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去”系列报道:中国市场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4-22


本刊记者_欧阳潇 文/摄

  要继续保持和提升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实现从纺织大国成为纺织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支持和鼓励行业优秀企业“走出去”,以全球视野进行高效的跨国资源配置,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资本回报,实现中国纺织行业资本在整个世界纺织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应有的领导地位。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

  

  “巴基斯坦投资论坛”纺织分论坛现场

  现如今,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愈发加快,并且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企业超过2600家,分布范围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南亚、北美、欧洲、澳洲、非洲等重点区域,主要投资企业来自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省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在前不久举办的“巴基斯坦投资论坛”纺织分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境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纺织业对外投资几乎涵盖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从上游的棉花、浆粕、麻等原材料,到棉纺、毛纺、化纤等中间产品制造,再到终端的服装、家纺产品和纺织机械等都有所涉及。

   境外投资呈现新特点

  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已进入跨国布局新阶段,其境外投资的主线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以我国产业资本为主导,通过绿地投资、合作进行生产力跨国布局,打造“中国+周边国家”(重点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维持和提升中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国际领先优势。而另一条主线是我国产业资本通过积极主动的海外直接投资、并购,对产业链两端的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垂直延伸和掌控,带动行业整体上朝世界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徐迎新认为,纺织业境外投资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棉纺和针织行业成为境外绿地投资的热点。过去几年棉花收储政策导致国内棉价比国际棉价平均高出30%,严重削弱了我国棉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棉纺企业开始成规模地进行海外投资,天虹、百隆、华孚、新大东、裕纶等企业在越南的棉纺投资合计已超过100万锭,岱银在马来西亚、科尔在美国的棉纺项目也进入投产阶段。与此同时,由于缝纫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点,针织服装加工也成为我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的热门行业。申洲国际、即发集团、东渡集团、AB集团等骨干企业都在柬埔寨、越南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绿地投资。这其中,东渡集团60%的订单都已由东南亚的制造基地承担,在当地的工人人数也已超过2万人。

  二是上游原料、品牌技术的跨国并购日益增多。在上游原料资源掌控方面,如意收购澳大利亚卡比棉田农场、富丽达并购加拿大纽西尔溶解浆公司都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品牌和技术并购方面,雅戈尔收购SMART和XINMA股份,中银绒业收购英国邓肯纱厂,如意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瑞纳株式会社,万事利收购法国丝绸企业MARCROZIER,玛丝菲尔收购意大利 Krizia品牌,江苏金收购瑞士欧瑞康天然纤维与纺机专件事业部全部资产和股权等案例,都是根据企业自身需求,通过并购在全球获取品牌和技术优质资源的案例。

  三是“走出去”与中国市场密切结合。我国纺织行业“走出去”以国内业务的健康发展为基础,两者相互配合和支撑。很多境外投资业务的最终销售地正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天虹、岱银、科尔集团在海外生产的大部分棉纱都回销中国,很多海外品牌、技术的投资并购也秉承了“中国市场动力嫁接全球资源”的战略理念。

   变革和风险不容小觑

  尽管我国纺织行业的境外投资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仍需要重点关注两方面问题。

  首先是全球贸易政策变革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纺织供应链的重塑,TPP等区域贸易协定将对行业发展造成较大挑战。

  徐迎新指出,自从多哈回合陷入僵局以来,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全球货物贸易带来巨大影响。大部分产品双向零关税,中国—东盟自贸区客观上加速了我国棉纺、服装的部分产能向越南等国外移,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内面辅料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东盟迅速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出口市场,我国和东盟纺织服装产业链正发生深度融合。未来几年,由于美国、日本巨大的市场容量以及“从纱认定”乃至“从棉花认定”的原产地规则,TPP的签署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棉纺、面料和服装产业的大量投资,我国企业需继续顺势而为。此外,日本、欧盟利用优惠国别关税政策,给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零关税或者低关税。高达6~10个百分点的关税优惠,诱使采购商的采购订单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向这些国家转移,继而加速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步伐。

  其次是企业对外投资日趋理性和谨慎,对境外融资、综合成本、投资安全和全程风险管理应该非常重视。

  “在中纺联对产业境外投资专项调研中,境外投资的融资成本问题一直都是热点,企业的境外投资并购都在尽量充分利用当前美元融资成本较低的时间窗口。” 徐迎新举例说,岱银在马来西亚棉纺项目的6000万贷款的综合利息成本比国内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同时,企业也非常重视投资的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对劳动力充足程度和成本、劳动生产率、原料供应、产业链配套、销售市场、管理人才等诸多因素统筹考虑,计算综合成本,注重发挥投资目的地的真正优势。此外,投资安全和风险防控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因素,全面了解投资地的法律制度、政治环境、文化风俗更加重要。

  “继续保持和提升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实现从纺织大国成为纺织强国的目标,就必须具备更高的战略眼光,支持和鼓励行业优秀企业‘走出去’,以全球视野进行高效的跨国资源配置,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资本回报,实现中国纺织行业资本在整个世界纺织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应有的领导地位。”徐迎新表示。

   巴基斯坦成投资热土

  在行业向海外投资过程中,巴基斯坦无疑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地区。特别是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实施,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经贸合作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巴基斯坦位于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交界,这一战略位置使巴基斯坦有望成为经济中心。近些年来,巴基斯坦一直致力于经济发展,投资环境趋向宽松、自由化和私有化。在工业、基础设施和社会部门,外国投资者可以100%控股,并有利润和分红汇回的完全自由。宽松的税收和关税,丰裕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使巴基斯坦对外资具有极大吸引力。

  “我考察了很多地区,巴基斯坦是较为理想的。”山东如意科技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在巴基斯坦投资建厂是目前如意集团的最好选择。中巴两国邦交稳定,友谊深厚,巴基斯坦不仅具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能源资源,而且工人对工作的态度也积极、热情。

  据了解,如意集团计划在巴基斯坦投资20亿美元。目前已经在巴基斯坦投资兴建了“巴基斯坦工银如意纺织服装工业园”,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大规模投资巴基斯坦的里程碑。该项目建成完工后将形成纺纱、织布、染色、整理、高端面料、服装、仓储、物流一体化的棉纺服装产业链纺织工业园区。

  邱亚夫介绍,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产棉国,棉花采购成本比国内低约30%。园区内企业进口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均可享受关税全免待遇,产品出口欧盟也免关税。此外,园区内自备电厂,具有充足且廉价的水、电、气供应,同时还有设施齐全的污水处理中心。

  如意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不仅带动了巴基斯坦纺织服装行业的提升,同时利用巴基斯坦当地人工、原料的低成本优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如意集团的国际化水平和行业竞争优势。

  据巴基斯坦纺织部常务秘书阿米尔·汗·玛瓦特介绍,巴基斯坦具有丰富的资源,未来几年政府将会继续投入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将进口更多的高端设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希望有更多中国纺织企业去巴基斯坦投资建厂,共同互助发展。

  徐迎新表示,巴基斯坦是世界纺织工业的重要成员,纺织业也是巴基斯坦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建设和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取得更大进展也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一个主要任务。作为中国纺织行业利益的整体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定会全力支持中国工商银行与巴方伙伴共建的“中巴工业园”项目以及“巴基斯坦工银如意纺织服装工业园”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在园区推介、信息互动、金融支持和风险控制方案推荐等方面踏踏实实做好服务工作。

  


 TIPS  
  巴基斯坦发展纺织业优势: 
  纺织业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制造业,占GDP的8%,棉花和纺织产品占据了巴基斯坦60%的出口份额。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棉花生产国,同时是亚洲第三大纺纱国,具有1200万锭的纺纱能力。
    巴基斯坦发展纺织业具有如下优势和特点:
    1.巴基斯坦是世界第四大棉花、纱和布生产国。
    2.纱和布的出口量在世界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
    3.拥有强大的纺纱业,主要机械设备来自日本和中国。
    4.拥有强大的织布能力,装备无梭织机23000台。
    5.大型的、装备良好的后处理工业,具有宽幅处理能力。
    6.良好的针织生产能力,拥有现代针织设备。
    7.有大量的便宜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8.有良好的优惠投资政策。
    9. 有大量的纺织品配额可用。
    10.为促进40~120支高支纱的生产,允许自由进口优质棉花。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