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看纺机展上企业如何回归创新初心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1-25


  本刊记者-袁春妹

  正如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在展会期间举办的联合展新闻发布会上所说,2016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可谓是纺机行业“十二五”成果的检验和“十三五”发展趋势的展望,对于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汇集技术成果 透射发展路径

  在过去五年,中国纺织行业以及中国纺机行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在此期间饱受经济低迷、原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不振以及产业调整升级等等因素的影响,但行业仍旧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实力稳稳地走过了极其艰难的岁月,并在市场表现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全球产业地位。

  本届展会展出的装备技术就是一次行业创新产品的大集结,在各个工艺环节人们均能捕捉到值得关注的创新成果。


  纺纱机械方面,连续化持续推进,从清梳联到粗细络联乃至自动包装入库系统,在人们眼前,几近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工序间的流程衔接也愈加流畅,且在推进产业链条式的自动化发展模式下,企业仍在持续加大单机产品的性能提升,细化应用范畴,提高智能化程度,从在线监控,到数据分析,以及远程维护都已成深入到很多企业的产品创新中。


  在织造装备领域,关注下游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明显,有很多企业推出的产品都展示出了自己在某些细化领域乃至特殊领域里的性能。如青岛天一红旗推出的4.6米宽幅喷气织机,尝试进入原来由剑杆和片梭织机的主导的超宽幅织物生产领域。同样,为织机配套的电控领域,也在助力织机自动化的提升,如苏州汇川、宁波新辽、浙江中自等企业,都在展会上推出了自己极具特色的产品。


  针织机械方面也在围绕市场需求加紧技术创新。如今行业普遍面对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更为宽泛的应用需求,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需求等等,无论经编机、电脑横机以及大圆机产品都有相应的产品技术展示,为针织企业的各种需求提供支持。


  印染机械领域,数码印花作为这几年的热门产品,也在本届展会表现出了新的状态。如何让企业兼顾多元化的面料加工?如何让印染变得更加高速、高质?如何与大数据时代串联?数码印花设备企业均带来了相应的选项,以往在行业人看来还属于尚不熟悉这个产业的“广告业”者,而今正在不断深入行业谋新。在圆网印花和平网印花装备方面,得益于数码印花技术的出现,也催生了更多传统印染装备技术的创新。在后整理设备领域,围绕细分领域、自动化提升等方面的创新也非常多。


  在行业“十二五”末被给予重点关注的化纤产业去产能问题,化纤装备技术企业从装备创新方面探索着新的路径,积极带给化纤企业多元化生产的新思路。同样,这几年发展势头始终强劲的产业用行业也极大地吸引着行业企业的关注,这使得该领域的装备技术创新不断加强,从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和混合型装备,新型材料制备装备乃至功能性产品生产装备等等,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终端产品的拓展,装备技术也随之不断提升。


  当然,在众多主机产品创新的背景下,很多专件器材产品的创新也非常值得行业关注。适合高速生产、没有走熟期的锭子,能满足各种纱线生产需要的纱管,性能更加优秀的胶辊胶圈、精细如艺术品的锡林针布等等,纺织装备技术的创新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且创新更加落地。

  倡导理性创新 显现多元发展

  对于此次展会,不论是行业专家还是奔走在展会现场的行业记者,乃至终端用户企业,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我们的纺机企业越发理性了,很多企业告别了“跟着别人跑”的状态,切实在从客户需求以及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出发,积极探索设备技术创新的思路。

  “智能化”作为行业发展的大势很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创新,展会期间,在各个工艺板块都有很多围绕自动化推出的装备技术,它们从不同角度为帮助客户提升自动化生产能力和效率。有的将视角放在了全面解决方案上,他们能够帮助客户串联起整个生产流程,从原料加工到纱线入库,工序间用工大幅减少。比如中国纺机集团的棉纺成套设备。也有关注客户已有生产资源进行自动化升级的解决方案,它们努力洞察客户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工艺流程中效率低下、用工较多的各种环节,为他们带去了更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方法,比如北自所的智能物流系统、铜陵松宝的自动落纱小车等等,都赢得了非常高的人气。

  同样,也有关注细分领域寻求创新的企业,比如青岛海佳针对高支高密织物生产推出的8100型喷水织机、山东同大联手麻袋袜业推出的新型麻纺细纱机、河南昊昌科技备受关注的化纤精梳机、扬誉机械推出的定制化厚重产业用织物生产的片梭织机、多尼尔推出的针对毛纺面料加工的AI系列喷气织机等等,我们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装备企业正在告别以往的多而广、大而全的制造模式,学习着会不断深化在个别领域的创新。

  采访中,有行业专家如此评价展出企业,比如织造机械,前几年大家拼速度,常常是看谁更快,而今,他们则将重心放在了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上,比的是谁的设备能够在保证织造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更加稳定地运行。或者,比拼谁的设备能够更多地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大家的思路已经放开,着力寻找着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说到行业企业的理性,有个现象仍旧值得一提,就是对于已有纺织企业资源的再整合、提升,关注纺织企业更为经济的的改造升级。比如贝斯特机械的紧密纺改造项目,不仅能让用户实现紧密纺纱线的生产,同样若客户需要常规产品生产,仅需要简单的调整,客户就能实现。而这样的服务方式则更多源于客户需求的提出,贝斯特将这些信息进行了收集与分析,并最终研发出了客户亟需的产品技术。

  当然,这次展会足以让人们系统地了解全球纺机装备技术的最新动向乃至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众多来自全球的下游企业而言,也是个绝佳的对照产品进行选择的机会,同样,对于国内外同业者而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自身的产品制造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也意义重大。如众多行业专家、企业所言,国产装备技术进步成果显著,然而,在精细生产、理念变革方面仍有较远的路要走。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