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用行动发声,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4-13

  台湾《纺织月刊》/供稿

  随着全球暖化冲击日益严重,气候变迁正对地球生态造成危害,对经济发展也带来影响,因此国际上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议题兴起,并掀起“碳中和”热潮。企业对于绿色环保相关的名词并不陌生,除了使用再生能源、再生材料来达到绿色生产,在减碳方面亦有亮眼表现。在绿色环保范畴内,尚有许多内涵值得深入了解,以协助企业向上提升,在未来贸易与消费模式改变下,推动企业转型,迈向可持续商业模式与道路。

  全球落实碳中和,减排救地球

  “碳足迹”是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的是生命周期过程中直接、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一产品的碳足迹计算十分复杂。

  “碳中和”则是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即企业通过事前的碳管理计划,力行节能减碳,最终以取得外部减量额度方式来抵换剩余排放量,使得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没有净增加。简言之,就是总排放碳量为零,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抵换,达到平衡。为达成定义上的“碳中和”,必须经过盘查、减量及抵换三阶段。根据维基百科(Wikipedia),一般“碳中和”有两种作法。

  一是推动再生能源使用,改善因燃烧化石燃料而排放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目标是仅使用再生能源,而非化石燃料,使碳的排放与吸收回地球的量达到平衡、零增加。举例来说,当一棵树长成时,其所含的碳是从空气中所吸收的碳,而当其燃烧时,排放的碳即为所吸收的碳,可达到碳平衡;反之,若是使用化石燃料,则是从地底将古老的碳释放出来,因此地球整体的二氧化碳量就会增加。另外,碳中和可连接至所谓的“低碳经济”。

  二是透过“碳交易”付费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以换取其二氧化碳排放权。此做法并未真正达成减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效果,因此备受批评。

  为减缓及降低气候变迁造成的影响,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议》,皆期望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来达成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巴黎协议》更设定了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之前、低于2℃以内,并努力追求将气温升幅续减至1.5℃以内。2019年联合国气候峰会(以下简称“COP25”)中,73个缔约国提出更强化的气候行动计划或国家自定贡献(以下简称“NDC”),欧盟亦承诺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另有14个地区、398个城市、786家企业及16个投资机构将努力于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同时,全球有超过500家 B 型企业在 COP25 公开承诺2030年将实现净零碳排放,加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温度增幅控制在1.5℃以内,当中包含了8家台湾 B 型企业(其中“茧裹子”系销售符合公平贸易材质生产的绿色时尚服饰店),诸如美国户外运动品牌 Patagonia、美国天然材料休闲运动品牌 Allbirds 等知名品牌皆参与其中。此外,更有13家跨国产业与15个国家政府及国际能源总署联手成立“3%俱乐部”,鼓励各国提供技术及经验分享,以实现全球能源效率每年提升3%的目标。

  时尚奢侈品牌亦不缺席,2019年8月G7会议前夕,全球32家时尚品牌及纺织企业共同签署了《时尚公约》,以科学基础制订减碳目标;之后,又有24个品牌签署此公约,拥有Gucci、YSL等奢侈品牌的开云集团,为旗下所有品牌制定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实践碳中和,降低时尚产业带来的碳排放,2019年9月Gucci宣布与联合国之减少森林砍伐排放计划 Redd+ 合作,支持秘鲁、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及柬埔寨的森林保育,藉此抵销 Gucci 无法消除的碳排放,完成碳中和,成为时尚与环保兼顾的奢侈品牌。

  打造可持续竞争力,为产业加分

  台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呢?

  台湾于2008年6月通过《永续能源政策纲领》,除订定“节能减碳目标”外,更进一步要求政策规划应具有“碳中和”概念,也就是相关政策须有碳管理概念,先盘查量化碳足迹,再尽可能减少碳足迹,达成碳中和的目标。虽然台湾目前没有碳交易市场,但相关机构已规划先期项目与抵换项目两项方案,如果厂商碳排放优于公告排放强度,或是藉技术提升减低碳排放,皆可经由申请及审查程序取得碳权。

  由于极端气候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因此各国政府及环保组织纷纷投入人力与资源,推动“碳中和”国际标准订定及政策施行。2010年4月英国标准协会(以下简称“BSI”)公布了 PAS 2060碳中和宣告标准,2014年4月 BSI 与台湾相关机构合作编撰“PAS 2060 实施碳中和参考规范”,作为未来台湾各个产业导入碳中和的参考。

  全球纺织产业每年排放高达12亿吨二氧化碳,根据联合国2018年资料,预估2030年纺织产业的碳排放量将增加60%。台湾纺织业持续在机能性纺织品领域创新研发,同时顺应绿色消费意识兴起,致力开发出在生产过程保持低污染、低耗能,并能回收再生、减少耗能与碳排放的环保纺织品,深获国际知名品牌肯定。

  如,南亚公司开发 Bio-PET 纤维,Bio-PET 中 EG 原料来自天然可再生资源,与传统 PET 纤维制程相较,可有效减少25%碳排放量。

  远东新世纪推出的 FENC TOPGREEN Bio3-PET HTY 第三代生物质工业丝,由炼制钢铁的废气发酵成酒精再化学转换成乙二醇。除减轻消耗食用植物的疑虑,也减少碳的排放,对降低污染与循环经济更有重大贡献。

  远东新世纪的无水尼龙染整技术与聚酯无锑触媒,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无水染整技术,完全不需水或化学助剂,便可替布料染色。另外,公司与非政府组织、运动品牌等合作,将海洋废弃宝特瓶或废弃渔网,制造成再生聚酯粒、抽丝,生产海洋回收纱,制造环保球鞋及球衣,积极减少生产制程能源用量。

  力鹏 Ecoya 原液染色纤维与聚隆 AceColor 原液染色纤维,其制程在抽丝过程中将色母混入抽丝原料混合溶融,经抽丝后纺成相同颜色的纤维。不仅可省去大部分的染整制程,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大幅节省用水量及化学品,亦拥有较佳的耐日光色牢度、水洗色牢度等。

  福懋推出原液染色织物,藉此减少染整制程中所消耗的水资源及废水与废气排放,并降低能源的环保制程,减轻环境负担与伤害。

  大爱感恩科技推动“DA.AI”环保纺织品,由回收的宝特瓶再制造成 PET 聚酯纤维,比原生材料制程节省约84%的耗能,以及减少约77%的排碳量。

  旭荣集团全面采用聚酯回收素材开发的环保聚酯针织布系列,将素材原料回归本质,投入环保制程,采用 Eco-Poly、OP 原抽色纱、Cooling、Cocona 椰碳纤维等环保素材。

  菁华工业的圆编针织机能性布料结合节能环保材质,推出节能环保的 L.I.T. Low Impact Technology纱,染整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所需的水、电、蒸气等能源及染料使用,并可回收衣服,分解再制成高纯度原料,100%达到 Clothes-To-Clothes 的完全回收环保目标。

  永光化学的尼龙布浸染、连续染色、印花染色或最新的数码喷墨印花,均可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有效改善染色废水的酸性染料。

  尚益公司投入资源改善生产设备,在用水及能源节省上都有相当的成效,包括生化废水处理系统、能源回收系统等。

  此外,生产高科技环保机能布料与低碳无毒环保机能衣的宏远兴业,2007年积极规划兴建的“宏远纺织生态工业园”,是创新可持续的绿色工厂,拥有钻石级绿建筑,并利用厂区空地引进日本秀明农法,推广可持续农业。宏远兴业采用“绿建筑”工法改善现有厂区并绿化,以透水铺面替代水泥柏油路面,降低厂区热岛效应,运用浮力通风等自然通风原理,降低厂内空调能源损耗,以节能省电及全厂绿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建置人工生态湿地、植林种树,以诱蝶诱鸟植物,形成生物多样化园区。

  为了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起来

  目前二氧化碳实际排放量与目标排放量之间有着很大差异,仍有待全球各国政府制定出更精实的政策,透过法规、市场机制、激励措施或人才培育等来强化政策的有效性,同时,藉由各行各业的落实与行动进一步达成。不过,许多企业已意识到提升能源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更是迈向可持续管理与落实风险治理的重要策略考虑。打造绿色循环的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全员行动起来!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