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固本开新,江苏纺织铸新魂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9-07


  区域品牌篇

  市场大浪淘沙,产业集群乘风而上

  代表性产业集群:

 

  常熟市海虞镇、张家港市、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

 

  在多年培育自主品牌的同时,江苏近几年涌现的千亿基地、百亿集群同样可圈可点。

  “在重重打压之下,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得到了激发。”江苏省张家港市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庞荣祥慷慨激昂地说,在经济不景气、社会不利舆论、劳动成本上涨的三重“打压”之下,张家港纺织服装企业着力供给侧改革,抗压能力增长,大多数企业都越挫越勇,“今年上半年张家港纺织工业销售总额同比下降6.4%,但利润同比增长2.8%,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增强,这说明我们的纺织行业经得起风浪。”

  对此,海虞镇经济服务中心主任章荣华也认为,今年以来服装行业面临着较大困难,各方面成本加大,但从海虞镇服装领域的税收来看,实现了5%的增长。大浪淘沙,淘汰了一批单纯依靠加工、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而留下的企业保持了增长。

  目前,海虞涌现出了特别特、龙达飞、紫来实业、红杉树服饰、金丝狐男装等品牌企业,而海虞电子商务产业园也是这里的新亮点。

  自2013年筹建开园至今的三年间,海虞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辖区内传统服装产业优势基础,初步形成了以家居服(睡衣)为主的电商产业集群。章荣华认为,其中的核心在于产业要素的高度集中,家居服的面料、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配套、物流、检测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互融合。

  此外,再通过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促使价值链上、中、下游的企业能够更有效率地采购到合适的原料,生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更及时地收集整理产业竞争的市场信息,更快捷地获得与专业分工相关的配套和服务等,从而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获得对集群区域外企业的竞争优势。

  “我们希望通过展会对外进行海虞电商园区的形象展示,提升海虞电子商务产业园影响力。”章荣华介绍说,江苏国际服装节期间,海虞镇将对电商园区入驻企业进行形象展示,提升园区企业的品牌在行业内及消费者端的品牌形象,为企业造势。

  在此次江苏国际服装节上,众多中国纺织名镇将一展时尚魅力。值得一提的是,盛泽展团规模再次扩大,参展面积近800平方米(85个标准展位)。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办公室施斌介绍说,在盛泽的特装展区将包括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特装区、特色企业特装区和“互联网+”特装区,而在标准展区,恒力、盛虹、华佳、鼎盛、汉通、晨龙新升等知名企业均将亮相,展示精品面料、流行面料、功能性面料。

  此外,常熟、吴江、张家港、海安、江阴、常州等地集群也将展现转型升级新成果,盐城、宿迁、南通地区展示产业对接、发展的新面貌。


  产学研篇

  开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代表性院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从自主品牌的不断涌现,到产业集群的降本增效,江苏纺织服装产业能够稳步增长,从根本上来讲得益于坚持不懈的创新,其中值得深挖的是江苏纺织服装业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的“秘籍”。

  因此,在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以及产业集群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显得格外“出挑”,不仅仅是因为这家院校即将在江苏国际服装节期间冠名“2016年第十八届江苏纺织服装年度盛典”,更是因为常州纺院以“政校企行”的深度合作,开创了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与红豆集团合作的“常纺-红豆男装教学实训店”开进学院创业教育园,并就企业需求开设了“红豆订单班”;在晨风集团国际研发中心建立常州纺院-晨风集团实训、实习、就业基地;与华利达集团连续开展“岗位学徒,双责育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项目……说起常州纺院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例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赵玲珍如数家珍。

  在赵玲珍看来,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常州纺院采用“技能+艺术”的教育方法,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和途径,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技术技能发展为核心追求,积极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改革工作。

  即将于江苏国际服装期间举行的“常纺之夜”服装盛典冠名活动,开启了“江苏省纺织服装年度盛典”以院校冠名之先河,是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融入行业、融入时尚的先锋之举。赵玲珍表示,希望此举能够扩大常州纺院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拓展师生专业视野,推进品牌专业建设,真正实现政校企行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作室在这个暑假里忙得热火朝天,该学院服装专业师生连续入围江苏省国际服装节组委会组织举办的重要专业赛事。其中,王银明老师的创意工作室入围江苏省十大服装设计机构(中心)的评选赛事,赵晓菲同学入围“乐鲨杯”2016江苏省服装院校童装设计大赛,还有蔡佳慧、张莹、魏新成三名同学入围江苏省青少年“四仪”服饰设计大赛。另外,该学院服装专业即将参加江苏省国际服装博览会的专业展示。

实际上,服装节期间的成绩得益于该学院不断推进的“三制融合”。据介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李根芹提出了把“现代学徒制”、“导师制”和“工作室制”融合起来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计划。

  与此同时,该学院服装专业也走出了一条“校企联动、产学渗透”的专业发展之路,多年来承担了江苏海澜集团、阳光集团、江阴福斯特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近年来,应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商业渠道篇

  商业创新助产业腾飞

  代表性商业市场: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苏宁易购网购平台

  在雄厚的产业基础之上,江苏纺织服装业也在商业渠道方面不断创新,不论是历史悠久却不断创新发展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还是互联网电商平台,都让这个产业重地如虎添翼。

  “今年的展会上将设立互联网交易展示区。”谈及此次服装节的亮点,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国际服装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韩平特别强调了互联网交易平台展示区。这一区域将助力纺织服装企业和品牌拓展商贸渠道互联网交易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纺织服装重要的交易新渠道。去年服装节和苏宁易购成功合作,引起强烈反响。据悉,今年的展会上将设立互联网交易展示区,苏宁易购、世界经编网、找货网、宜布网、云纺城、搜布网、找纱网、棉棉网等业内互联网平台将登场亮相。

  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迎来三十周年之际,宜布网和云纺城两家“互联网+纺织”平台将呈现出网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新魅力,并将成为此次盛泽展团另一个亮点。据介绍,宜布网和云纺城作为实现盛泽纺织产品销售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通网络销售渠道的新兴纺织电子商务平台,是盛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近年来,盛泽通过融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加快建设网上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以推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纺织面料从规模效应向价值增长升级。

据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管委会副主任顾兴宝介绍,在叠石桥地区从事家纺网销的电商企业或经营业主近2万家,2015年叠石桥家纺网上销售达195亿元。

正因此,叠石桥也高度重视电商发展,围绕“互联网+”,创新思维、创新举措,发展壮大电商产业形态,不仅筹建叠石桥电商城,还积极引进中铁物流集团投资5000万元、打造“中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心”,为家纺电商以及跨境电商提供线下产品展示体验与线上下单交易相结合的网络新平台等支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系列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

  而在电商零售平台方面,在去年江苏国际服装节期间,苏宁云商集团与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2016年双方将再次携手共进。

  “在过去一年的紧密合作中,取得了很多成果。”苏宁营销管理总部百货事业部总经理郭良说,目前苏宁易购服装频道已经入驻多达5000家服装商家,品牌共计10000多个,形成巨大流量,成果可见一斑。近期在协会的推动下,苏州虎丘婚纱城与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即将推广上线。未来,苏宁与协会双方将继续展开深入合作,将在商家的扶持、企业的入驻、产业集群的打造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