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4-02


  本刊记者-刘嘉 董笑妍 王振宇

  近日,一项“时装周活力指数”公布于众,根据这份榜单,“全球十大活力时装周榜单揭晓,中国独占两席”,“上海时装周得分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六,中国国际时装周紧随其后排行世界第七”。 

  对此,业界却有着不同看法。那么,我们不妨从这一指数说起,共同探索如何有效评价一个时装周,以及中国的时装周该以何种身姿跻身国际呢? 

  时装周应该由谁来“点赞”?

  据媒体报道,这一指数的相关报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从媒体传播度、商圈辐射度以及要素聚集度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这一层面来看,不可否认,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指数研发团队于今年2月28日进行的专家评审会上,指标评价体系却分为了5大项,仅有媒体传播力和商圈辐射力与最终公布的版本相同。在这场评审会上,向专家们公布了指数评价结果以及排行榜;但在数天后,这一排名却出现了调整;而在3月28日,最终公布的排名再次发生了变化。

  三个版本的出现,反复的修改,不禁让人对其严谨性、严肃性产生质疑。

  实际上,据媒体报道显示:2017年9月26日,上海纺织集团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在北京签订协议,在未来3年里将合作研发“全球时尚产业指数·全球时装周活力指数”。按照协议,双方将配合2017上海时装周,就“全球时尚产业指数·全球时装周活力指数”的研究、发布、运作等相关事宜进行合作,共同发布“全球时尚产业指数·全球时装周活力指数”。

  不难发现,这一指数排名的倾向性已经较为清晰了,客观性和公正性值得商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评价一个“时装周”呢?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时装周是时代的产物,从来都是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今时尚产业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时装周作为服务及满足产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载体自然也在随之变化。

  在中国时尚产业迈进新时代的今天,全国的一线二线城市、重要时尚产业聚集地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时装周、时尚周,由南到北可谓遍地开花。除北上广深之外,被冠以广东、江苏、石狮、厦门、大连、哈尔滨、宁波、杭州、青岛、武汉、重庆、成都、厦门等字头的时装周、时尚周不胜枚举。

  这些时装周,有着各自的发展历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的专长与特色,为推动中国时尚产业发展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讲,正如一位知名设计师所言,“一个时装周的举办需要的是设计师和行业为它点赞”。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谁是你心中不可撼动的时装周?

  记者通过对多位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和业内知名人士的采访,请他们谈了对于这份“时装周活力指数”的看法。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正是各个时装周所具有的特色和专长,让设计师们得到各自收获,得到更多可能性。

  “中国国际时装周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是在中国时尚界,还是国际时尚界。”知名设计师刘薇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国际时装周以全球覆盖的媒体传播力度,集合了知名的海内外品牌,主流的设计师品牌,“中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众多的知名设计师也都是这里成长并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的。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上海这座富含海派文化和国际化气息的城市,给予了这里独特的时尚基因。上海时装周作为新进的时尚力量,新锐设计师和活跃的买手,是强劲的力量。多位接受采访的设计师均表示,上海时装周举办期间,来自不同组织单位的众多活动都在同期举办,为上海时尚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而深圳时装周,高度聚集了大量在中国商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特别是女装品牌。高度的聚集带来更高水平的竞技,再加上品牌粉丝客户的高度参与,令深圳时装周更加凸显品牌推广和市场运作的特点。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吕越看来,排行榜的出现是各自角度的不同,各个时装周各有特征,重要的是发挥各自专长。例如在巴黎时装周,很多在本国已很有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师都竞相以登上巴黎时装周为目标,目的不在于销售,而是出于巴黎时装周独有的魅力。

  对此,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超德也认为,这一排名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这个体系能够代表某方面视角,但不能代表全部。中国国际时装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很多设计师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有的设计师将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信念,有的设计师品牌则将时装周与经营相关联,增加曝光度。

  比如,连续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发布的知名设计师陈闻,在这一平台上,他与天丝、美棉等上游企业跨界合作举办发布。他表示,“模特、舞美、媒体,这里是最好的平台,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在国际上也如此。”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比如,首次来到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发布的Grace Chen,当品牌风格与调性已趋于成熟,GraceChen认为是时候来到中国国际时装周了,媒体集中、拥有行业地位,是Grace Chen看重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主要因素。在她看来,中国国际时装周见证着中国时尚的历程,是中国消费者的眼睛,代表着中国新生代消费力量。

  比如,多次参与中国国际时装周重要场次发布的商业品牌雅莹。雅莹集团董事长张华明说,“中国国际时装周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时尚产业的最高舞台,自主品牌和设计人才最好的孵化平台。雅莹自2005年开始与中国国际时装周携手合作,依托于这一平台,雅莹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女装品牌。”

  再比如,新锐设计师冯三三。他说,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规模和影响力非常大,让设计师更自如地发挥创造能力,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是非常难得的平台

  在本季中国国际时装周的10+3 SHOWROOM上,设计师兰天和李思阳带来充满趣味性的户外风格,他们认为,时装周引入买手这一特殊渠道,非常有利于设计师发展。设计师高源带来原创品牌“集外”,他认为时装周代表了新的设计方向

  设计师陈康伟带来品牌PACMIRO,他表示,中国国际时装周是资源共享的平台,可以博采众长,补自己的短板。

  为设计开拓前路

  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中国国际时装周在没有像各地时装周那样得到地方政府财力支持的条件下,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经营管理的能力,拓展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运营水平,提升对品牌和设计师的专业服务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品牌和设计师的关注和信赖。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两家全国性行业组织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主办方,近年来,在不断聚合社会和行业资源,积极为设计师和品牌注入更多商业与产业资源:接入三里屯太古里、老佛爷百货、侨福芳草地、华贸中心等知名商圈作为发布场地,引入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跨界加入了杜莎夫人蜡像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等艺术圣地,搭建DHUB、10+3 SHOWROOM等商业落地平台,与东丽、旭化成、美棉等纤维面料领域企业举行联动发布。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而在文章开头所述,活力指数排名发布后的第一时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秘书长杨健就代表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表明了态度——无意于参与这样的排名。同时他也表示,各个时装周应当共同托举中国原创设计,让中国时尚力量成为世界时尚产业新的增长极,提升中国时尚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对此,李超德也认为,“我们应该淡化这一排名,而将更多心力投入到为设计开拓前路之上。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当今所谓的“四大时装周”是建立在加工制造、工业化电气化为基础的产业链组织形式上的,也是建立在传统的时尚传播手段和流行周期上的。“四大”是时尚界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作为上一个工业革命阶段的产物,它也是建立在过去传统的全球时尚产业发展周期基础上的。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当下,依托快时尚的供应链资源组合形式缩短了周期,信息化的传播交流形式使得时尚流行周期缩短,一系列变化扎根于中国时尚产业发展,带来了产业组织方式的巨变,时装周也在随之变化

  中国时尚产业已进入一个新时代,我们应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推动东西方美学的共融和共存,不断提升中国时尚文化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 

时尚头条|用一项指数跻身国际时尚界?托举设计,远比自我标榜更有价值

  正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主席张庆辉所言,在信息产业革命和文化自信的双重因素迭加下,确立中国在时尚产业的话语权,充分表达本民族文化与时尚流行的联系,远比自我标榜成为“第几”更有价值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