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为纺织业新阶段代言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1-28


  本刊编辑部

  时光匆匆,转眼又至年末。每到这时,社会各界都会总结出很多年度热词,记录一起携手走过的点点滴滴,纺织行业也不例外。而诸多热词当中,“价值回归”一词,虽不算最热,但却极为贴切,打动人心。从上一轮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期中走出,产业在危机中坚守信念、呼唤价值,转型升级从量变上升到质变,改变旧模式,塑造新定位,对发展路径也形成了高度共识。

  在锐意转型的决心背后,产业上下也为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中央供给侧改革指引之下,纺织行业率先发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主动迎接洗礼;“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各行各业向“三品”战略行进时,纺织行业早已在这条道路上奋进多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天的纺织业,已不再是陈旧的形象和定位,而是拥有着新的定位、新的理念。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寻找最优秀的代表,以纺织人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我们既是为自己代言,更是为产业代言;既是经验的传承,又是对同仁的呼吁;既是对往日成绩的自豪回顾,又是对未来责任的主动担当。

  为产业能量之变而代言。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王天凯所说, 我国已建设成为产量超过世界一半,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世界三分之一的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完整配套,产业结构和布局日益优化,产品结构日益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多元化、个性化和功能性需求并深入到相关产业,包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产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正在阔步向纺织强国迈进。

  我们因建成纺织大国而倍受鼓舞,更为进一步建设纺织强国、凝聚梦想而发声!

  为纺织内涵之变而代言。

  行业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转型新定位的描述:“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

  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也多次指出,新形势下,纺织行业新的定位可以概括为“新三板”,即贯穿全产业链的先进加工制造板块,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板块,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板块。纺织业非但不老,还将获得更高的社会认知度。

  新的定位,意味着机遇与认可,更意味着使命与担当!

  为未来使命之变而代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针对我国纺织工业结构和布局优化的新特点,纺织工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持续努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发现变化,记录变化。而为产业进步不断注入生命力的纺织人,我们应该发声,为成绩而发声,为未来而发声,为使命而发声!


  精彩回顾

  ●大国柱石篇展现了中国纺织产业的不断崛起与持续辉煌。报道以恒天、魏桥、红领等企业为缩影,记录了一批中国纺织企业的强大。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在文中谈到,每个制造业的背后都有一个产业系统在支撑,而目前中国纺织产业制造体系的完整性和成熟度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超越的,这就是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力。

  ●生态文明篇体现了纺织工业的历史担当。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纺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淮滨明确指出:“纺织行业被选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试点行业之一,伴随着纺织行业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行业也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这是我们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种新的历史担当。”

  ●炫彩民生篇总结了服装、家纺以及社会了解较少的产业用终端产品的丰富内涵、消费动向和发展趋势。报道展示了纺织业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全方位贡献。一批优秀的企业通过生产优质产品,形成有效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改善民生添彩助力。

  ●科技之光篇梳理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在尖端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这些成绩证明纺织业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眼中传统的满足人民的穿衣需求,而正在向国民经济高新技术领域渗透,高性能材料领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科技与时尚融合让纺织业有了新的属性,科技的发展让纺织业焕发了青春。

  ●国际新优势篇亮出了纺织工业的全新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高勇指出,智能制造重点工程要重点发展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装备和生产线,而纺织新材料重点工程将重点发展一批纤维新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要重点发展纺纱、涤纶长丝、印染、针织、非织造布、服装等6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后能使我国纺织工业基本脱离劳动密集型生产。

  不止步于苦练内功,中国纺织服装业也正审时度势“走出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去’是结构调整布局的必然趋势,是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自然延伸。”

  ●和谐社会篇记录了一个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纺织服装产业。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纺织工业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表示,“中国纺织业正着力推进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在绿色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更好地体现纺织工业的社会责任。”

  ●多彩时尚篇也诠释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全新定位。从纱线到面料,再到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时尚的传导作用不容忽视。时尚产业,必须成为纺织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个性标注;时尚经济,也必然成为添加时代魅力的行业名片。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发出了这样的呼声:“中国服装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全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行业的全面升级将表现在创造力、创新力以及价值创造力上,尤其表现在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时尚话语权方面的提升,整个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质量建设篇展现了纺织服装行业质量建设的优良传统与执着坚守。质量,是行业对社会无声的承诺。风风雨雨近四十载,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建设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站在检测角度发声,“正因身处大工业时代转型期,工匠精神才弥足珍贵,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应被追寻和弘扬。匠心不灭,价值回归,纺织服装行业的美丽明天更加令人期待。”

  ●文化自信篇让我们领略到纺织服装产业充满魅力的发展成果与瑰丽未来。无用、爱慕、NE·TIGER掌门人纷纷出镜,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表示,文化自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设计领域,文化自信体现在设计符合我们个性化审美需求、具有东方文化美学的设计作品中,这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有理由对自己的文化、对我们的时尚产业表达足够的信心。


我为行业正能量发声

  回顾9期专题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产业集群负责人、纺织服装企业家、设计师发自肺腑的种种观点,无一不为中国纺织行业树立起正面形象,无一不在传播行业正能量。站在行业“十三五”新起点上,中国纺织行业的未来令人满怀信心与期望。

  专家透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 蒋士成

  “十二五”以来,正是因为科技创新使得化纤行业在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和常规化纤功能化、差异化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十三五”时期,化纤由大变强依然要靠科技,特别是要重视原创设计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在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方面的技术要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化纤在“十三五”有望较快达到强国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晋良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保持了较猛的发展态势,科技创新是发展动力。产业用纺织品从早期多用于国防军工产品到如今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和横跨诸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十三五”期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


  集群力量

  柯桥印染产业

  《柯桥区“十三五”高端纺织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印染。而始于2016年初的柯桥印染行业“亮剑”行动更是紧紧围绕“绿色高端 世界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目标,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决战两年,促进印染产业实现质的跃升。在柯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印染产业决战“十三五”的重要利器。

  而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策。而柯桥印染产业在打造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新定位下,花费重金引入高端设备,吸引人才进行技改,坚决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生态文明之路,实现传统印染产业的浴火重生。

  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关海权

  中国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的地位不可替代。中国纺织工业同时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这种竞争优势将随着纺织行业的提升进一步显现出来。

  纺织行业的产业振兴与调整需要创新,创新是纺织行业调整振兴的灵魂。而社会责任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积极推动全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建设,以社会责任促进管理,以社会责任促进发展,开拓纺织产业的新局面。

  西樵纺织产业在未来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文旅融合城市,产城共融提质”的发展思路,高举文化旗帜,聚焦文旅、产业、城市、环境、民生、队伍六大主题,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全面协调发展。

  盛泽镇党委副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 赵菊观

  纺织服装产业被很多人定位为传统的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实际上恰恰相反,纺织服装产业之所以传统是因为它是一个需要被传承下去的产业,从古代发展至今,只会提高,不会衰落。所以,盛泽要让外界看到,我们的产业也是可以高新化的。

  一方面,盛泽镇纺织产业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并与去产能相结合,从2015年以来淘汰2万台低端设备,使今年开机率达到90%以上;另一方面,“上马”智能化设备,从前道的纺丝领域开始大量启用智能装备,渗透到制造的各个流程中去,不少企业的车间几乎成为“黑灯工厂”,见不到工人,成为了盛泽地区近年来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智能化改造上,盛虹、恒力等企业还实现了智能化仓储物流管理。


  企业展望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亚夫

  过去的十年,我们按照科技如意的战略定位,初步实现了科技企业的战略目标;依靠实施“走出去”战略,整合全球资源,初步实现企业国际化目标。在我眼中,“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纺织业,应是“高端制造”的新代表,而如意要努力为高端制造水平“代言”。

  近几年来,如意以高端制造定位品牌,打造了一条毛纺服装产业链和棉纺印染服装产业链。两条产业链从中间产品到终端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秉承科技品质、时尚品质、高端品质定位。与时俱进,现在我们的目光又锁定在了智能制造上。如意在集团所属产业布局“智慧纺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打造4.0版先进制造。

  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纺织将承担起国家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战略的新要求和新使命。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子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活、关系民族未来。20 多年来,鲁泰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振兴纺织产业为己任,致力于为世界织造优质的绿色、环保型纺织品,坚持走低碳生产、能源节约、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企业始终坚持清洁生产,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节能减排,推动低碳发展 ;坚持生态环保,推动循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明发展,走出了一条基于纺织而又超越纺织的绿色、低碳、科技、人文之路。

  在今后的发展中,鲁泰将继续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模范企业,发挥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努力,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纺织行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赵林中

  打造百年企业,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员工的工作质量能够保证企业的产品质量。在这新时代当中,人们原以为生产机器会取代手工艺者,古老的匠人不复存在,然而“匠人精神”却反过来成为当今众多企业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人,往往拥有好学肯钻、执着坚守、善于掌握超高技艺的品质,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态度,也就是人们所提倡的钉子精神、雷锋精神。

  纺织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每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需要员工凝聚“匠人精神”来确保产品质量,凝聚“匠人精神”对推动品牌建设,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队范

  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纺织大国,但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需要满足纺织品的高品质制造和绿色化生产需求,唯有以“智”方能取胜未来。

  目前,中国纺织机械制造业在纺纱、织布、印染等领域中,已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的装备产品。它们在推动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历程中,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石作用。在目前纺织产业调整升级,倡导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中国纺机依然拥有不可忽视的市场优势、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等。

  在康平纳的眼中,“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纺织,应立足于全球视野,塑造智能化优势、服务优势和品牌优势。中国纺织产业已被赋予时尚产业、创意产业和高端科技产业的属性,同时继续担负着民生、出口创汇等重要使命,而中国纺机制造也当继续努力,打造国之重器。

  同和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桂生

  纺织工业常被人误认为是夕阳产业,但我认为它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经久不衰。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质地柔软、舒适的服装越来越青睐。这对纱线质量、纺纱支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纺机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对同和公司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17年来,同和不炒地,不“跨界”,没有一年亏损,没有一分贷款,全凭自有资金,专心做主业。凭借精湛的技术、独特的管理、过硬的质量,同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和纺机的目标是跻身世界纺机品牌前三甲,而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今后最大的纺机市场就在中国,我们离市场如此近,沟通和反馈效率都会提高,有了这些优势,没有理由做不好。

  罗莱家纺董事长 薛伟成

  家纺产品本质上是售卖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强调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带给消费者以美好的家居生活体验,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全方位营造这种感官体验。罗莱家居概念店就是罗莱首创的国内家纺终端一体化家居体验模式,希望通过国际化、多品牌、系列化的产品和延伸服务为顾客带来个性化的家居生活解决方案。

  罗莱的成功源自一步步的积累,和永不止步的创新力,其始终贯彻的“引导家居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精神并非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罗莱人永恒的信仰。

  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董事长 邓伟其

  近年来,纺织行业蓬勃发展,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质优价廉的纺织服装产品极大丰富,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穿衣需求。目前,纺织行业正在加快产业升级,力争早日建成纺织强国,在此进程中,纺织行业必将会以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满足内需市场的要求。

  其中,医用非织造布是一个巨大的、还未被分食的蛋糕,而通过FDA认证,是争抢这块蛋糕必须迈过的一步。目前国内医疗防护领域还没有开放,这是一个上千亿元的市场,全国乃至全球的企业都在盯着这块蛋糕。一旦这个领域完全向市场开放,那就是医用非织造布行业最大的发展机会。

  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钱钰美

  纺织行业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传统产业,从业人员都懂得,一路行来,我们有迷茫有焦灼,有挫折有失败,但也收获着成长和惊喜。

  尽管当前宏观形势复杂迷茫,但我们既然选择了纺织,就要掌控好自己,以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我们相信行业美好的未来,因为无论危机如何,老百姓对衣食住行基本生活品质的旺盛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势不可挡。纺织品作为民生之首需,在国内就有超过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所以我们有信心;多年的摸爬滚打,练就了行业人非比寻常的耐力与经验,所以我们有底气。

  行业的今天几家欢喜几家愁,行业的明天或许仍旧路难走,但我们愿与各位同行一起追寻理想、一起挑战自己、一起奉献社会,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收获,一起风雨同舟、一起牵手同行。

  盛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梅锋

  中国正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通过把化纤企业与面料企业、终端品牌企业协同联动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创立,形成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融入工业4.0、“三品战略”等新形态,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与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近几年来,化纤行业正处于又一轮严酷的周期性调整期,多数企业盈利普遍承压,而盛虹“大手笔”投入纤维流行趋势研究,对于整个中国化纤行业品牌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创新纤维产品研发,以时尚理念引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这是盛虹提高竞争力的秘诀,也是中国纺织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福建龙岩喜鹊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耿艺

  在工业企业中,质量就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也是用户对产品使用要求的满足程度。质量管理的完善是企业发展跨向更高台阶的基石。

  质量管理是一种常态化进行,它可赋予产品的价值,更可赋予品牌价值,赋予企业与顾客、供方等相关方的信任价值。

  质量管理可以带给企业有形和无价的经济效益,高质量的产品可减少质次的卖价损失,可以带来很多回头客;高质量的生产过程可降低返工和废品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可降低成本大量的服务成本;高质量的企业发展决策可降低企业发展中曲折路径的成本。

  所以,企业的发展中,质量管理应该是占据重要位置的。它并不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利,而是任何一家想发展和生存的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太平鸟服饰创始人 张江平

  “让每个人尽享时尚的乐趣”,这是太平鸟的品牌使命,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引以为傲的一句宣传语。

  当下的成功是太平鸟人做梦都没想过的,但却又是太平鸟人用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推翻自己,推翻过去,去想过去不敢想的,梦过去不敢梦的。太平鸟的成功自始至终都和创新紧密相连,太平鸟至今的四次转型都和创新精神密不可分。我们要做长跑运动员,不能前面一百米跑得很快,后面就没劲了。路,还长着呢!

  爱慕集团总裁 张荣明

  文化自信不仅是每一个做服装品牌的人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从一个服装品牌的角度看,文化来自于品牌自身的构建,包括管理的机制、反应能力,尤其是社会责任等方面,实际上这些都是品牌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品牌有了文化,才能体现价值,有了价值才可以展现自信。

  从宏观层面看,文化自信对国家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服装人,文化自信也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的消费形势,消费者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会反映到他的消费观上,这两者有直接关系。

  如果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和服装有了信心,消费者更多的会购买我们自己的品牌,所以从国家层面来重视文化自信的建立,对我们这个行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源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信宏

  细细缝、针针密的传统优势受到了大机器时代的挑战之时,我们还能做什么?坦白地讲,我们要追赶工业化服装生产的源头和内在。在塑造服装品牌的同时,制造者本身也是一个品牌,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来适应挑战,找到继续发展的新动力和让我们“核变”的内在动能。

  下一站,天源的目光落在了到美国、欧洲、日本开设工厂,而不是那些所谓的“成本洼地”,我们是有信心的,中国内需市场在成熟,我们存在的价值在于练好自己的内功。

  无用创始人、设计师 马可

  作为一名设计师,对于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想法首先是研究、学习和记录,因为这些很宝贵,如果再不及时地整理出来,它们都会消亡。然后,我再根据这些资料考虑如何改变和传承。那些古老的手工艺要被现代生活所接受必须要经过设计师的转化,设计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里。

  表面上看来设计只关乎审美,但其背后却是价值观的体现。中国的时尚设计应该充分发挥本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体现中国的独特美。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非常自信的时期,我们不需要追随西方潮流,而可以通过本民族文化体现出中国人的那种独特美。我个人不喜欢很张扬的东西,而比较喜欢简洁、含蓄和内敛。一个好的形象应该是经典、永不过时的。

  NE·TIGER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 张志峰

  从世界各国的品牌发展规律看,以文化为先导的高级定制品牌都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要成就一个高级定制品牌,文化自信必不可少。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工艺制作水平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工业革命、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水平开始逐步丧失优势,这一点也导致了后来中国服装品牌在文化自信上的缺失。

  当前服装业界对文化自信的重视,我们要在世界上屹立,没有属于自己的底蕴是不行的。对中国服装设计产业而言,华丽、耀眼的手工艺和个性设计元素并不稀奇,但遗憾的是,真正拿到市场上进行检验时,却难以落地。

  中国五千年文明就是我们设计师创作的养料和灵感来源。立足、深入挖掘我们的服饰文化才是中国高级定制的王道。


  周刊视点

无言的匠心

  今年6月,经过多番调研探讨,一个充满正能量且朗朗上口的选题在周刊的编辑会上诞生——我为纺织代言!

  金秋时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年度大型系列报道“纺织业十三五 新定位新形象——我为中国纺织代言”正式启动,一篇篇充满情怀的报道逐一诞生。

  其实,这是一个充满时代感的选题。当前,全球经济刚刚经历新一轮洗礼,我国纺织业也刚刚从最困难的情况中走出,逐步适应了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开启了全面升级。行业企业在科技和创新、资本和文化、绿色和智能等各个方面,均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

  令记者深有感触的是,面对“代言人”这一设定,纺织人都表现出了极高认同度,并积极踊跃地进行担当。

  如意科技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对记者明确表示,“在我眼中,‘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纺织业,应是高端制造的新代表,而如意要努力为高端制造水平‘代言’。”

  透过这份担当与积极,能深刻地感受到,建成纺织强国已经成为几代纺织人的梦想。我们的行业上下都迫切希望纺织业能树立起一种新的形象,迈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代言,不仅是一种成绩的认可,自豪感的体现,也是一种责任的承担,一种呼吁。争当榜样,勇当表率,正是一种积极的、珍贵的正能量的体现。而支撑这份初心的,则是无言的匠心与奋进。

  早在1990年,鲁泰公司生产的纱线就达到了乌斯特公报25%的水平,这代表了当时国内纺织企业的最高水平,之后部分产品更是达到了乌斯特公报5%的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创建于1995年的红领集团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企业,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制造的转型升级。

  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成套技术和成套装备,建立了千吨级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以新材料命名的企业生产的正是聚酰亚胺纤维,研发出了世界第一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

  如意集团、歌力思、金集团纷纷收购国际品牌,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价值链的高端突破,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

  2004年开始布局海外时尚版图的江南布衣,十余年间,其海外店铺数量已达41家,分布在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被美国《福布斯》评为六大最有希望实现国际化的中国品牌。

  ……

  今日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不仅仅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的份额之争,也不单单是传统加工制造与现代智能制造的工具之争。行业大国之“重”,岂能仅靠产能、规模独揽?市场对行业依赖之“深”,又岂能仅靠价格、快销为继?

  科学发展路径的塑造,有序竞争的重塑,赢在未来的抉择……让社会认识新时代的纺织业需要宣传,更需要自身不断努力,让社会真正感受纺织产业的力量。为纺织代言,就是为行业未来代言,也是为社会转型中的新经济代言。

  行业情怀在这片高远的世界,真诚刻画着每一场征战的历史轨迹。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都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