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旦可韵:因何稳坐羊绒定制头把交椅?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8-11


本刊记者_赖松
   对毛衫和羊绒品牌而言,由于原料和工艺因素的影响,很多品牌都无法做到产品的时尚化,价格方面也很难让普通消费者接受,但宁波的旦可韵品牌却做到了。正因为如此,旦可韵不仅成为了雅戈尔、报喜鸟等业内知名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更坐稳了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
   真相 羊绒品牌也可以很时尚

  在毛衫定制领域,宁波的“旦可韵”算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品牌,旦可韵占据了全国毛衫定制市场份额的40%。

  和其他品类相比,毛衫定制这个细分市场并不算大,但要做到旦可韵这样的市场规模,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总经理孙淑琴认为,旦可韵能够成功的核心因素在于,做到了羊绒产品的“平民化”、“时尚化”。

  在孙淑琴看来,旦可韵敢把羊绒衫做时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旦可韵地处南方,有更多的优势把握时尚和流行趋势;第二,旦可韵的产品采用了“量体定制”的模式。

  在国内羊绒衫市场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数以北方市场为重的品牌,在品牌定位和产品风格方面比南方品牌更趋于“保守”。“其实羊毛衫也可以做得很时尚。”在行业内,孙淑琴积累了超过20年的专业经验,和很多同行一样,她早就想把羊毛衫做出点个性来,但要迈出这一步却必须谨慎。

  孙淑琴说,“羊绒的原材料价格昂贵,企业都很怕挤压库存,尤其是定位女性市场的羊绒品牌,因为女装流行趋势的多变性,更容易占用大量资金,所以原本可以做得很时尚的羊绒产品却没有企业敢放手去做。”

   颠覆 “量体定制”刷新产业链

  为了解决羊绒品牌的传统难题,旦可韵实施了“量体定制”的办法:通过产品画册和样衣展示,客户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身型和颜色喜好对基本的款式进行调整,而客户下的订单会汇集到旦可韵总部进行统一生产,最终由总部把货发到每个门店”。

  这种销售模式和“期货”的概念有几分相似,消费者拿到的并不是一件定型的羊绒产品,而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量体定制”后的产品。虽然这样做会加大企业在设计研发和生产管控方面的难度,但却能有效地解决羊绒衫市场存在的老难题。

  “我们让普通百姓穿上了品质一流的羊绒衫,这种模式也解决了企业的库存压力,所以我们的产品定价也降低了很多”孙淑琴告说道。据了解,目前旦可韵的羊绒衫单品定价主要在800元上下浮动,因为价格低,所以会走量,每年店的出货量在三千到四千件左右”。

  “量体定制”模式不仅改变了羊绒衫市场的产品格局,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加盟商的认可。孙淑琴告诉记者,“旦可韵”品牌已经在全国开了200多个加盟店。“公司实行的是‘零加盟费’政策,也就是公司不收一分钱的加盟费,加盟店的人工、房租等都是店面的经营者投资,而他们接到的所有订单都传回公司总部统一生产”。

     秘诀 技术与设备作为支撑

  作为国内毛衫行业最大的量身定制化企业,旦可韵大胆尝试“量体定制”模式,最终赢得了市场认可。然而,这种以顾客为中心,强调专属感和个性化的生产方式对企业而言却有很大的挑战性。

  对单个顾客而言,精确的尺码带来更好的体验,而对生产企业来说,每天都要生产不同颜色、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产品,而且要求在短时间内有顺序地发货,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生产环节的管理难度。那么,旦可韵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

  据了解,在羊绒定制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件产品从下单到整件产品成型,高度依赖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而通过电脑横机实现个性化定制主要有两大技术难点,一是智能工艺CAPP中的制版和下数管理,即如何快速实现多色、多组织结合的复杂花型以及免裁剪成形衣片的编织且一次成型,并快速切换;二是编织衣片的自动对目缝合管理,即实现毛衫门襟、领子等缝合工序的自动化,解决毛衫行业缝合的手工视觉对目的劳动强大度、生产效率低和损耗的瓶颈。

  从目前国内毛衫生产的现实状况看,企业的设备智能化程度普遍偏低,企业的生产流程不仅没有实现智能化,整个流程结构也显得较为松散,最致命的是生产工艺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低还导致了产品不良率高,羊毛衫产品的新工艺技术最终无法在产品上完整呈现。

  近年来,旦可韵和业内知名的设备供应企业进行合作,大幅提升了生产技术,提前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不仅如此,旦可韵还将引进一个全新的毛衫服饰数字化车间开发项目。按照孙淑琴的计划,如果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完成,未来两年,旦可韵不仅能保持羊绒生产领域的领先优势,还将实现最大限度地增加产能,整合松散的生产流程,减少中间生产流转环节,同时引领传统毛衫定制行业的技术改革。

  这意味着旦可韵的旺季产品的生产周期可以从原本的15~20天减少到1天。在设备的试运行阶段,预计即可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人员减少30%、产品不良率降低20%的转变。

  孙淑琴还表示,旦可韵引进的这套全自动电脑横机系统和自动对目缝合系统可以解决毛衫定制行业的技术瓶颈。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得到了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未来如果实施顺利,项目有望在行业内普及推广。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