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双11”狂欢之后……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11-30


  本刊记者-徐峰

  刚刚过去的“双11”再次引发全民购物狂欢,电商交易额纷纷再创新高。据统计,“双11”当日全网成交额为2540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天猫总成交额超1682亿元,同比增长39%。京东下单金额锁定1271亿元,85%订单实现当日出库。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也迎来163%的增长。

  从品类看,纺织服装类产品表现不俗。在天猫店铺TOP50排行中,耐克、优衣库、阿迪进入前十,海澜之家、全棉时代、森马、韩都衣舍、太平鸟、波司登、李宁等国产品牌都榜上有名,全天交易额几亿至十数亿元不等。

  从某种角度来说,“双11”也可以被看作我国经济的“晴雨表”,至少能反映出这一年我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而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亦蕴含着大量信息。当“双11”尘埃落定,无论1000亿还是2000亿,交易的数额固然重要,但这场商业狂欢背后蕴含的是什么?今后将带来什么?这更值得关注与探讨。

  数据分析显示,今年“双11”的增长不仅仅来源于购买用户数的增加,更多的来源于消费升级上的表现,人们购买的物品单价进一步提升。另外,今年“双11”的成功,也意味着“新零售”业态能量全面爆发,“全球共振”效应凸显。天猫全天成交额1682亿元,无线成交占比90%,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物流订单达8.12亿,交易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数字和成绩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速度”与“世界高度”。

  “双11”疯狂的背后,中国快速增长的巨大购买力也让世界侧目。摩根斯坦利预计,2030年中国私人消费会占到GDP的47%,中小城市的消费增长会集中爆发。这些数字与判断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机会,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亦将从中发现和获得更多的推动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消费文化的改变,消费者的购物品质正在提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只图便宜的事他们可不愿意再干。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搜索产品时,愿意按照“价格从高到低”搜索。同时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人摆脱盲目抢购的误区,按需购买、量力购买的消费习惯正在养成。

  一个客观现实是,虽然“双11”最大的推动力仍然来自于优惠,但面对越来越“烧脑”的优惠规则和商家越来越明显的套路,消费者也会越来越成熟和挑剔,仅凭优惠很难俘获其“芳心”。未来,更好的商品品质和购物体验,更贴心的设计与服务,或许才是商家能够持续发力的关键所在。毕竟,仅靠“双11”狂欢并不能让企业一年高枕无忧,从其背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正途。

  由此,尽管在刚刚过去的“双11”中,纺织服装企业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刺激需求,销量再创新高,但更重要的是要从销售数据、市场反应与消费者表现中理清思路,发现规律,寻求突破,才能在新的消费时代占得先机。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