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张庆辉:为时尚产业注入“中国设计”新动能!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9-12


  “衣着是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根据纺织‘十三五’规划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定位,如何实现科技与时尚并重,尤其是以时尚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拉动最终消费,从而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未来五年对中国设计和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发挥设计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

  9月18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会将在大连举行。

  日前,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辉接受了媒体采访。在他看来,“时尚产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设计引领作用”这一紧密相扣的链条将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有效拉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大发展。

  会员大会集结全国设计力量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会即将举行。距离1993年协会刚成立时的第一次大会,时间已经过去了23年。23年风雨兼程,中国设计师队伍不断壮大与发展,这让人们对于今年的大会满怀期待。

  张庆辉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最早成立时只有50多名会员,而目前会员数量已经超过了2200人。23年来,中国服装设计师队伍、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这次大会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会员参与,包括知名设计师代表、设计院校代表、地方设计师协会代表、在设计生活方式方面有引领性的品牌企业代表、来自全国模特领域的代表,以及技术、陈列等产业链方面的代表。无论是规模、覆盖面、参与度,都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本次大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大会,将选举产生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第八届协会主要负责人。张庆辉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对设计师协会的发展和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把真正有代表性的代表选到理事会中来,把有引导作用、引领能力的设计师代表、院校代表、品牌代表等选到协会领导层中,一起携手推动设计师协会、设计师队伍以及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希望协会能更好地发挥协调作用、平台作用、引导作用,促进各项工作落向实处,产生更大社会影响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相信这次大会对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既是一次很好的梳理和总结,也将对未来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回望中国时尚产业三十年的发展,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从最初的以满足国际市场、出口加工为主,到逐步满足内需市场,从稀缺性经济向充分竞争经济转型,中国服装业进入到快速发展中。中国纺织服装业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已经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上得到了印证。这是中国服装人在过去3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支具有竞争力的设计师队伍,他们在中国时尚产业融入全球时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庆辉认为,目前中国服装设计师在行业影响力、行业认知度、社会关注度等方面都迎来了最好的时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恰逢“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正积极实施“三品战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服装设计师协会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更好地发挥服装设计师作为时尚产业核心的作用,需要获得更多的产业和社会关注。”张庆辉说道。

  本次大会选择在大连召开,恰逢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举行。张庆辉指出:“我们通过与地方产业的有机结合,为设计师搭建桥梁,引导设计师加强与产业链的融合,以满足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为目标,提升设计师的行业责任感。”据悉,会议期间,还将组织包括“‘设计+’开启我们新的时代”主题论坛等相关活动。

  综合性平台托举中国设计师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始终坚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化合作上迈出了一大步,不仅组织了一大批中国设计师走出国门,还组织了一大批国际优秀设计师进入中国。应该说,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组织与带动下,中国时尚产业融入世界时尚化进程实现了一个大跨步的前进。

  “每年协会都会通过国际合作渠道,特别是在梅赛德斯-奔驰的支持下,将中国的优秀设计师带到米兰、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时装周。同时,还通过与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等同业协会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参与国际交流。”张庆辉表示,此举的意义是始终坚持开放和国际化的方向,打开交流的大门,通过各种渠道的国际合作来展示中国时装设计师队伍、中国时尚产业的成长。

  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下,改变和扭转了国际时装界对于中国设计师群体、中国时尚产业固有的偏见和认知。同时,不断加大请进来的力度,为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设计师和品牌提供与中国时尚产业合作的机会,促进中国时尚产业的成长。“这是我们需要加强和坚持的。”张庆辉强调。

  而在完善设计师人才体系方面,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更是下了非常大的力气。“我们针对不同梯度、层次的设计人才,提供差别化、专业化的系统服务。”张庆辉介绍道,“比如为知名设计师和成熟设计师建立起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平台,设立了金顶奖和十佳设计师等奖项评选;对于新锐设计师,则设立了10+3 SHOWROOM平台,由协会出资支持年轻设计师的成长,这也是协会的一项创举;而对于年轻设计新秀,协会则从院校教育入手,创立了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每年通过各个院校选拔,有上千名设计新秀参与到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中来。此外,通过汉帛奖、新人奖等十余项设计比赛,为选手提供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习的机会。同时,协会也做了很多商业落地上的尝试。比如,创立了DHUB设计汇的项目,强调生活方式、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协会的一系列初创项目,目前已经基本形成针对各类设计师发展的综合性服务网络。

  协会还敏锐地捕捉到新技术革命对时尚产业的推动作用,积极推动设计师与互联网的合作,积极推动可穿戴技术、3D打印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较好的行业反响。同时,不断强调设计的商业价值,推进设计的可资本化,推动资本要素与设计的结合。

  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引领和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时尚产业已经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过去五年里,各地纷纷通过举办时装周来培育设计师队伍,引领产业转型,提升城市文明,提高大众审美和消费层次,设计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各界认同。上海、深圳、厦门、大连、青岛、重庆等地的时装周既体现了区域特色,又能紧扣产业发展,体现出较强的生命力。此外,在市场的催生下,通过协会的推动,各地产生了一批SHOWROOM和买手店,为设计师品牌的商业落地创造了条件。

  未来五年,见证“设计的核心作用”

  “衣着是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根据纺织‘十三五’规划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定位,如何实现科技与时尚并重,尤其是以时尚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拉动最终消费,从而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未来五年对中国设计和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发挥设计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

  张庆辉在采访中不断强调设计师在时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还将“设计的核心作用”总结为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关键词。“通过设计来引领产业转型,通过设计来促进产业转型,通过设计来提升整个产业时尚、引领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设计的核心作用。”他也表示,“这是一条漫长的、布满荆棘的道路,需要广大设计师和品牌统一思想,积聚力量,共同行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设计师在关注当下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设计中融合了当下的文化自信,把很多好的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他们正在引领整个产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国际时装周在设计师成长和中国时尚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平台作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不断探索时装周的发展规律,全面完善各项服务。对即将在10月举办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2017春夏系列)的发布单元和场次也进行了重新梳理,以求定位更加准确、清晰。

  在过去原有的北京饭店与751D·PARK两个主要发布场地基础上,中国国际时装周增设了华贸中心的发布秀场。“我们将在保持发布多样化的基础上,强调不同发布版块的个性。比如,751D·PARK主要针对独立设计师;北京饭店主要强调文化与传统,多为定制传统工艺与元素的品牌;而华贸中心的发布秀场则强调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将邀请中国各领域最知名、市场影响力最好的品牌进入这个发布单元,通过这种形式强化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综合品牌属性。我们将围绕‘大师、大牌和大事’的目标,全面提升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各项工作,培育属于中国时尚产业的大师和大牌。”张庆辉的介绍,令人对10月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充满期待。

  “我期待能够有更多的有才华、有理想的设计师涌现,希望中国时尚产业越来越好。”张庆辉最后说道。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