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搭建平台让校企对接更紧密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5-14


本刊记者—刘嘉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设计创新都是服装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设计师在其中至关重要。服装设计师水平的提升需要梯队建设,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要义正在于此。”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举办前夕,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表示,大学生时装周将展示教学成果和年轻设计者风貌,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推动行业设计人才梯队建设。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舞台,是年轻学子们求学生涯的总结篇,也是他们步入行业和社会的初亮相。三年来的积累让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受到更多认可,参与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中外高等院校达32 所,创下了历史新高。对于数量不断攀升的参与院校,陈大鹏表示,一方面,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引发行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增长,高等院校身兼重任需要向行业输送强有力的设计血液,另一方面也表明,服装业作为一个充满时尚和创意的行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此。

  富足而开放的成长环境以及不断提升的教育水平,让这些年轻的90后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更开阔的眼界。对于这些即将登台亮相的90后,陈大鹏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年轻的新生代是行业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真正热爱的事物有钻研精神,往往更具颠覆创新的能力。他们出众的创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将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上得到淋漓展现。”

  时代不负弄潮人,莘莘学子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从服装企业,到面料企业,行业上下游都更加关注设计研发。“中国服装业进入新的调整时期,随着回归产品本质成为大势所趋,服装企业管理者对产品研发和设计管理的关注远超以往。众多服装品牌企业将设计部门视为核心,对设计人才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陈大鹏说,“互联网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设计新生代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产业环境,令他们的创新和创业更加游刃有余。”

  因此,除了展示创意才华,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期间的“落地”环节——设计专场招聘会,实现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企业与毕业生进行面对面招聘对接的同时,陈大鹏认为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专业院校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深切了解企业对设计人才的真实需求,而纺织服装企业也能够切实了解专业院校的特色和强项,进一步探索与院校更有价值的合作。

  除了设计专场招聘会,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期间还将举行论坛讲座、专业评选及颁奖典礼等活动,将包括聚焦文化自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北京时尚论坛,专注于设计师创新与创业分享的751时尚公开课等。

  “如何使校企对接更密切,校企联合更加紧密,这正是中国服装协会一直着重推动的工作,也正是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举办的初衷和目的。”陈大鹏认为,“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希望通过该项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引导并推动企业和院校的深度合作,为中国新生代服装设计师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提升整个中国服装设计师的创新能力。”

  他表示,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是推动当前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行业提升创新能力的根基,行业也将进入创新型人才角逐的时代。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将发挥平台和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我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