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6-19


 

  楚艳/文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许多美好回忆,今天都有各种方法去存留,图片、影像、音效、文字……但似乎只嗅觉和味觉无法被客观记录。可那些熟悉而又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味道的记忆,却总会若有若无的存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只待有一天,偶然的再次被唤醒。

  来北京20多年了,除了应景的买些超市里的粽子,我几乎忘了端午节该有的味道。时光流逝多少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回想幼时的我,在那个曾经叫做「长安」的城市里,端午节最难以释怀的都是关于味道的记忆。

  刚出锅的胀鼓鼓的粽子们,浑身上下散发着馥郁清香,迫不及待地解开捆绑的绳索,剥开层层粽叶,软软白白的糯米扑鼻而来的是另一种柔润香气,以及熟透的红豆枣子,都有能迅速催生口水的味道。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做五彩香包也已然成为每年端午的惯例,每每拉着左邻右舍的小姐妹到处从奶奶、妈妈、姑姑姨姨的针线筐里搜罗各种彩线,从缝纫线、绣花线到细毛线,假或能寻到几缕丝线那就是上上真品如获至宝啦。亲手做的小香包是最好的礼物,赠予他人,手有余香,满心欢喜。

  成年后的端午,不再有妈妈亲手包的粽子,也不会再认真制作五彩香包,只是那飘散在空中的味道,一直记起,却触不可及。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我想我的某一世,一定在大唐逍遥自在过,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强悍的DNA衍生出天生对色彩的大胆和明媚张扬,有“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亦有“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一转身,裙裾飞旋如花,目眩神迷,花开花谢,四季就在身后轮回……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这才有了唐代仕女图上穿越千年的暖意

  虽然身处帝都工作生活,我可却仍然时时处处都显现与“唐”的关联和痴迷。童年的长安城,古旧而淳朴,青龙寺的空海与惠果,法门寺的佛塔与舍利,大雁塔的玄奘与圣教序,陕历博的胡人与贵妇、碑林里的颜真卿与柳公权……如今想来,这些儿时流连忘返的地方都曾给我若大的加持和滋养,让我能在唐代美学探索之路上走的更久远。

  忽想起前两年漫步在在日本奈良的药师寺里,偶然看到平山郁夫先生绘制的玄奘三藏院《大唐西域壁画》,顷刻间,在异国他乡,儿时长安城熟悉的以及这些年重走的丝路景象再次穿越时空而来,感恩日本人为我们留下太多可以重回唐朝的虫洞。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药师寺建于奈良时代,是法相宗的寺院,法相宗正是唐代玄奘所创建的宗派,于中国唐朝就传入了日本。玄奘三藏院是为纪念玄奘法师而建,而平山郁夫历时30年绘制的壁画,正是描绘玄奘足迹所到的沿途景象:长安的大雁塔、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吐鲁番的高昌故城、象征着西方净土的喜马拉雅山、阿富汗的巴米扬石窟、印度的那兰陀寺。在绘画中倾注了他毕生对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迹的热爱与虔诚。

  这条我也曾走过的古老丝路也同样带给我巨大的灵感,创作了楚和听香2018春夏的“寻迹”系列,关于这又一个和唐有关的创意故事,则另当别叙。

  2018年的初夏,我和设计策划团队的小朋友们商议端午要推出的我们期待已久的香囊服饰系列,我执拗地要把唐的元素植入这次端午设计,可又不知道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圆满,大唐与端午的关联到底哪里似乎并不明晰,但内心的直觉知道,一定要用唐!因此整个系列所有织物的纹样、香佩的牡丹花型,腰封的锁绣图案都是来自大唐,乃至香佩里填入的香药都是来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或许所有的事都是冥冥中安排好的,不必太费心机去计算。就在我们如火如荼的研发唐韵端午礼的时候,某一天,一位友人对我说,“你知道吗?今年的6月18号端午节,是大唐王朝建立整整1400年。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唐武德元年五月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这一天是唐朝正式建立的时间。武德元年五月甲子换算为公历是公元618年6月18日,时至今时2018年6月18日,整整1400年!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如此说来,今年的端午节恰逢唐王朝建立1400周年同一天啊,或许过千年也难再遇到一个如此殊圣的端午节!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到1400年前的大唐,感受下唐人的端午气氛。

  端午节,先秦已有,流经汉代,虽然其来源众说纷纭,却一直是南北方中国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习俗。到了唐代,端午才第一次从民间习俗登堂入室成为法定的「国家节日」,从此成为此后一千多年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唐代的端午节,祭祀驱邪之意逐渐淡化,欢庆的成分增多。在长安,端午是从皇帝到平民都参与的一场大型Party,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还要互赠各种礼物,比如衣服、香囊、饰品……让更多的美好祝福在日常生活的意趣中充分表达。

  朝廷会举行一系列的宫廷活动来庆祝节日。比如,君臣互赠礼物、君臣宴饮以及宫廷娱乐等等。皇帝还在这一天给大臣赐予夏衣,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穿著合身。

  在民间,北方依然重视五彩丝、续命缕、佩香囊等事物,意为“镇邪祈福”,南方则流行“竞渡”也就是今天的赛龙舟。出于趋利辟邪的考虑,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要在门上或手腕上挂结长命丝绳,在门上插艾草。晚唐诗人和凝《宫词》写道:“绣额朱门插艾人,羞将角黍近香唇。平明朝下夸宣赐,五色香丝系臂新。”“朱门插艾”,“香丝系臂”就是这种风俗的体现。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翻开唐代典籍,常觉香气扑鼻,可见唐人对香料的执念,社会生活、尤其是上层社会不仅富裕而且馥郁。

  彼时,“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锦带空珊珊”、“霞侵绿渚香衾暖,楼倚青云殿瓦飞”、“五花马踏白云衢,七香车碾瑶墀月”,衣襟是香的、衾被是香的、连马车都是香的……唐诗中香的出镜率之高,就连珠宝也望尘莫及。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唐代女子出游必使自己香气四溢,《杜阳杂编》有过这样一段对同昌公主出游的描述:“公主乘七宝步辇,四面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此香异国所献也,仍杂以龙脑金屑。刻镂水精、马脑、辟尘犀为龙凤花,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雕轻玉为浮动。每一出游,则芬馥满路,晶荧照灼,观者眩惑其目。”不必细究每词每句,单一眼扫过去通篇华美辞藻,便似已闻到浓郁得化不开的香气。

  唐人对香的偏爱程度是不可思议的,而他们的“花痴”程度也是登峰造极了,读唐人的生活笔记,花事是总也绕不开的话题。“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温柔一同女,红笑笑不休”,“看著四邻花竞发,高楼从此莫垂帘”。那是一个家家有芍药、四邻花竞发的年代,是一个爱花人都会无比向往的年代。

  姹紫嫣红之中,若问唐人哪一种花才是“万万花中第一流”,答案永远只有一个:牡丹。所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绝非夸张,每年短短二十多天的牡丹花季,就是唐人一年一度的狂欢时节:各家各户、扶老携幼,向花市、寺院、道观、像生长牡丹所有的地方,汹涌而去。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曾经一度不能理解唐人为何格外钟情于牡丹,甚至一度觉得在当代中国审美里,牡丹是艳俗而被滥用的。也许是年纪稍长,能耐下心来体会有唐一代对牡丹的痴迷。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可是只有置身于牡丹花丛之中才真能明白这些伟大的诗人们为何纷纷为牡丹倾倒,那硕大华丽的花朵,傲娇的姿态,没有任何花朵比牡丹更契合唐人昂扬进取的气质和奔腾不息的生命状态。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一首小诗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 Meet《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有一句文艺青年们都知道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老师翻译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每每读及如猛虎般粗犷彪悍的唐人能为绕指柔般的香花写下如此缠绵的诗句,就会想起萨松的这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灵魂最高级的境界,就是如猛虎般刚劲有力,却没有丢失轻嗅蔷薇的兴致与柔情。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这个端午

  和我一起

  穿越到1400年前的盛世大唐

  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回那阔别已久的一缕馨香记忆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一起穿越,端午寻礼

追溯|端午的味道!带我穿越到1400年前的大唐……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