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收购只是第一步
文章来源: 2017-04-25


  本刊记者—徐峰

  史上最扑朔迷离的足球俱乐部收购案终于落幕。久负盛名的意大利足球豪门AC米兰俱乐部日前宣告易主,中国投资者最终完成对红黑军团的收购,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对该俱乐部长达31年的掌控成为历史。

  作为红黑军团多年的铁杆球迷,笔者当然希望在中国资本的帮助下,AC米兰可以一改颓势,再现往日的辉煌,而中资收购方也能在AC米兰的复兴道路上,收获他们所希望获得的。但前景并非如此乐观,已经持续亏损多年的AC米兰能否在中国资本的助力下实现盈利依旧是未知数。

  这已有先例。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出海,与国外知名足球俱乐部结缘。万达集团和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中信资本和英超劲旅曼城、苏宁集团和意甲豪门国际米兰都擦出了火花,实现了入股或收购。但对于中资能否给这些昔日豪门带来生机,大多数观点认为,中资除了带来资金外,更多是想要借助中国本土资源来盘活这些俱乐部资源,同时借此抬高自己的品牌价值,但要想实现盈利还是遥遥无期。因为首先这种行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风险很高,而后续商业模式的探索、与本土市场的结合、俱乐部本身运营状况的改变等,都需要漫长的投入和运营,不可能一蹴而就。

  由此笔者联想到了近年来中国服装品牌对海外品牌的收购热潮。从山东如意集团收购法国时装品牌Maje和Sandro,玛丝菲尔收购意大利品牌Krizia,到维格娜丝买下中国消费者极为熟悉的韩国“小熊”Teenie Weenie,再到歌力思收购Ed Hardy、Laurél和IRO等多个海外服装品牌,我们似乎正在见证越来越多海外时尚品牌易主中国的大势。

  显而易见,中国服装公司收购海外品牌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希望在如今国内服装行业整体景气度不够、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丰富自身产品组合、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还希望借此能够提升海外知名度,实现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为拓展国际业务带来帮助。

  但是,是不是收购一两个国外的高端时装品牌,就能够构建自己的高级时装集团?虽然这些国内服装品牌在并购之后都信心满满,但能不能运营好、真正达到预期目标,仍需要多方面积累的过程。就品牌而言,还是要看在并购后企业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做好战略布局,能否塑造出品牌叠加后的新价值,此外还考验企业的相关品类综合运营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人才团队等。

  而且,想要在高级时装领域站稳脚跟,除了要有品牌运营的能力,上游高端原材料的供给能力、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能力、优势性的生产能力等,都是相当关键的,而这些能力的建设显然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具备。更何况还要耐心熬过消费者的心理适应期,当得知一直心仪的国际大牌变成了中国品牌后,消费者的购买欲求是否还那么强,需要打一个问号。

  因此,对中国服装企业而言,收购国外高端服装品牌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理想,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