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我们的战略需求
文章来源: 2022-03-11


  本刊记者-袁春妹
  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1年度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在此次进入评价体系的全国1744家企业中,纺织行业约有70家,占比约3.7%。通过数据分析,在评价为“优秀”的企业中,纺织企业占比仅为1.4%;在评价为“良好”的企业中,纺企占比约为3.9%;在评价为“基本合格”的企业中,纺企占比约为2.4%;在评价为“不合格”的企业中,纺织企业占比为5%。
  作为一个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授予的技术创新平台,其规格和影响力都毋庸置疑,包括海尔、华为、徐工集团、宇通等很多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均在其列。就纺织行业而言,有际华集团、南山、华峰集团、英利、华茂、鲁泰、康平纳、红豆等等,这近70家企业,在行业里极具影响力。
  能够进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阵营的,都是通过相当严谨的评价体系甄选出来的,这些企业无论在创新人才、技术积累方面,还是在创新平台、技术产出和创新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优秀的行业代表性,可以说,进入该名单也是对企业在某一领域中技术地位的肯定。
  然而,此次被评价为“不合格”的企业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些极具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名字,这些业界熟知的企业出现在这里让人颇感意外。原本跨过这个门槛已实属不易,毕竟凡能够进入这一序列的企业,都是从数以万计的企业中脱颖而出的,那么,作为纺织行业标杆企业,无论出于自身需要还是行业形象,似乎都应该在这场跨行业的比拼中表现出纺织业的魅力来。毕竟,咱纺织行业当前获得的评价很有分量——在中国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的国际比较中,中国纺织业位列5个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业之一。这一评价背后的支撑是纺织业值得赞许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所以,行业标杆企业着实不应该在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这样的场合“掉链子”。
  技术创新是一件该被铭记于心的事情,自中美贸易摩擦开始,行业内外都有被“卡脖子”的状况,现实情况是技术创新关乎市场地位,关乎经济回报,关乎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当然,没有任何一种创新可以一蹴而就,不过,眼下的自主创新速度带给我们的却并非简单的到达目的的“快”与“慢”,而是要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格局下,如何高效提升“作战”能力问题。
  我们从中国“芯”的研发、制造之难中,感受到了在别人宅基地上建宫殿的尴尬,所以,强技术的起点我们该放在哪里很有必要评估一下。当然,中国纺织业在当下被“卡脖子”的地方可能没有芯片那么首当其冲、来势汹汹,但是,当我们面对纺织强国建设的更远大目标时,那些基础的、核心的技术必须自主可控。时处“十四五”规划关键年,对于中国纺织业而言,还有很多亟待我们去攻坚的技术,行业和企业理应在这些方面加紧战略布局。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