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日行千里,为男装产业挖掘潜力精英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3-26


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巡讲纪实

  本刊记者-刘妍 王振宇 文/摄

  2018年伊始,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启动,这是一次起点高、赛制新、奖励实的大赛。本次大赛面向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征稿,在赛制中采用导师制,入围后将由著名设计师进行指导,奖励制度中既包含了奖金,还包括了众多落地奖励机制,比如提供免租两年的店铺或工作室等,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设计师来说,这些都是真正实用的扶持措施。

  为了将这些实用的信息传播出去,吸引真正热爱男装设计并正在努力的设计人才,大赛组委会自3月初就马不停蹄,在全国各地开展宣传巡讲,将大赛的细节与常熟当地对男装产业的支持态度传播开来。


  常熟

  细说大赛,好处实实在在看得到

  早春三月,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组委会与头戴“双金顶”光环的明星设计师王玉涛一起来到了常熟,对赛事赛制以及相关奖励机制进行详细解答。

  来自常熟当地的设计师、常熟理工学院老师、常熟男装品牌负责人,来自韩国的设计师,来自周边地区的男装品牌负责人,以及对设计大赛感兴趣的众多服装品牌负责人来到现场,组委会向大家详解了本次大赛的相关赛制,以及大家非常关心的落地奖励政策。

  参赛作品要求共5套男装,形成“1+4模式”。即1套代表当季流行趋势、紧抓流行元素、可以提升常熟男装设计风尚水准的作品,其余4套为配合第1套进行落地化衍生的作品。

  为此,组委会还特别邀请王玉涛在现场为大家解读了近期的男装流行趋势,以及如何将流行趋势自然贴切地应用到产品中去。

  本次大赛共评选金奖1名(奖金15万元)、银奖1名(奖金8万元)、铜奖1名(奖金5万元)、入围奖15名(奖金各5000元)、优秀导师奖1名(奖金2万元)。

  除了真金白银的奖金外,金、银、铜奖获得者还可获得常熟服装城区域指定工作室或指定商铺一间,免租2年,以及全国知名媒体的专题采风报道;入围奖获得者可获得常熟服装城区域指定工作室一间,免租2年。

  十几年来,常熟在休闲男装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项男装产业配套项目逐步落成。组委会希望借助首届“常熟杯”男装设计大赛在全国的宣传,吸引更多各方面人才的关注。常熟当地也非常重视设计对产业的助推作用,持续多年的休闲装设计大赛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此次设计大赛,同样也既关注创新又考量落地。

  武汉

  一众年销过百万件的企业家很有兴趣

  3月5日,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组委会走进了华中地区的服装交流中心——武汉汉正街龙腾第一大道服装原创设计中心,为成熟设计师带来一个好消息。

  在汉正街管委会和龙腾集团的精心组织下,在第一大道男装业绩领先的一众业内精英来到会议现场。组委会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本届大赛的相关事宜,众多与会者当场表示:这个可以有!

  据介绍,位于武汉汉正街的龙腾第一大道服装原创设计中心目前有男装经营户1300余家,其中约三分之二能达到年销售30万件以上规模,有的甚至过百万件,绝大多数都是集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自有品牌商户。很多品牌的经营者都是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二三十年的行业精英。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燕在发言中表示,设计大赛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明显,常熟在2012年就实现了交易额破千亿,这与连续举办的休闲装设计大赛对人才的吸引与优势资源的集聚效应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武汉在服装领域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近些年随着汉正街的改造升级,服装产业的流通升级势在必行。

  龙腾集团董事长李天俊表示,龙腾第一大道从2013年开始转型升级,短短三四年时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汉正街的背景是全国闻名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在女装、男装、童装领域各有特色。产业升级可以以男装为突破口,进而带动整个汉正街服装产业均衡提升形成集群效应,打造影响力。“我们非常鼓励商户踊跃参加大赛,参与此类活动对品牌的影响力、美誉度的打造都非常有效。”

  在现场,有很多男装品牌负责人,他们对设计大赛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部分担忧。

  有商户表示,非常希望自己品牌的设计师能参与大赛,会给设计师充分的支持,在时间和资金配置上都会全力支持设计师参赛,以带动品牌推广。还有商户表示,武汉的男装比较年轻化,市场敏感度高,市场把握度好,希望能通过参与大赛,与其他地区的选手产生碰撞,了解更多年轻人的表达与交流方式。

  同时,也有商户对设计师参赛后是否会继续留在品牌表示担忧。为此,龙腾集团总顾问袁红说:“设计大赛促进的是人才培养,同时人才的正常流动是不可阻挡的,企业也要努力提升,塑造自己的吸引力,才能保证不断吸引和集聚更多人才。”

  虎门

  女装站稳,发力男装

  3月6日,广东虎门,气温已经接近20摄氏度,虎门富民服装城内也是一片春意。

  组委会巡讲来到虎门富民服装城,在现场富民服装城组织了众多男装品牌商户参与讨论,大家对设计提升品牌形象、增加产品附加值热情很高。

  虎门富民服装城经过20多年的打造,在服装批发领域名气响亮,特别是在女装领域堪称全国女装潮流的风向标。但服装城并没有放弃全品类发展之路,近年来,在女装根基稳健的同时着力发展男装,并取得一定成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副秘书长王水元在发言中提到:“希望通过大赛,将更多的设计融入到对品牌和经销商的服务中。今年根据市场的细分化需求与转型升级的变化,大赛转型成为首届男装设计大赛,未来,希望大赛成为服务品牌、服务市场,为行业甄选优秀设计力量的服务平台。后续,以大赛为平台,我们可能会给品牌、设计师带来更多推广服务,甚至为品牌走上时装周铺路。希望广大品牌加入到大赛的平台,同时也参与到流通分会的品牌服务平台,向上下游积极拓展。”

  虎门富民服装城副总经理黄坤对大赛提升设计水平,挖掘设计人才,提升品牌形象的努力表示支持,并介绍了富民服装城在鼓励原创品牌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

  虎门男装与女装有着共同的特点,流行趋势契合度高、变化快,对设计提升品牌的诉求更加迫切,企业对男装设计大赛都表现出极大热情,也表示愿意积极参与。

  上海

  展会上聚集,紧锣密鼓推广

  3月14~16日在上海举办的中纺联春季联展上,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组委会强势出击,在CHIC2018(春季)男装展区、设计师展区以及各个以集团形式出现的男装品牌展位上,大力度推广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以及相应的赛事制度。

  在杭州设计师协会展区,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小华介绍说,杭州服装设计师协会刚刚成立了男装分会。在交谈中顾小华对本次大赛的赛制设置给与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愿意积极鼓励旗下男装品牌与设计师参与大赛。考虑到大赛总决赛的举办时间与杭州的活动同期,可能会影响设计师参与的数量与积极性,顾小华表示,协会会积极督促,对于企业和设计师来说,能够参与大赛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在艺尚小镇展区,著名设计师张义超表示自己的工作室旗下也有男装板块和男装设计师,愿意鼓励设计师们积极参与大赛,如果能够获奖,对设计师和工作室来说都是不错的推动。

  西安&杭州

  深度挖掘潜力设计师

  多年来,西安工程大学始终保持着对服装设计赛事的高度热情,等待“常熟杯”的同学们早已询问多时。听闻本次大赛在赛制和奖励方面更加创新而接地气,一些“潜伏”在院校里的优秀设计力量蠢蠢欲动。

  在学校,潜藏着一部分专业教师的设计工作室,而在校学生很多也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品牌线上网店,其中不乏拥有27万粉丝的网红服装店。本次大赛的落地奖励部分,对专业教师设计工作室和已经开始萌芽的设计师品牌的吸引力很大。

  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系主任袁燕仔细询问了首届男装设计大赛的新赛制、征稿对象后,欣慰于大赛新的突破。她表示,近年来,学生们虽然积极参加比赛,但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大赛数量巨大但是同质化严重;学生真正制衣的能力并未在大赛过程中得到提高;在选择赛事方面方向性不明确,目的不明确;学生设计不落地,与市场产品相差甚远等等。

  首届男装设计大赛赛制的创新、导师制的引入可以夯实学生的设计能力,同时贴近市场也可以让大赛过于天马行空的“行迹”有所改变。关键是,入围后的奖金和工作室(店铺)的支持,对学院派的设计力量能够真正起到扶持作用,能够为初创品牌分减很大的经济压力。或许,一些受限于资金的设计力量就此可以打开渠道,积累到第一桶金,拥有一个不错的开始。

  在杭州,首届“常熟杯”男装设计大赛组委会来到浙江科技学院艺术与服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张洽组织了本次宣讲会议。

  宣讲会当天,来到现场的都是大四即将毕业且有明确服装行业职业规划的男装设计师。张洽在了解了大赛情况的基础上,特意对征稿对象进行了分类组织,在着力推荐在职设计师的同时又组织了在校的潜力设计师参与,并邀请了服装设计系讲师金雷婷参与。很快各位设计师都达成了积极参与的共识。对于常熟,杭州的设计师并不陌生,地缘优势让大家对于新的赛事以及常熟本地的政策支持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大赛搭建的绝好平台,是进入市场、商业对接、良好合作的契机。

  3月,春光明媚,首届“常熟杯”中国男装设计大赛组委会将大赛与常熟当地对于设计力量精准扶植的好消息传递给全国各地在时尚前沿工作的设计人才。3月30日大赛即将截稿,计划参赛的设计师们,抓紧时间投稿吧!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