中心的构建。公司董秘涂珂表示,公司今后会推出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争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大帝集团副总经理吴尔德表示,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大帝集团现在已经推出商务人士形象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私人定制服务,一方面降低库存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值服务提高利润。 龙狮戴尔也在进行产品创新。该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龙狮戴尔羽绒服增加了很多功能性的拓展,比如羽绒服可以变成抱枕。未来产品将在细节上帮助穿着者实现更好的体验,包括发热羽绒、可收纳羽绒服等。 近年来新申亚麻也在持续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前期主要从旧设备改造入手,投入资金引进新设备,同时引入“精细化”管理来升级此前的5S管理系统。通过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升级盈利能力。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新申也在积极与外界对接,参与各类高峰论坛,与专家互动、交流、学习和借鉴,希望尽早引入更多的先进管理模式,来升级品牌智能化。 在新申亚麻董事长李建峰看来,围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纺织行业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在控制库存的同时,如何创新来推动消费。他谈了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上,市场是需求定制的基础,有数据可依,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因盲目、冲动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二是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这就涉及到企业需要进行硬件、设备改造升级;三是创新思路,创新产品、营销等。 记者手记 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采访中,当企业被问及当下的经营状况时,给出的回答大多是:“还行,但压力很大。”记者理解,“还行”意味着还能维持,没有出现太大的下滑;“压力大”意味着2016年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没有一家企业发出抱怨,在各个微信群中,企业家们还是兴奋地发红包、抢红包。上班第一天,不忘在群里道一声开工大吉。记者听到的多是抱团取暖、2016会更好等期盼。 当下有好的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不好的消息是形势确实不乐观,好消息是大家都不好,多数行业都不好,世界都不好。这样想来,我们的内心有了些许安慰,其实,岂止是安慰,我们也应该有庆幸。去年纺织行业利润增速为6.8%,高于6%左右的工业增速目标,纺织行业率先实施转型得到国内市场认可,增长还高于整体工业增速。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这实属不易。 行业在大环境不利的形势下能实现“逆势趋稳”,体现的是成千上万家经历过市场经济洗礼的企业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直面挑战的勇气。 本文截稿时,记者又获得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江苏恒力集团2015年逆势上行,总营收再创新高,达2120亿元,同比增长30%。恒力由此成为江苏民营企业第二家年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的企业,同时也是全国首家迈过该“门槛”的纺织企业。 2000亿元,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继续扩大,更是恒力集团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具体表现。各家有各家的招数,恒力的招数就是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规模化、国际化、多元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面对新的一年,恒力表示,“经营业绩上要取得更大的突破”。 福建龙峰纺织腊月二十九才放假,大年初三就开工。在经济下行、企业发展疲软的这个寒冬中,却逆势突围。这源于该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龙峰在巩固现有羽绒、户外等产品的基础上,又主攻产业用布的开发生产。比如运动领域的篮球内胆衬布,其主要出口到瑞士,龙峰不久前拿下一个600万米的订单,利润可观。 在这又一波的风雨洗礼中,会有企业倒下,但也一定会有企业发展得更好。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纺织行业是最先站在了市场经济的前列,历经各种艰难,但总是越战越勇。这一年绝对不是最困难的一年,相比以往那些艰难,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行业实力大增,没有什么能难倒纺织人。 挑战确实多,但可贵的是企业家没有失去信心。坚守,期待春暖花开。(郝杰)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