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PH 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走过十年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7-19


  本刊记者-徐长杰

  十年前,PH Value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以下简称针织展)在风雨中启程。作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打造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展会平台体系下的时尚产物,针织展目前已经成为品牌商、采购商、行业人士最有效的交流平台,专业买家每年必到的交流盛宴,更是针织产业最新产品、最新技术、最新趋势以及新活动发布的主会场。

  回眸十年,走出一条产业从未走过的路

  2007年8月,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起航,在这一届展会上,首次发布了“中国针织流行趋势”,自此,中国针织行业有了自己的流行风向标……而在之后的十年间,针织展更是开创了多个首次,不断为我国针织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针织展从无到有,历经十年锻造,终成就辉煌。

  如今,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共同努力下,参展商已覆盖了古里、海宁、梅李、大唐、辽源、濮院、张槎、大朗、小榄、深圳、清河等国内重要针织产业集群地;与此同时,恒源祥、鄂尔多斯、鹿王、浅秋、兔皇、圣地欧、印象草原、北国娇、达利丝绸、万事利、安莉芳、欧迪芬、古今、奥丽侬、美思、三枪、即发、东渡、元首等行业一线企业也争相登上这一属于行业至高荣誉的殿堂。

  而除了国内产业集群企业的加盟,境外企业也多次率团出征。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西班牙、以色列、爱尔兰、南非、立陶宛、韩国、泰国等都曾携品牌参展。

  参展展品更是琳琅满目,涵盖了针织衫、内衣、泳装/沙滩装、运动装、家居服、T恤和袜子等众多品类。

  当下,针织展已形成了以展览和发布秀为主体,以企业寻求订单和渠道为需求,以品牌宣传为目的需要,以趋势和论坛为策应,通过发布权威的针织流行趋势和对行业热点问题的讨论来实现信息传递的权威性综合平台。

  2015年,“新常态”下的第九届针织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闪亮登场,共有近300家参展商参展,展览总面积达到14000平方米,无论是展会规模还是参展企业的规格都在新格局的大环境下有所突破。十年来,针织展不断以崭新的形态延伸展会服务,为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在商贸洽谈、渠道拓展、趋势发布、国际合作和资本对接等方面营造了全新的展会氛围与体验。

  针织展缘何令产业人士共聚于此

  2012年,针织展正式启用了展会英文标识——“PH Value”。由此拉开展览、发布秀、趋势和论坛的新型针织展格局,这也正是“PH Value”作为时尚标度平台用意所在。

  近年来,中国针织产业正发生着巨变。从规模上来看,2014年,中国纺织行业出口额达3060多亿美元,针织行业出口额就超千亿美元,占中国纺织行业的1/3,占到全球市场的1/10。其次,针织品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已从过去单纯衣着用,延伸至产业用、家纺等诸多领域。而在原有的衣着方面,也打破过去内衣、运动衣类产品类别,向户外运动、外衣、西服等多品类方向发展。第三,针织与其他品类的混搭成为一种常态,而这种常态也将促进针织业与产业用、家纺以及其他各行业的跨界融合。

  可以看出,针织行业无论是在广度、深度还是宽度上,都有着可以预见的机遇,同时,也充满着挑战。

  比如在国际市场方面,出口形势严峻,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速放缓。特别是在2015年,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正式签署了TPP协议,这12国加起来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40%,超过欧盟,势必会影响中国纺织业的出口情况。

  而国内市场方面,我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均有增长,但国内消费领域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供需错配:国内消费增速减缓,但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国内航空客运增速缓慢下行,但跨境出游却持续高增长。

  针织展为何能令海内外产业人士共聚?一方面归结于展会历经多年发展所积累的资源,让企业能够高效实现对接, 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本身对针织大环境和市场一直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十足的信心,特别是,参展企业跟随针织展走过数年,从价格竞争、销售竞争再到商业模式创新升级,企业在调整自身的同时也赢得了利益回报与市场地位。

  未来已来,针织展做好了准备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中国针织行业也正式迈入了“十三五”时期,《针织行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在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下,使行业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出口稳中有增,全行业出口总额保持1000亿美元左右;“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对外投资有所增长。

  规划还强调,产业发展要在薄弱环节的品牌建设方面取得关键突破: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的针织细分领域的优势品牌;形成10到1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饰品牌,拥有一批融入国际顶尖服饰企业供应链的面料品牌。而针织展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不仅是展示针织服装、服饰产品为主的行业宣传和产业商贸、对接平台,更是中小企业、传统外贸出口产业集群开辟内销市场,打开新渠道,坐稳全球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其为行业企业提供展示创新、技术水平和探寻未来方向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创新产品受市场检验的最有效平台。针织展这一平台将有利于中国针织行业“十三五”总体目标的推进与实施,同时也将为孵育优质竞争力品牌起到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在与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intertextile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yarn expo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联动的强强联合的形势下,势必将中国针织产业乃至中国纺织产业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针织展见证了中国针织行业从较长的初级阶段到短暂的爆发式增长再到回归理性的发展过程。针织展与中国针织产业早已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十年磨一剑,针织展依然向产业同仁张开臂膀,海纳百川,与产业共生共荣。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