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不可忽视的旗袍分割线
文章来源: 2013-08-02


崔建华  方毅/文
    旗袍从“旗人之袍”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走过了它的黄金期,它促进了我国与国际服装界的交流,拉近了东方与西方的距离。旗袍是中国服装的代表,是可以走向国际化的,人们应该使其更加完美。经过历史的变化与沉淀,人们通过对“线”的了解与运用,呈现出今天所看到的旗袍的模样。
 
分割线成旗袍设计关键
    服装设计的重要内容是在服装轮廓的范围内进行点、线、面的布局,其中线是最重要的因素。首先功能分割线就是要使旗袍准确而精致地符合人体曲线,并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突出胸部、收紧腰部、扩大臀部,增加某一部位的活动量等功能。
    通过分割衣片,将一些部位的差量,如胸腰差量、腰臀差量等,转移到分割线中,即达到合体的要求,又使省道“无形”化。其中,功能分割包括垂直分割、斜线分割和曲线分割。
    旗袍的垂直分割线具有强调高度的作用,由于错视的影响,面积愈窄,看起来显的愈长:反之面积愈宽,看起来就显得愈短。垂直分割使旗袍形成面积较窄的几个部分,给人以修长、挺拔之感。
    斜线分割的关键在于倾斜度的把握,斜度不同则效果不一。由于斜线的视觉移动距离比垂直线长的缘故,因此接近垂直的斜线分割比垂直分割的高度感更为强烈;45度的斜线分割视错并不显长或显宽、具有掩饰体形的作用,故对于胖型或瘦型人体都很适宜。
    曲线分割与垂直分割的原理相同。只是在连接胸省、腰省等省道时,能以柔和优美的曲线代替短而间断的省道线,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使旗袍产生优雅别致、活泼生动的美感。
    而装饰分割线是指为了视觉的需求,附加在旗袍上起装饰作用的分割线。通常这些分割线的方向、线形的变化及错视现象与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形成夸张、修饰、均衡、有节奏的局部造型,从而引起旗袍设计视觉艺术效果的改变。
    可以说,装饰性分割线与功能性分割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不是为了满足旗袍立体造型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视觉审美的需要。
 
量体裁衣  因人而美
    服装的裁片是以各种线的形式表现的,这些线称为结构线,或分割线,是构成服装比例不可少的线。
    在运用分割线对旗袍进行分割时,要让分割线更好地体现完美的身材比例,让身材凹凸有致。正因此女性钟爱中国旗袍,既包含了东方女性含蓄典雅美,又衬托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和神韵。而腰部和胸部的分割线尤为重要,胸部分割线必须体现出胸部圆润饱满的胸部美,臀部分割线要突出女性曲线和性感的臀部美等。
    衣服装饰是服装美的物质基础,分割线同时也起到装饰的作用,但分割线的运用必须符合人体美学知识,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和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在服装上综合性运用,对错视现象的深入理解及其在结构造型中的巧妙运用。
    与此同时,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旗袍面料的纤维品种呈现为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与粘胶等化学纤维共存的现象。而在对旗袍进行分割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面料的特性,丝织作物作为一种较为贵重的原料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丝织物面料柔软,分割线的运用应简单、大方,不易过于复杂,否则不利于造型的形成。所以分割线的运用有很大学问,为达到完美,分割线必须与面料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完美比例打造经典旗袍
    现代人们的审美不同于过去,人们对美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在旗袍中胸部造型尤其重要,分割线的运用取代了原有的省道,使胸部造型更加完美合体,而“公主线分割”和“刀背分割”的运用最为广泛,它可以改变胸部外轮廓线,既可修饰胸部造型,也可改变胸部轮廓的单一性。也可根据人体体型设计分割线,使旗袍更加合体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在旗袍造型中腰部造型最为关键,是制约性极强的部位,传统的旗袍主要体现腰部造型,运用加省、分割收紧腰部造型,而腰围线高低的变化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而新时代的我们可大胆突破,无需墨守成规,我们可将腰部松量加大形成自然腰型,产生一种悠闲、自然、返璞归真的美感。
    旗袍是为完美地体现女人“S”形体型,而臀部的造型则可以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变的要求和渴望,则可利用分割线将臀部轮廓修饰得更加完美,从而更加突出臀部的丰满和腰部的纤细,修饰体型,为女人呈现更加完美的“S”形。
    总之,分割线在旗袍中起到重要作用,除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外,还有着其他服装无法相比的优点。当代人们对旗袍的造型越来越要求完美,分割线的变化同样也越来越多,曲与直、横与斜、疏与密的变化让服装表情更加丰富多彩。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