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掀起新热潮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1-21


浙江范本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迎风起舞

  特色小镇溯其源,起于浙江。2015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特色小镇战略,截至目前,全省共计公布了两批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51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以及首批37个特色小镇,预计未来浙江省将创建100个特色小镇。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如何迎风起舞?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提出全省力争通过3年时间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2015年6月4日,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6月24日,全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召开。会后,浙江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建立特色小镇统计监测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同时,研究制定了《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产生办法》,开展了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的前期遴选工作。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的排头兵,我们以湖州丝绸小镇、大唐袜艺小镇为例,看它们是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浙江制造供给能力提升的。


  湖州丝绸小镇 建设世界级丝绸产业“头脑”经济区

  丝绸小镇是浙江省第一批培育的特色小镇,足以显示其重要程度,因为湖州古来便有“丝绸之府”美誉。丝绸小镇位于吴兴区东部新城区域,这一区域“十年造城、百亿投入、万亩熟地”,是湖州的副中心、吴兴的城市客厅。自2004年开发以来,累计政府性投入达100亿元,目前有1万亩具备居住、商业、旅游等项目开发建设条件的建设用地。这里为丝绸小镇提供了智慧、生态、休闲的基础设施,导入了大量的“创意人群、高净值消费人群”和“创新资本”。

  “小镇战法”融合城市发展

  据浙江丝绸小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强介绍,为使湖州丝绸小镇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目前正在实行为小镇量身定制的“小镇战法”:入驻企业可享有更畅通的融资渠道,优质项目优先考虑基金扶持,可享受更优惠的财策扶持,享受省、市、区各级相关税收返还政策;可体验更全面的落地服务,行政审批事宜全程跟踪服务;可坐拥更完善的基础配套,小镇范围内各类公共设施及各种功能设施优先安排。

  完整的产业配套形成了产业链的集聚效应。只要是关于丝绸的要素,在湖州都能找到。这里有设计中心,有最好的生丝、坯布,有最新的设计,有各类研发设计人才,有线上线下的交易平台。以设计环节为例,为吸引设计人才,除邀请国内外企业入驻外,后期还将邀请设计名家在小镇设立工作室,同时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合作,吸引各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转型升级成主要抓手

  据了解,湖州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产量领先、品质领先、周边生丝产业集聚的优势保证湖州丝绸在丝绸行业始终保持着“霸主地位”。尽管湖州的丝绸享誉世界,产量、产值均处于全国领导地位,但湖州在传承丝绸产业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如今丝绸小镇的建设亦是如此。

  在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及浙江省提出发展特色小镇的大背景下,湖州丝绸小镇紧抓丝绸产业优势谋划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围绕丝绸产业,立足创新驱动,从“丝绸产业孵化器”到“创意经济孵化器”,打造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小镇战法”的战略领导下,湖州市还先后制定实施了《湖州市特色纺织产业振兴升级规划》、《湖州市丝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从政策导向、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等方面,对包括丝绸行业在内的特色纺织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推动产业科学转型。

  这种转型首先体现在生产设备上的更新换代。依托“机器换人”等手段,全市68家规上织造企业拥有剑杆织机1038台、片梭织机58台,去年产能达到1.29亿米。同时,以真丝织造装备、丝绸+新材料为重点,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一批行业技术难题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大唐袜艺小镇 打造“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

  创建特色小镇,对大唐来说,是机遇,更是动力。作为浙江省十个示范特色小镇之一,诸暨大唐的“袜艺小镇”,不仅是浙江唯一,也是全球唯一以“袜艺”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袜艺小镇”规划面积2.96平方公里,计划3年内完成投资55亿元,争做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样板。

  重构袜业 重塑大唐

  “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不仅彰显了大唐袜业在世界的地位,也揭示了袜业与大唐城市的密切关系。而从袜业到袜艺,一字之变却折射出了袜艺小镇从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到市场运作的独特。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袜艺小镇紧扣打造“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这一核心,围绕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重构袜业、重塑大唐”的战略目标。

  如何重构袜业、重塑大唐?据浙江诸暨大唐镇党委书记徐洪介绍,袜艺小镇以“袜业”为主业,通过与诸暨市域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大唐草塔小城市规划、大唐袜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明确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工业、文化、旅游、时尚等项目建设。

  为推进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转型升级,袜艺小镇通过产业平台搭建,从智能制造、原料和机械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并通过袜业制造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融“智造、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助力构建一个更加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大唐。

  三大平台引领小镇发展

  徐洪表示,袜艺小镇从做强“美丽经济”出发,重点规划建设“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做到文化、旅游、生态和特色小镇建设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十三五”期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迫在眉睫。“智造硅谷”是袜艺小镇的智能制造集聚区,主要包括三大产业集聚区。一是海讯两创园,总投资15亿元,计划吸纳企业100家左右;二是圣凯科技园,总投资4亿元,计划吸纳企业80家;三是天顺精品园,总投资14亿元,计划吸纳企业150家。

  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一大亮点。“时尚市集”是袜艺小镇的智慧中枢和文化艺术旅游区,也是从袜业到袜艺转变的点睛之笔。其主要包括“袜业智库、滨水休闲文化长廊、艺术村落”等功能区。特别是冠山溪休闲文化长廊,结合了旧村历史建筑整治、五水共治和特色工业旅游,以“一里一景”为主线形成一条滨水景观带。

  “众创空间”则聚焦电商和创业,是小镇的电商群落生态区,将“电商园、大学生创业园、中国针织原料市场、物流园区”等项目紧密串联。电商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137家,2015年网上销售额超12亿元。大学生创业园二期总投资2亿元,而中国针织原料市场总投资则达5亿元,目前已建成营业。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