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关键时期 中国纺织工业如何跨越?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2-21


创新论坛

主题 1:产品竞争与可持续创新

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Simone Rancan:

可持续发展是制造商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对于各个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性能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主要由以下三个流程来推动,消费者需求、强大的市场趋势以及环保相关的措施。

  面对行业挑战,实现卓越能效的管理,行业应着重以下三大方面,首先要注重能源高效使用自动化以及创新流程。由于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能源高效性使用不仅仅需要制造商关注,同时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因此,行业企业应该建立高效的特殊能源管理系统。其次要做到小投入大产出。再次卓越能效发展不是某个纺织企业单枪匹马的行为,需要整个行业群力群策,这样能带来巨大的行业推动力。

  可持续发展是制造商未来。可持续生产过程能帮助纺织企业把握市场,更好进行提升。可持续生产过程也必将是市场的需求。未来的企业都应该走绿色环保道路,实施环保举措、加大环保投资将成为企业发展制胜的关键。


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周晔珺:

提前一年完成节能目标

  近年来,无锡一棉致力于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纺织企业,充分依靠创新在节能减排空间上的作用,将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努力打造绿色纺织,走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节能降耗之路。

  企业在节能降耗立足点主要四个方面,一是改变管理、评价方法,挖掘管理潜能,重点放在精细化管理;二是在不花钱、少花钱上动脑筋,重点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加快技改;三是学习先进,关注节能新技术、新能源,积极尝试推广应用;四是抓住能耗大的设备,关注点滴“油水”。

  企业节能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电能精细化管理;研究生产工艺流程优化改进节能措施;整体规划设计,提高供气效能,还针对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改造;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挖掘设备潜能、加强技改降耗,细纱是连续运转的工序,机台多,耗能大,因此也是企业节能的重点。

  无锡一棉通过上述连续的多年的节能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年平均节电1100万吨以上,取得显著的成效,企业节能目标全面完成,2014年底已经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83.8%,产品能耗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昭燕:

打造完整的可持续性供应链管理方式

  STeP是OEKO—TEX在中国官方代表机构,OEKO—TEX推出STeP认证是关于纺织生产过程可持续的标准,目的是想达到可持续纺织生产及对环境保护做出贡献,也为行业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高效、经济纺织品供应链。

  STeP认证分为化学品管理、环境保护、健康与安全、社会责任、环境管理和质量管理六个模块来协助企业去考核自身可持续发展情况。只有通过全部的审核,才能确定这个企业满足STeP基本要求,广东溢达就是首家获得STeP认证的企业。到今年的11月底,在中国已有10家国内企业完成全部STeP认证过程,另外还有几十家企业在认证过程当中。

  未来,作为集中规划管理纺织供应链的在线数据库,新推出的My STeP数据库将更多会出现在品牌、供应商、采购商或者大型企业中,这也是互联网和新型的贸易关系在纺织供应链上的体现,在系统里包括供应链数据分析与评估功能,及可视化行业分析功能,还有全球平均基准水平、区域最佳工厂或者模块化平均水平功能。这些功能不但帮助供应商自己,也帮助品牌了解所有供应商的现状,提供的关键绩效指标,清楚衡量出企业的真实水平,也包括OEKO—TEX现有证书的概况,甚至没有证书企业都可以纳入系统当中。


主题 2:科技进步与时尚转型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总经济师 胡发祥:

ITMA带给行业重要启示

  从ITMA展览可以看出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几大趋势:绿色、智能、柔性、高效、经济。当前,国内行业技术也在重点关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产品升级,这与ITMA趋势相当吻合。并且展览会上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从参展数量和面积来看比上一届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龙头企业,恒天集团就携带成套设备来参展,在现场也举办了很多的活动,这个进一步印证纺织企业走出去竞争力不断提高。

  纺织企业走出去还应该采取更多的方式跟国际产业界进行互动。国际纺机发展品牌化、集团化趋势在逐步加强,这也是需要行业企业在走出去学习的。软件开发方面,虽然纺织企业越来越多的硬件制造商走出去,但是在展会现场中国软件厂商还是很少见到,也是未来行业企业需要加强的部分。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夏前军: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国家行业乃至企业发展的主题,另外“互联网+”挑战跨界经营带来商业模式巨大变革,实体经济的竞争格局和竞争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同时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转型机遇,现在商业模式B2B、B2C、O2O以及相关的“互联网+”为企业带来巨大机遇,有利于智能制造个性化、智能化发展。怎么去进行模式转换和创新促进转型过程中利用好这些机遇,对企业而言越来越重要。

  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发展的核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速度、发展模式的变化,从规模增长、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变化,市场需求都在变化。创新内涵丰富,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从理念创新、 产品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体制创新一直到最后商业模式创新缺一不可。


美国棉花公司亚洲供应链销售部门高级经理 林蓓:

以消费视角看中美市场

  由于区域、城市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有很大差异。美国棉花公司通过调研发现,现在有更多的消费者重视天然纤维的时尚趋势,超过2/3的调研反馈中提及将计划扩大棉产品用量。另外,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使得运动服饰成为各大品牌商和零售商争夺的战略高点,75%以上的消费者反映,愿意为休闲舒适、温度调节、吸湿速干、抗菌除臭等舒适、功能产品支付较高的价格。

  尽管全球一半的消费者认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但还是比不上如合体、舒适、价格 、品质及款式等因素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只有15%的消费者会积极寻找可持续性的服装,而超过 2/3的消费者认为如果一件服装不具备可持续性,应该由行业即生产商、品牌商和零售商承担责任。


d’nim(迪尼姆)品牌艺术总监、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 陈闻:

建设大时尚平台

 

  时尚产业面临一个充满挑战的信息时代,企业观念需要转变,塑造大时尚平台观念,这也是观察国内很多纺织服装企业所得出的观点。因为纺织行业拥有从纱线、制造、染整到成衣的完整体系,时尚平台塑造也不能相互割断。

  国内纺织行业以生产加工和营销为本的发展模式存在分工模糊、产品至上、非创意取胜、重在销售等问题,不利于“大时尚”平台建设。时尚产业在充满挑战的信息时代急需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实现大时尚平台的构建和资源整合,中国时尚品牌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中国设计师的快速反应被一直认可,但大家在快速反应中要实现创新。作为纺织大国,我们行业生产规模大,时尚性也要实现水涨船高,要靠我们企业来烘托,整个国家的时尚水平才能提高。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