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2-08


构筑纺织经济增长新动力

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京举行

  本刊记者-徐长杰 刘嘉 董笑妍/文 关云鹤/摄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承办,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华鼎集团(鼎缘)杭州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以“构筑纺织经济增长新动力”为主题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二届年会暨“沭阳杯”第五届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表彰活动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

  中国经济经过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到现在,所面对的不是速度问题也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健康安全,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当下,中国经济已走到一个新阶段,我们要用质量去换数量,用效益换速度,而纺织产业在这种新常态经济下,也亟需重新构筑产业经济增长新动力。

  本届年会就是以“构筑纺织经济增长新动力”为主题,在解读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基础上,围绕2017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走势、稳定外贸增长新动力、完善供应链发展新动力、增强企业创新力等领域展开分享和讨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 高勇:

  培育消费升级新潜力,完善供应链新动力

  中纺圆桌论坛已经走过了12年,今年的主题是“构筑纺织经济增长新动力”,这个主题一是着眼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信号,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振实体经济,提高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刚刚经历了“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即2016年,行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是受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内部结构性矛盾困扰,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外贸出口,内销、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比较低迷,迫切需要经过行业上下的努力解决存量中的矛盾与问题,挖掘新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进一步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力争在2017年扭转行业增长趋缓态势,增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届中纺行业年会紧紧扣住这一主题,盘点2016年行业运行结果,分析2017年纺织经济增长走势,围绕外贸增长新动力,培育消费升级新潜力,完善供应链新动力,提升企业创新力等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本届年会的具体议程和嘉宾都很有分量。姚景源是中纺圆桌论坛的老朋友,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每次都能以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及中央工作会议的要点,对我们把握好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很好的意见。中国经济景气郏策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具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每次观点鲜明见解独到,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外,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王峰、中纺联研究机构的领导,以及来自产业集群和企业的代表同我们一起研究行业经济增长新动力,为行业新的一年稳中有进探索路径和动力。

  本次年会内容十分丰富,探讨的均是行业上下关心的话题,希望能从嘉宾的报告和交流中获得启迪。在这里特别感谢到场的嘉宾,同时还要感谢北京时尚控股集团一直以来对圆桌论坛给予的支持,也感谢浙江华鼎集团为论坛付出的努力。


  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立:

  发展时尚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北京时尚控股加快转型升级,谋划布局推进首都时尚产业发展,开创了改革创新的新局面。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依据纺织服装向时尚服务演进规律经验。目前北京时尚控股已经既没有纺、也没有织,为了落实非首都核心功能,综合考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确立未来要打造时尚产业集团这一战略目标,经报请北京市政府同意,2016年6月6日将原来的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迈出了转型时尚的第一步,成为北京国企改革新的亮点。

  第二,结合公司发展实际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大力培育品牌运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了铜牛、雪莲、雷蒙、天坛、POBOUCH等11个品牌的均衡发展,金莱医用卫生品铜牛信息服务等已在业界领先,永乐创业空间、铜牛电影园、雪莲工坊等一大批文创力量崛起。

  第三,发挥国企新优势,在推动北京时装之都时尚城市建设发展中,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下大力气打造基于研发基地、样品中心、设计师团队OBM工厂、国际营销的时装产业生态,与首都高校合作成立时尚产业研究院,研究发布时尚产业指数和流行趋势,与政府部门联动成立时尚产业基金,制定时尚北京行动方案,积极参与国际设计周活动,成功举办2016年首届北京时装周,搭建起北京时尚产业发展大平台。

  这三件事的完成,确保了公司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坚定了发展时尚产业时尚经济的信心。

  2017年将是全面改革各项措施落地的一年,企业能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跟上政治重要改革发展步伐,遵循经济规律,分享改革红利事关前途命运。纺织企业要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果改革,通过改进供给质量扩大,激发需求,将时尚经济放在特殊地位。现阶段纺织服装业有着巩固扩大民生支柱属性,必须在规模、效益方面保持水平,要创造竞争新优势,融入设计、创意、服务、文化等要素中实现集成创新,在国际市场中发挥引导主领作用,加速纺织企业发展进程。巴黎纽约时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时尚是城市名片和都市腾飞的翅膀,是抢占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优势所在,也是国家提升行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新一年北京时尚控股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思路,与各界同仁一道,用好首都战略资源,积极借鉴创新力量,努力搭建起政产学研一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北京时装周等开放合作平台,延伸拓展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开拓更为广阔的业务区域和虚拟空间,加快培育时尚相关的设计、创意、影视、娱乐、传媒、会展、培训、检验检测等新兴业务,在持续推进公司转型中谋划时尚产业大发展,通过发展时尚经济结构,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早日实现纺织强国梦想,探索努力,力争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务院参事特约研究员 姚景源:

  让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

  把握中国经济,一定要把握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经济作出的两个重大判断。

  第一个判断就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常态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大逻辑,我们的任务是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第二个判断就是中国经济现在遇到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根本是重大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为此,我们要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面来。

  随着3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内在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矛盾不是速度也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提升、健康安全的问题。什么叫健康?健康就是正常、新常态,常态就是健康。把握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概括为三句话: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把握了这三个化就把握了新常态。

  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在内,新常态下增长速度回落是个规律,因为阶段不一样。纺织服装原本具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现在演化成一种美、一种文化。用经济学角度讲,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过去规模、速度扩张、粗放增长,转到质量效益提高的一种集约增长。我们要用质量换数量,用效益换速度,从根本讲这是途径、方向,但在短期内不能让经济增长速度降幅降到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把握新常态,最核心重要的就是速度问题。第一,速度回落是新常态下的一种客观规律;第二,速度回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也是我们化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必需;第三,速度回落有底,但不能影响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最重要的是人的供给,要让人口数量红利的消失转为人口质量红利的提高,努力从供给角度提高人口的质量,包括行业整体员工的素质、工匠精神等一系列因素。以前单靠数量取胜不可持续,要来解决质量问题。第二个是制度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要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供有效供给,根本的途径就是深化改革。

  中国经济在2017年会在十分错综复杂局面下,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

  消费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带来积极因素

  2016年或许是2010年以来年度GDP增量最高的一年,从增量角度来看,这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温和走出阴霾。预计2016年中国GDP增速为6.7%,中国经济正温和地走出低谷。未来中国经济依然具有积极因素。

  我认为支持中国经济L型走稳的十大因素:首先,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第三,受人民币贬值和中国对海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影响,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出现持续的回暖;第四,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包括汽车消费的活跃;第五,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包括“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较快发展;第六,库存周期见底的推动;第七,减税降费等带来的企业成本减轻;第八,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回升对企业信心的提振;第九,相对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最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效应。

  2017年,虽然存在房地产动力衰减、产能过剩压力依然巨大、汽车动力可望延续但已接近高位、出口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等因素,但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降成本去产能效应、三大国家战略可望继续发挥作用,压力与动力均衡下的中国经济L型走势可望延续。

  未来中国经济依然具有积极因素,如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尤其是服务型消费的快速增长。2016年“双11”销售最多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大众消费正在从商品转向服务,这反映出消费升级背后的道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从模仿型到个性化,从低成本到高品质。智能化制造成本的大大降低将让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

  此外,还有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包括“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较快发展、减税降费等带来的企业成本降低等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黄春辉:

  提振实体经济与增强企业内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着重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这对于从事纺织制造业的同仁们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认为,未来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将经历以下几个路径:一是从外销转向内外结合;二是从制造转向服务;三是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四是全面整合产业链资源。

  因此,从提升实体经济的角度,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观点或举措。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号召,提高对于市场的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响应国家的“三品”战略,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中。

  此外,新时代我们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国纺织实体经济发展要靠微观企业主体,要从高度、广度、深度和大局观等方面提升企业家修养。

  下面我分享一下金轮针布对于提升内功,促进企业发展的经验。

  金轮针布目前在江苏南通、甘肃白银有两个生产基地。产品包括棉纺、毛纺等全系列器材,国家“十三五”规划为金轮针布带来了新的机会,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设备更新是重要方面,同时,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我们在新疆也迎来了发展新机会。

  在迎来机遇的同时我们也面临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政治不确定性加大,国际市场货币波动,钢材原辅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人口老龄化趋势等不利于因素同时伴随发展。

  结合机会与挑战,我们确定了金轮针布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做精梳理器材,预计2020年金轮针布将进入全球梳理器材领域前三甲,预计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市场占有率从25%提升到40%。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金轮针布的战略方向定为一下几个层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经营驱动实现做优做强;最终实现全球化的经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孙淮滨:

  行业要培育、挖掘新的消费热点,

  推动消费升级

  实际上,我们所谓的新动力是相对的,并不是全新的。大体有几个方面:第一是全民二胎,婴幼儿的消费品包括服装、家纺,势必会有新的机会;第二是“三品战略”,我们期待通过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来把这些境外的消费拉回来,成为国内的消费,这个战略的实施会带来新的机会;第三,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对于家用纺织品又会带来实际的需求,因为有人住就必须添置家用纺织品等等,这些都属于政策方面的一些动力的来源。

  此外,消费升级也是纺织服装行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我们毕竟是消费品行业,所以我们需要培育、挖掘新的消费热点,要推动消费升级。

  首先是绿色。逐渐富裕起来的消费者,在消费时越来越讲究健康、安全、环保、生态、循环、低碳,这些概念已经融到它的意识,甚至购买行为、消费行为中,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会为我们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动力。

  第二是轻奢。如今消费越来越理性,追求大牌子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更多讲究要有奢侈的元素,但也要有承受得住的价格水平,比较强调性价比,这就属于轻奢的路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它的消费群体在国内很大,基本上可以定位在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在中国有一亿多,如果我们把轻奢这条消费路线把握准了,这个市场非常可观。

  第三是定制。消费者观念开始提升,开始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运用网络手段来获得能够满足他个性化需求,而且快速获得个性化需求的服装或者相应的产品。定制过去是贵族的一种消费,现在通过规模化的定制能够成为大众化的消费,这个在服装行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第四是非遗。纺织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国家级的13项,世界级的3项,纺、染、织、绣、印,这些传统的工艺能够和现代的设计、品牌、渠道有非常好的融合,来提升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使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能够变为经济因素,能够成为我们生活方式提升的一个资源,这也是现在消费者比较关心、比较关注的领域。

  最后是场景和体验。这是一个比较流行的概念,一般在流通环节里面,零售环节里面制造一些情景,让消费者和服务和产品产生一种黏性,使他们产生实际的消费和购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 王海峰:

  稳定外贸出口增长的国际机遇

  2016年下半年,随着进出口商品价格回调,我国贸易进出口实现止跌回升,而纺织品及原料的总体情况与全国数字基本一致并表现更好,主要原因之一是纺织业国有企业占比较低,对于产能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着眼国际大环境,虽然美国去年经济发展在减速,但日本在过去的6个季度里实现了一个比较长期稳定的增长;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在过去三年内也相对稳定;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在过去的一年里有着较为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未来3~5年将会继续稳定增长。

  在发展中经济体里,中国、印度经济增长保持在5%以上,我国是6.7%,印度是7%以上;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虽然经济处于减速状态,但2016年经济减速的幅度明显下降。这说明国际经济正在进入回暖期,全球经济将步入低速稳定增长轨道。

  总体判断,未来发达经济体将重新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形势下的增长能力不会过高。

  未来纺织工业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一是要尊重行业特点,我国纺织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国际化水平非常高,市场的竞争比较充分,这是我们的优势。

  二是要理性看待国际贸易的增长,随着大批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我国纺织行业贸易量不可能一直保持较强增长,从国际竞争力角度来讲,如果我们纺织服装企业要走出去,就不能过分顾虑所谓的贸易下滑,更应该从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角度考虑纺织服装核心的竞争力。

  三是过去的人口红利是一种价格的红利,未来的人口红利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提升,我们要用好这种人力资本,建立在大量高知人力上的人才架构需要进行调整,如果把大学生也放到很简单的流水线上,那就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相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经过新一轮的调整将会迎来更稳定、更国际化的明天。


  互动对话

由点到线构筑行业经济新动力

  构筑行业经济新动力这一话题,具体到微观层面,针对一家企业、一个产业集群而言,路径是多种的。在本次中纺圆桌论坛的互动对话环节,北京铜牛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晓彬,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隆,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找纱网创始人、CEO顼栋,宋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日升,在特邀嘉宾主持人中纺联副会长孙淮滨的主持下,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设想。

  环保、品牌、时尚

  大企业有新谋划

  “我们获得了工信部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立项。”作为行业当中较早发展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公司之一,华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隆向业界展示了华鼎集团转型绿色环保事业的成果。

  近年来,整个纺织服装出口遇到的发展瓶颈,促使着华鼎集团开发企业内生动力。面对绿色发展的浪潮,华鼎集团将目光锁定在循环再利用上,特别是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上,引进进口设备,组建研发团队,希望在环保等方面发挥作用。

  对于华鼎集团布局的循环经济,方隆提出尚需突出的三大问题:一是技术创新,当前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处理手段非常落后,这与废纺产生量并不匹配。二是机制创新,有些行业非常利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为避免形成低端层面的恶性竞争,华鼎集团正在尝试与行业协会、机构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以大数据分析,从线上线下引领再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延伸至汽车、建筑保温材料、家居材料等全国各地的特色产业中。第三是制度创新,要取得顶层设计的支持,要靠企业和政府互动,通过标准制定规范市场。

  除了华鼎集团,还有很多老牌的纺织企业正在谋求转型。例如,北京时尚控股集团旗下的铜牛集团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企业,在行业大形势之下,“转型升级”成为了铜牛集团眼下的核心点。

  2016年6月6日纺织控股更名为时尚控股,提出立足时尚、科技服务,打造时尚产业集团的愿景,而铜牛集团也围绕这样的转型身姿打造自己的路径。

  据北京铜牛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晓彬介绍,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铜牛就着手了“一体两翼”,即以“铜牛”这个品牌开展一体化的品牌战略,品牌服装和都市产业则为两翼。

  对品牌服装这一翼,铜牛集团有着三个清晰的认识:渠道向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转型;围绕场景式体验化消费趋势,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沉淀技术与创新的积累,向品牌运营转型。

  在都市产业这一翼,着重信息科技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围绕大数据的存储与应用成立了铜牛信息,挂牌新三板;利用原厂区打造铜牛电影产业园,为服装服饰产品以及衍生品的发展提供准备。

  贾晓彬说,“我们有个小目标,就是一句话,铜牛转型在路上。”

  互联科技、人工智能

  科技带来新活力

  在新的一年,同样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的还有找纱网创始人、CEO顼栋。这位80后“创二代”的“小目标”是希望成为纺织原材料行业的一个“小网红”。

  说这番话的时候,顼栋还晒出了找纱网的成绩单:2016年11月单月流水2.6亿元,12月单月流水2.8亿元,现在平台每天有200个求购信息,每天成交60单左右,平均客单价16万。

  作为一家仅仅成立一年半的初创型企业,找纱网的目标并不小——“立志于改变这个企业,推动行业变革。降低行业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接下来,找纱网还要借用时下非常流行的概念“行业内的关键意见领袖”。“我要更接地气去走进更多的棉纺企业、化纤企业,学习他们的工艺,推广他们的品牌。找纱网要提高行业流动性,为行业做更优质的配置,让用户在存量市场中体验到互联网红利。”顼栋说的一番话说出了新一代创业者在“互联网+行业”领域的敢想敢拼。

  而宋日升则从装备的角度,提出了“智能制造+行业”为产业带来两大新动力:人机合一、机“智”过人。

  在宋日升看来,生产制造过程的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中,装备起到作用越来越大。时常走进客户现场观察设备的宋日升发现,不论是高端还是低端的智能化装备,人和机的配合远远没有发挥出装备应有的效用,未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因此,他提出要先开启新动力,首先把基本功要打好,实现人机合一。未来,宋和科技将从单纯制造型向全面服务型去转型,提供装备,更提供使用与维护装备的技术人才,人机合一。

  第二点,机“智”过人则点出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来袭。“人工智能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将是一个可怕的趋势,尤其是有标准、有流程的固化生产制造环节,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装备的智慧会超过人。”宋日升提出,要从单纯的智能装备提升到智能管理,甚至智能决策,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智能化。

  脚踏实地、落地发展

  产业集群支撑产业升级

  围绕智能制造,中国重要的纺织产业集群正在落地发展,蓄势待发。同样传在此次论坛上的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为业界带来了“沭阳经验”。

  当前,沭阳经济开发区正在建设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区。对于沭阳“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孙淮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魏伟则介绍说,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将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针织品生产基地。

  据了解,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规划面积1030亩,为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产业园主要以智能针织品生产为主,向上下游延伸到锦纶、包覆纱、面料、袜子、无缝内衣等针织品。目前,意大利LONATI公司、上海中昊集团、江苏腾翔智能针织有限公司、韩国客商纷纷签约落户这里。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