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纺织行业的“智造”设备惊艳登场 有图有真相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2015-04-24


  对于智能制造,不同层次的企业认识和定位是不一样的,目前大多数人的认识主要还局限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器换人,以及提高规模化效益的层面上。 另外,由于纺织产业链条很长,从纤维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到成衣的生产,各类型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从整个产业链来讲,还存在如何协同、系统如何对接的问题。但我们相信,伴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纺织工业无论是从肩负的国家经济发展责任,还是从行业自身转型升级需要,一定会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执着推进和打造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版。 

  本期我刊也特别选取了纺织业在“互联网+”方面所运用的一批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及系统,检阅行业发展现状。   

  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为装备行业带来新机遇  

  当下,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调整期,即通常所说的经济“新常态”。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的工资近几年上涨速度惊人,企业面临熟练工老龄化与新进劳动者职业素质较低造成的“青黄不接”等问题,且不少年轻人也不愿意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因此,在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以寻求新的增长动力,而这种转型无疑需要先进智能装备支撑。     

  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纺织服装企业想要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取代人工作业,以此提高产品精度。过去产业制造依赖人工,现在要从机器入手,采用智能化、信息化的设备逐渐取代人工作业。    

  “未来的纺织服装厂环境更干净,更人性化。无论原料、辅料都被安排在合理的位置进行存储,而非随意堆放在地上。”尹智勇表示,对于很多传统服装企业来说,仓库、裁剪、缝制线、成品仓等环节都是分开管理的,不利于数据的采集与收集,想要进行转型升级,不仅需要设备等硬件支持,更需要能够将硬件联系到一起的软件支持。在一系列智能化设备硬件支撑的基础上,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工厂的“不落地”式运作。    

  “传统纺织服装品牌的建设主要通过实体店展示的形式发展,现在互联网带动的电商发展势头迅猛,甚至有取代传统门店之趋势。但是传统的实体门店依然拥有自身优势,因为网购消费也存在先天性的缺陷。最常见的就是服装的不合身,面料、做工和描述的不相符合,导致消费者不满意”。 尹智勇谈到,现下纺织服装行业谈的最多的O2O模式成为一种可能,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而和鹰也在为品牌商提供一套基于硬件和3D软件平台可以多途径解决虚拟服装体验的解决方案。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我们依然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对于处在由大变强进程中的纺织、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各行业,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以提高效率和产品精度。和鹰把信息化、自动化、大数据、三维技术、云计算实现互通互联,全面运用到服装等制造行业,意在推动中国整个的行业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华丽转身,一线的劳动者将成为专业的技术工作者。这必将是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尹智勇说道。 

  

  图为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印染机器人”,其学名为“网板装卸机器人”,目前已做出了第二代。众所周知,在传统平网印花生产线上,上浆等工作需好几个经验丰富的熟练工才能完成,并且人工上浆靠的是“老师傅”的“感觉”,产品质量不易保证。而印染机器人所有流程由电脑控制,只需一个工人轻松控制开关,就能自动完成网板装卸、精确给料、刮印、压纹等印染步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对花精度的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产品质量大大提升。   

  

  图为瑞群纺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第二代印染机器人在操作演示。据介绍,一台第二代机器人可以看管(轨道左右的)两台印花机,用来取代繁重、重复的网板装卸劳动。 最具优势的是,该机器人不仅在平网印花线上可以运用,在圆网印花机上也能用它来装网、卸网,原理是类似的,只需在装卸方法上作改进。    

  

  图为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裁剪设备所裁剪的面料。据了解,和鹰霸王龙HY-HC3205L裁剪机的有效裁剪宽度为3.2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裁剪宽度最大的裁床。可用于无纺布的裁剪 ,尤其是手术服。   

  

  图为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虚拟试衣场景。据悉,YDT的三维人体扫描仪能在20秒钟获取85项人体数据,经过系统自动运算,生成独一无二的人体模型。模型可用于服装量身定制及三维试衣。同时,YDT还将致力于人体尺寸大数据库的建立。这种人体三维模型的大数据库,可以帮助各个服装企业分析各个国家、各地区、各人群的体型、穿衣爱好以及跟踪人体的成长变化的规律。     

   

  

  图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筒子纱全自动染色生产线的中央控制室。鲁泰采用了与康平纳合作开发的年产10000吨全自动筒子、经轴、纱染色系统,实现了纱线经轴的中控染色、智能配送,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员数量,由过去的220人降到目前的160人,效率提高了30%左右。     

  

  图为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据悉,互太在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实施了生产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品质在线控制系统、自动配料系统,更新了ERP系统,采用了数码印花,并建设了节省空间的自动化立体仓库。

  

  

  厦门三维丝悬挂智能滤袋缝合线属首家独创滤袋吊挂系统,滤袋自动缝制,袋头和袋底由人工完成。      

  

  荣盛化纤纺丝生产线在国内首次引进了德国高端工业自动化设备,具有卷绕自动落丝——中间立体仓储——自动包装等全自动一体化功能,代表了国际最先进水平,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同时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了保障。   

   

  图为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机器人设备。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