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智能化领跑世界袜艺小镇扬眉吐气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8-08

  通讯员-蒋建云

  在大唐镇,众多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海润精工、叶晓机械制造、伟焕机械制造、锦和智能装备等制造企业都在投入资金加快发展核心技术,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而在这个过程中,新设备的创新研发为袜业产业转型升级也提供了极大动能。

  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近日,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型政论专题片第一集《时代之问》里,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

  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馆的入口显要位置上,有一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袜机,静静地安放在此,供国人参观,讲述着传统产业升级的故事,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它意味着“先进可以主宰世界,落后就要挨打”,时刻激励着人们不断去开拓创新。

  这台袜机是由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人顾伯生以“大唐袜业”名义,捐献给国家博物馆的。

  顾伯生是海润精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几十年如一日扑在袜机研发设计上。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设备发展,顾伯生开始默默地全身心投入到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自主研发提升智能一体化电脑袜机的事业中。而研发需要大投入,在没能力引进高端人才的情况下,顾伯生依靠国内一些大专院校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的一帮熟练的机修工,从解剖、改装国外旧机器入手,打开闸刀、令角、针筒、生克罩……把袜机所有“内脏”一一琢磨透,反反复复装了、了再装,通宵达旦地在自己非常“寒酸”的机修车间里摸索着,期盼早日生产出国内首台(套)智能一体化电脑袜机,期盼着大规模量产、抢占国内外市场的美好日子到来。

  2015年,海润精工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智能一体袜机研发上。自主研发成功的全自动“织翻缝检”智能一体袜机去年投入试生产后,引来了众多国内外袜企的关注。

  今年7月以来,在大唐镇海润精工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智能一体袜机生产线日夜不停地加足马力赶制订单,这也是自去年10月份智能一体袜机面世后第三次升级改造。

  “我们企业生产的智能一体袜机采用互联网智能技术,涉及50多项专利,用该设备编制的袜子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个工人可同时管理30台以上设备,市场售价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1/3。”顾伯生告诉记者,这次升级改造共投入1000多万元,虽然花了不少钱,但他觉得非常值得,按照目前订单形势,今年销售收入将超过3亿元,相当于他之前做20年袜子的销售总额。

  在大唐镇,愿意投入大笔资金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的企业不止海润精工一家,像叶晓机械制造、伟焕机械制造、锦和智能装备等制造企业都在投入资金加快发展核心技术,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

  在袜艺小镇的创建过程中,新设备的创新研发为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动能。

  据悉,由海润精工、叶晓机械、嘉志利科技等企业分别研发应用的“织翻缝检”智能一体袜机,一个工人可同时管理30台以上设备,性能远超国外进口设备。海润精工“智能袜机”和叶晓机械的“任意起毛袜机”正在申报国内首台(套)认定;由倍智科技、沈唐机器人、锦和缝制等企业分别研发应用的全自动袜子包装机,可减少劳动用工70%以上;由情缘针纺研制的3D彩印机,具有3D立体打印、个性化定制等功能,产品利润比普通棉袜高出20%以上;目前,海润精工智能袜机已投放国内外市场300多台,签约订单3000多台;嘉志利智能袜机已投放国内外市场500多台,签约订单2000多台;叶晓机械智能袜机也已研制成功。随着国产智能装备的应用和普及,还衍生出一个新的产业链,2017年,智能装备预计可实现市场销售8000台套,新增产值10亿元。

  据了解,今年1~6月,袜艺小镇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其中特色产业投资额约为6.12亿元。入驻各类企业72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6亿元。

  今年以来,大唐镇除了鼓励本地企业投资加强研发和生产之外,还通过细化招商任务、拓展招商领域、制定招商考核制度等系列措施,以“优中间”、“活两端”为重点,不遗余力开展招商选资,先后引进中纳纺织科技、浙江三禧实业等“大好高”项目落地。

  大唐镇工业副镇长周骆永表示,在具体招商工作过程中,大唐镇不断加大中高端品牌智能化工厂的引进力度,让袜艺小镇的整体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通过袜艺小镇建设,大唐镇的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今年1~6月,全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新产品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27.2%。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