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逸棉:正在盛开的聚酯仿棉之花
文章来源: 2015-06-23


 生产企业   

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逸绵产品将向家纺领域延伸

  盛虹,不仅是“逸绵”的生产者,更是其有力的倡导者。

  在今年3月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盛虹以T台走秀的形式亮相上海,展示其“逸绵”创新性纤维产品,而这种以终端为载体的“跨界”行为,则被业界看成是盛虹“最有力量”展示“逸绵”的设计潜力的手段。

  近日,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梅锋接受了《纺织服装周刊》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出的‘逸绵’,成功打造了‘新一代仿棉聚酯纤维及其产品’的品牌,为企业建设纤维品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盛虹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谈及盛虹对“逸绵”产品的生产情况,梅锋介绍称其主要开发了全消光类、仿棉、CEY(弹力复合纤维)等产品。提及盛虹在生产“逸绵”产品方面所存在的优劣势,梅锋直言,目前盛虹拥有25万吨/年的熔体直纺全消光聚酯纤维生产线,并突破了全消光聚酯纤维熔体直纺关键技术,在聚酯熔体合成过程中采用了酯化全流程物料平衡设计,保证了全消光聚酯熔体良好的酯化反应效果。因此,公司在生产“逸绵”产品方面应该说有着娴熟的技术和经验。

  与此同时,梅锋还向记者介绍起了其“逸绵”产品的下游市场应用情况:“目前,公司在‘逸绵’产品营销方面,已由原来的产品营销模式变为品牌营销模式,不但与品牌客户常熟启弘、远纺工业等强强联合,还与一些知名服装品牌建立合作,比如李宁、迪卡侬、阿迪达斯等。目前,‘逸绵’的产能、销售额、客户数量以及战略合作客户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梅锋认为,盛虹的“逸绵”产品能得到下游品牌企业的认可,并最终得到消费者市场认可,展现了盛虹品牌和技术实力,增强了公司的影响力。而目前,盛虹更是意识到“逸绵”产品在家纺领域市场空间较大,为此,公司将逐步扩大“逸绵”产品在家纺中的应用领域,生产毛毯、窗帘、床单、被罩等家纺用纤维。

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

提升性能,力求大批量生产

  两年前,华宏化纤有限公司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的亲水抗紫外短纤一经推出就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华宏在“逸绵”的开发上又有了哪些新的进展?

  华宏高级工程师张江波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采访时表示,华宏对逸绵产品的开发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比如其开发了应用于服装面料、家纺等领域的“逸绵”产品,不过,他们也遇到了一些研发难题。

  他说,目前来看,由于“逸绵”在生产技术上有一些改性组分的加入,给生产过程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他同时表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尤其是经过多次生产调整、优化完善后,将会越来越成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推广进度较慢。以现有的市场需求状况,在我们的万吨级示范线上生产,就需要经常在‘逸绵’和其它产品间来回切换,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此外,我们对目前产品的亲水性还不满足,产品性能还有上升的空间。”

  张江波觉得,“逸绵”产品应该是具有一定先进性、前瞻性的产品,所以公司对“逸绵”产品的研发也始终着眼于它的先进和前瞻性方面。张江波还谈到,对“逸绵”产品的开发,使得华宏的品牌影响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不过他也坦言,目前“逸绵”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进度相对缓慢,公司在效益上还没有明显的体现。

  下一步,华宏对“逸绵”的生产将有哪些打算?对此,张江波表示,华宏将继续着力“逸绵”产品的市场推广,力求实现较大批量的生产。同时继续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等项目支撑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开发,进一步提升“逸绵”产品的性能,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仪纶”瞄准针织市场

  2014年6月27日,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仪征化纤“仪纶”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今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又颁布了聚酰胺脂纤维“仪纶”的协会标准。

  “仪纶”在首次亮相2014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后,今年又有了什么新的动向?仪征化纤科技部化纤专家、教授级高工薛峰对此接受了《纺织服装周刊》记者的采访。

  他表示,目前“仪纶”的下游应用才刚刚开始,主要应用于针织领域。说起为什么起名为“仪纶”,他还向记者做了详细的阐述。“‘逸绵’品牌下游的很多产品,大多都经过化学改性,因此这些产品的应用方面完全不同,特别是后道染整。仪征用聚酯和聚酰胺进行共聚,形成了聚酰胺脂,我们将这种聚酰胺脂取名为‘仪纶’是为了让下游用户更好地了解其纤维属性,方便其后道染整等工艺的顺利进行。”据悉,目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已经颁布了聚酰胺脂纤维的协会标准,仪征化纤也正在启动聚酰胺脂纤维作为一种新的化学纤维的成分标注。

  说起在针织领域“仪纶”的优势,他向记者做了进一步的介绍:“首先,其手感比棉还要柔软,这是它的显著特点;其次是其分散染料常压染色,100℃就可以;第三,其抗起毛起球性能优异,在一些抗起球测试中已经达到4级;第四,吸湿快干,回潮率是涤纶的两倍。”

  谈到“仪纶”的下游应用情况,薛峰认为,从纤维到服装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进入终端市场最快也需要近两年时间。“实际上,从2012年就开始有下游企业开始试用我们的产品,现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效益,我们和下游企业一样,都处在一种研发和实验阶段,我们很多都是在给下游企业免费试用,研发的量也比较小,下游企业可能会在今后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实现效益。”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