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用双手编织幸福生活!阆中为残疾人就业“牵线”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6-22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亚飞 程文雯/ 文 李向雨/图)“有喜欢的款式请联系我们客服,下单后现场制作。”南充市阆中市保宁街道,王家嘴社区残疾人编织基地里,一位特别的主播——土生土长的阆中妹子刘洪正在镜头前熟练开播,“你们放心拍,都是纯手工货。”

  刘洪被称为“轮椅上的主播”,2013年6月,一纸骨癌诊断书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左下肢高位截肢让原本乐观开朗的刘洪一度失去生活信心。2015年起,她在家人与阆中市残联的帮助下,开始从事电商,逐渐走出阴影,重拾生活的自信。

  刘洪售卖的是该基地的热销品——手工li编织的婴儿毛线鞋。如今,该基地共吸纳了100多余残疾人编织造型卡通、充满童趣时尚的毛线鞋、毛线帽等。

  为助力残疾人就业脱贫,2018年3月,阆中市残联建立王家嘴社区残疾人编织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残疾人”模式,聘请南充巧织坊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士培训技能,为贫困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实现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

  记者在该基地见到,这里集残疾人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为一体,占地约200平方米。在编织基地里,十多名残疾朋友围坐桌边,手中针线飞舞,一双双精巧的毛线鞋渐渐成型。

  “这只是我们基地的一小部分人,因手工编制对场地要求不高,还有一部分重度残障人士可以居家工作,我们再按照相应的价格进行回收和补贴。”该基地的负责人马明妹介绍。

  36岁的李荣华是其中的一名“干将”,她的双手上下翻飞,一天可编织五六双成品毛线鞋。说起编制手艺,李荣华自信满满,“这些毛线制品工艺好,吸引了不少回头客,还有古镇的游客慕名前来购买。”

  这与过去的李荣华截然不同。她回忆,“自从2004年下肢瘫痪后,在家无所事事、暗无天日,每当遇上外界异样的眼神时尤为难过,渐渐把自己关在家中。2018年,我在阆中残联和家人的多次劝导下,开始参加培训和网上自学,掌握了手工编织技术,如今不仅居家灵活就业,感觉自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荣华的转变,折射出基地里大多数残疾人的心路历程。这里,不仅是他们就业增收的平台,更是他们找回自信、融入社会、发挥才能的舞台。

  2019年,为了让基地的产品品牌化、市场化,马明妹和杨宝娟共同投资成立了阆中市阆苑善坊工艺编织有限公司,注册“阆苑善坊”商标,打造残疾人手工艺品本土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现在,编织鞋越卖越火,甚至吸引了香港、新加坡的顾客下单订购,今年5月,线上线下共卖出近4000双毛线鞋。”马明妹算了笔账,平均每双毛线鞋可卖到30元左右,基地里的每名残疾人月均收入上千元。

  如今,该公司不断推陈出新,下一步还将推出手工编织的帽子、钥匙包、吊链等,丰富产品品类。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