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互联网时代,路在何方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9-14


因时而变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榆林羊毛绒防寒服产业优势鲜明,在这场适者生存的竞赛中,认识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思维仍是必不可少的一课。互联网到底对传统服装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曹立生介绍,当前中国网购快速发展,其中80后群体是网购的消费主力军。与此同时,线下服装销售增速持续放缓。“互联网等外部冲击已经形成常态化、稳定化,这对于传统服装企业的影响不容置疑。”   

  据了解,201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万亿,增速12%;网购零售总额27898亿,增长49.7%,占比达10.6%。2014年我国网上服装销售额为5357亿元,约占居民衣着类消费支出的29.9%,占网上零售额的19.2%。其中,B2C服装销售额达3943.7亿元,占B2C零售额的29.9%。这表明网上销售对于传统服装销售的冲击日益明显,实体店与电商的竞争不断加剧。   

  曹立生说道:“互联网时代,防寒服销售情况同样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实体店与网络销售同质化严重,造成了消费市场的转移,大型零售企业防寒服销量呈下滑态势。2014年,大型零售企业防寒服销量同比下降4.8%,降幅比2013年收窄了2.1%。”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榆林羊毛绒防寒服企业积极迈出了转型的步伐。“不发展电商,传统服装企业难道就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吗?” 侯志宏感受到互联网时代传统服装企业发展的压力。他认为,积极“触网”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贾君享表示,企业发展电商的4~5年,产品每年有千万的销售额。实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在于勇敢迈出第一步。   

  红豆商城作为传统服装企业发力电商的典型案例,其围绕平台建设、推广引流、红豆社区维护、会员信息管理、店铺管理、活动策划等方式展开。2014年红豆商城实现销售额4.3亿元,粉丝数量达到2850万,用户数量达到215万的成绩。   

  总结传统服装企业电商发展之路,无锡红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尤建新认为,传统企业不必害怕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反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拥抱互联网。   

  他建议道:“传统企业布局电商不要急功近利,因为电商投入与收益并不一定成正比,企业的互联网发展首先要准确定位。企业早期发展垂直电商成本较高,可以先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销售,并通过销售数据采集与分析,形成再次销售,逐步引流到自主平台。”   

  谈及经营电商的体会时,尤建新说道,用户越来越重视品牌与品质、体验与服务、个性化定制、包装和物流。此外,网络活动策划可以更好地带动线上销售。   

  “我估算了一下,红豆商城去年线上活动策划了约200次,每一次活动都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活动目的不同,但是效果显著。这是实体店营销策划与实施过程中难以想象和控制的,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优势。”尤建新补充道。   

  曹立生也强调,企业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时,一定要满足消费者体验,从而扩大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基于大数据企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也能有效地控制库存。”

实现产品与技术的跨越

  提及防寒服,人们脑海中不免会出现厚重、臃肿的穿着形象。近些年,榆林羊毛绒防寒服产业把实现产品美观化和御寒功能兼具性的课题放在首位。期间,企业还邀请了专业服装设计师到榆林考察,找准产品的时尚转型突破口。

  两年前,旅法服装设计师陈薇伊初到榆林便对这里的天然羊毛绒原料产生兴趣。她随即购买了不同种类的羊毛绒絮片,设计出多款畅销服饰。“榆林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而从产品的设计研发角度来看,其实还有许多可以挖掘和创新的地方。”

  她认为,企业需要加强品牌的定位,迎合新时代下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多元的产品诉求,以充满时尚设计感的产品提高附加值。

  对此,蒙赛尔努力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变革,从服饰的设计、色彩的变化、品牌营销等方面实现企业的时尚化转型。无独有偶,2015年羊老大以《蝶变》为主题的新品也已问世,不仅改良了传统纯羊毛的暖芯,添加了蚕丝成分,还实现了机洗不变形的实用性要求。同时,针对不同人群,产品强调差别化设计,突出时尚感观。

  “年轻消费者对于衣着美观和时尚感需求远超于实用性,我们希望通过设计细节的改善让消费者感受到防寒服时尚与实用兼具的特征。”李强说道。

  侯志宏介绍,企业还将信息化融入到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设计研发团队与品牌销售团队责权分明。

  事实上,榆林羊毛绒防寒服企业在不断改善产品设计、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上下了不少功夫。当地建有升级羊毛绒工程技术中心,主要开展羊毛弹性、缩水、钻绒等课题研究和特效功能防寒服、家纺系列产品的研发。

  陈会安认为,实现产品从功能性向时尚性的跨越,一方面需要增加产品的原创设计,另一方面,机械设备的升级改造也必不可少。“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却仍遭遇招工难的困境。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发展、高效率生产能给服装产业带来启发。”

  研讨会现场,富怡集团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艳秋介绍了旗下最新推出的第四代缝纫机械设备,她建议,企业的设备改进能够实现多样化生产,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事业部副主任王水元表示,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要更加注重产品研发设计,实现生产信息化、完成数据实时追踪、建立流通渠道,创造适合的品牌模式,拥有明确的目标以实现创新发展。

多方支持再创产业辉煌

  众所周知,榆林羊毛绒防寒服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朝,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原料资源成就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处于互联网时代,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现实的考验,思变求新为产业的再发展带来机遇,交流学习为产业的再蓬勃指明方向。

  据了解,我国每年拥有5000亿元市场规模的防寒服需求,目前,羊毛防寒服只有十几亿元的市场份额。其中,还有更大的商业空间。面对这样的市场潜力,地方政府、当地协会等多方共谋榆林羊毛绒防寒服产业发展大计,为产业的转型做规划、搭平台、创机遇。

  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柴小平表示,“羊毛绒产业是榆林市一项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这项产业不仅能助力榆林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还将吸纳就业,惠及民生。”

  为了鼓励羊毛绒产业发展,榆林市还出台了园区建设扶持、技改补助、品牌建设奖励、高端人才引进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2014年开始,榆林市工信局与北京服装学院等专业院校开展合作,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本次服博会期间,榆林羊毛绒产业推介及合作签约仪式上,双方还签署了《榆林市纺织服装产业规划编制协议》、《榆林市纺织服装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合作协议》,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发展。此外,会上,榆林多家服装企业还与各专业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助力羊毛绒企业的提升。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负责人,陈会安也激动地表示,“作为羊毛绒服装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我欣喜地看到产业发展的成果,也感受到时代变革时期,企业迫切转型的现状。我希望与更多有识之士共同搭建创新平台,一起推动榆林羊毛绒产业更大更好地发展。”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