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新消费时代聚焦婚尚产业升级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1-08


  本刊记者-刘妍/文 李涛/摄

 

  从今往后,时尚婚礼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虎丘婚纱城一站式购齐。近日,位于虎丘的30万平方米的婚尚采购基地——虎丘婚纱城正式揭开面纱,2015中国(虎丘)婚纱礼服产业时尚峰会也为虎丘婚纱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

  作为中国婚纱礼服产业重要的市场集群地之一,苏州虎丘地区的婚礼服几乎占据了国内婚礼服市场的半壁江山。2015年12月26日,虎丘婚纱城举行亮灯仪式,这标志着这个一期30万平方米的婚尚采购基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进入试营业。2015年12月27日,2015中国(虎丘)婚纱礼服产业时尚峰会在虎丘婚纱城举行,峰会议题为聚焦新消费时代的商业模式。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中国纺织摄影协会授予了虎丘婚纱城“中国婚纱时尚摄影基地”称号,并在峰会上举行了授牌仪式。

  重量嘉宾共话产业新变革

  新消费时代下,婚纱礼服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是怎样的?如何梳理互联网催生出的婚纱礼服产业商业模式新变革?围绕这些问题,2015中国(虎丘)婚纱礼服产业时尚峰会进行了探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中纺联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中纺联特邀副会长、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肇达,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钱晋,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冬青,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苏州市姑苏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崇珉,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健慧,苏州虎丘婚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伟春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峰会。峰会由中纺联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燕主持。

  在峰会上,张肇达做了主题为“我国婚纱礼服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演讲。他认为,婚纱的诞生是财富的象征,因此应回归婚纱的本质去找寻道路。婚纱的个人消费市场应该回归婚纱的本质意义的模式:高档次的婚纱,个人定制;中档次的婚纱,成衣销售;低档次的婚纱,影楼租赁。理性地对应市场条件,创造性地迎接各种变化。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做了“新消费时代婚纱产业商业模式的变革”的主题演讲,兰亭集势婚纱礼服类运营总监周莉做了主题为“‘互联网+’时代下婚纱产业的跨境贸易趋势”的演讲。

  随后的高端对话环节,钱晋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文化服务业联合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新娘》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葛宁,喜宫商业集团董事长、婉纱仙妮品牌创始人刘树文,罗门影像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摄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田晓飞,共同讨论了新消费时代,虎丘婚纱礼服产业如何与古城文化共同繁荣的话题。

  新消费时代供给侧如何升级

  近来,“供给侧改革”成为热门词汇。在消费领域,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尚产业,供给侧改革其实早已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悄悄开始。

  现代婚礼,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中式的、西式的、户外的、教堂的??婚礼俨然成为了一场人生中必须要做的秀。其实婚礼隆重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婚姻在一对新人生命里的神圣意义。

  在虎丘婚纱城,为顺应现代婚礼消费的需求,除了新人的西式的婚纱、中式的凤冠霞帔,以及各种敬酒服、送客服,还有很多品牌推出了成套系的伴娘伴郎礼服、公公婆婆装、花童装等适合婚礼参与者的礼仪服饰。

  同时,与多年前“租套婚纱结婚”的观念不同,如今的新人们对婚纱寄予了更多的情感依托,甚至一生唯一的郑重承诺。来虎丘买婚纱,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婚礼筹办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面对消费需求的转变,婚尚产业所面对的对象也随之改变,以往主攻B2B,面向婚纱影楼的商业模式需要尽快转型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B2C模式。

  小小一个字母的转变,背后蕴藏的却是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它需要硬件设施、产品方向、服务模式的全方位升级——供给侧的改革迫在眉睫。

  从“一条街”到“一座城”,虎丘婚纱城的试营业首先标志着当地婚尚产业的硬件升级率先启动。

  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虎丘婚纱城为地上4层,局部地下2层结构,分为A区-婚庆综合购物中心,B区-时尚主题馆,C区-婚尚体验街区,D区-创意展示中心。随着硬件的升级,许多品牌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设计随之升级,整个地区的产业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虎丘婚纱城在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以文商旅联动深化产业内涵,通过景观营造、休闲旅游线的规划以及与周边虎丘山风景区、山塘街景区等串联融合,将原本单一的婚纱市场转型升级为一站式婚庆文化旅游产业园。

  在苏州“园林”文化的基础上,将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与城市文化紧密融合,让苏州成为与韩国济州岛、法属大溪地齐名的婚旅目的地。   


  

回归婚纱的本质

  张肇达/文

  随着人们对于婚礼中着装的意识变化,婚尚产业的发展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2015中国(虎丘)婚纱礼服产业时尚峰会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亚洲时尚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肇达的仔细解读或能带给致力于该产业的从业者一些启发。

  当新娘提起纯白色、象牙色的长摆婚纱时,我们想到应是纯洁、清白。其实,白色婚纱代表纯洁只是后来被赋予的特殊意义,并不是原本的意义。

  从历史角度来说,婚礼上白色婚纱的运用象征富有。在欧洲如此注重家族和血缘的地域,一对新人的结合就是家族的结合。婚礼上的一切都是象征着家族的声望与名誉,所以一定要符合家族的社会地位。婚纱更是这一切的焦点。婚纱的选择绝非受新娘的喜爱所操控,必须选择最能代表家族的高贵地位的设计。所以白色不仅仅是纯洁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展现奢华与地位。

  现今社会,婚姻的定义与此前不同,婚姻已经是两个人相爱结合的相对单纯的状态。婚礼婚纱的选用是否也应该脱离本来的意义?让婚纱不再是家族的名誉的展现品。

  近十年来,中国一直追捧婚纱租赁摄影的模式,看似是一种对婚礼、婚纱要求简单化的状态。可是,这种现象反而是一种对婚纱作为财富名誉象征的更极端体现。

  中国的婚纱销售长期以来都以影楼为主导。这些年兴起的婚纱摄影楼起初在香港、台湾地区出现并兴起。婚纱摄影楼提供婚纱租用服务,新人可以在影楼租用婚纱,影楼再提供婚纱摄影服务,形成一种一站式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的衍生因素是对欧洲贵族羡慕、推崇的心理。因当时的经济情况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婚纱租用摄影的产业模式便是为满足人们这种心理的产物。人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同样款式的婚纱只能租用,以达到节约成本并能展现华丽的目的。

  为使租用婚纱延长婚纱租用寿命,新人们选择拍摄大量华丽的婚纱照片,婚礼时展现给亲朋好友。这个模式实质是减低成本,满足人们对婚纱这件奢华的服装的期盼的目的,给那些经济实力不足的人一个可以超越其经济实力所配对的婚纱的机会。其实是山寨了贵族的婚礼,截取了贵族象征富有的表象,婚纱的根本意义依旧没有改变。此模式反而是一种对婚纱作为财富地位象征的接近扭曲的状态。

  如果婚纱的诞生本来就是一个财富的象征,我们应该回归到婚纱的本质意义中去找寻道路。婚纱象征着财富地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的状态下,婚纱租赁的需求高速减退的现状。因为婚纱租赁只是一个便捷的、且能巧妙地满足人们对高级定制婚纱的梦想的手段或可视为投机。如果人们渐渐有能力去寻找一件象征财富而又是她梦想的婚纱时,这种模式理当减退。

  一件极致华丽的婚纱只用一次,在这个时间性上其已然是一种奢侈品。婚纱是一种对精湛工艺与昂贵衣料的完美追逐,显耀性远远高出了实用性。一件奢华的婚纱由高品质制作、价格昂贵、用料稀有,对缝纫有极致的对细节的追求,可以说是高级时装中的精品。

  我们时常讨论中国婚纱设计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不是单纯地随客人的眼光去设计。在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上,家族结构逐渐破灭,在无法真实辨识家庭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在所有亲朋好友出现的婚礼场地,婚纱便成为主角们实现欲望和期待的道具。

  由此,专人定制的婚纱逐渐被市场接受。做一件定制的婚纱,我们需要将各种人群分类,细分客人的喜好,为每个人想要扮演的角色而制定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方案的原则是了解各种人群的目的,理解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中追求的内涵和目的,以及他们希望通过衣服展现与诉求的是什么。

  事实上,华丽的设计、精致的手法所制成的服装,无法对应人对取暖、保护身体的基本需求。婚纱这类的服装设计,设计师要清楚了解并不是为了服务对象设计,而是为服务对象所期待成为的角色而设计。

  所以说,高级定制婚纱作为高级定制的精品,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创作手段上都是服装世界的顶尖。高级定制理念作为奢侈品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一定传播、植根、生长的过程。

  由于国内婚纱产业起步晚,高档婚纱总体的出口销量远大于内销量。国内现在市场供求的不对称,这是产业的历史因素构成的。此外,在今天中国婚纱产业以影楼为牵引的市场已接近饱和,甚至开始崩盘,加上过度依赖婚纱租借摄影的模式,在本质上让婚纱产业无法在中国经济的增长中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婚纱的个人消费市场应该回归婚纱的本质意义的模式:高档次的婚纱选择个人定制;中档次的婚纱选择成衣销售;低档次的婚纱选择影楼租赁,实现理性地对应市场条件,创造性地迎接各种变化。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