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回归制造进行时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7-19


  本刊记者-刘嘉 董笑妍 王赛

  摆在眼前的是漫长的转型期,很多服装从业者依旧迷茫,何去何从仿佛雾里看花……尽管如此,一批企业已然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并付诸实践。时间会证明他们决断的正确与否,而其秘诀竟是很多人“看不上”的制造端。

  当前的制造业竞争已经进入2.0时代,如果还对制造端抱有“拖后腿”、“低成本竞争”的固有看法,那么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向你证明,你错了。“回归”成为现在进行时。

  在链尚网·2016中国服装论坛前期,《纺织服装周刊》联合论坛主办方对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深圳等地的二十余家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展开了“飞行采访”,与中国服装企业家进行思想碰撞,理清企业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


回归产品的过程充满思辨

  在一次次采访中,“回归”成为企业家们不约而同提及的关键词,回归产品、抓住市场发展痛点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

  在行业感慨消费低迷的同时,高品质的产品却是稀缺而供不应求的。这样的现状值得深入思考。“市场真正需要的是‘痛点营销’,这个痛点就是回归产品,要生产出一件让消费者日思夜想、欲罢不能的衣服。”在此前举行的2016链尚网·中国服装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说,“寻找价值创新的消费痛点,与国家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需要我们分析、锁定有效需求,建立起有质量的生产与有质量的消费之间的价值链接。”

  这个痛点很多服装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但回归产品的过程却是充满思辨与艰辛的。

  回归是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但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个不确切的表述,直至当下,还有那么多中国人去国外买生活必需品,实际上这体现的是某种层面上的产能严重不足。”艺之卉时尚集团董事长周胜说,真正不足的是高品质的好东西,服装行业也是同理。

  回归产品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高产品品质,这只是回归的初级阶段,如果提高品质就可以让品牌在市场上屹立不倒,那大多数企业家也不必如此冥思苦想了。

  堡尼集团总裁王荣泽说:“在说到回归产品之前,我们应该先谈谈国内及国际品牌的一个大概发展逻辑。其实,从工艺角度而言,所有产品都是可以被替代的,真正不能替代的是品牌的思想与灵魂。”

  “在中国的男装企业中,设计师起主导作用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而这就导致多数品牌不以商品为导向,而以渠道为导向,渠道本身是非常现实的,主要看盈利能力,不论你什么风格、什么定位。这方面相比而言本土女装品牌具有一定优势,很多女装企业老板本身就是设计师出身,他们很重视产品的系列化和个性化。”王荣泽说,“所以我们未来发展最核心是做品牌的开创者,思考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支撑品牌。”

  “我们把2016年定位为深化改革年。”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有着同样的思考,“七匹狼在产品上要有自己的文化元素,也希望把这个DNA做得更加突出、明显,而这需要深化到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思考。”

  回归是具前瞻性的创新

  一个服装品牌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对生活方式、对消费需求的理解和把控。如果品牌的设计不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就遑论产品价值了。

  “我们要做的是人们认为值得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产品。”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说,“例如白领最近研发了一个价格不高的小产品,却蕴含着大能量。这是一条小丝巾,因为造型可以百变,如今已经供不应求,顾客们把它形象地称作‘百变小魔巾’,这就是产品价值。”真正的好产品会为品牌带来持续的竞争力。

  回归从某种程度来讲,也是创新,是更加深入、更有价值的创新。“现在服装行业的问题不在于缺少创新,而是很多创新并没能融入消费者的生活,那么这种创新的价值就是不完整的。而且没有规划的创新还会让企业陷入迷茫困局,看不到发展的方向,这也很危险。”周胜说。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这是很多品牌现阶段需要正视的问题,创新需要有序、有逻辑。

  “这种有逻辑的创新具体到堡尼的发展理念中就是‘未来思维’。很多服装企业在做商品计划时,参考的是去年什么卖得好,去年顾客喜欢哪个品类,这是‘过去思维’,或者说是一种思考上的懒惰。”王泽荣说,要想做出真正的好产品,必须具备未来思维——顾客去年已经买了什么,那么今年他需要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想清楚的。

  新老交替总能体现出市场的选择,服装行业虽然不像科技行业那样日新月异,但其他行业的案例也值得思考借鉴。

  回归也是强强联合

  回归,除了回归产品、回归生活,还要回归交流。“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服装行业随着消费审美变迁正在日益个性化和细分化,最终将迎来新的‘部落经济’。尤其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上有了稳定的人群、沟通的机制、社交的场景和交易的平台。回归交流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一刀切、一锅端、一招鲜’的传统服务模式,把最适合的产品推送到最对的人面前,这才是最有效的交流,才是精细化营销思路。”孙瑞哲说。

  “近两年,服装行业一直在认真思考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思考如何跟行业里有能力的企业产生更密切的关系,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开始用长板对接长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

  从前,每一家企业都想做到完美,想补自己的短板。但是今天的产业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大家都开始思考,如何找到产业里最有能力的企业,用自己的强加上他的强,换取新的价值提升。绑定新的渠道、新的交流方式,成为品牌发展事半功倍的关键点。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