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双引擎启动 化纤业迎来新时代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6-27


  本刊记者-郭春花 文/摄

  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深远意义,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贡献出了更多的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正处于特殊时期的中国化纤业率先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吹响了建设科技化纤强国的奋进号角。 

  当前,化纤行业已进入供求关系再平衡期、存量产能优化调整期和高品质增量适度发展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常规化纤产能结构性过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6月16~17日,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主办了“纤维新材料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工程前沿技术论坛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连云港2016)”。 

  本次大会以“科技引擎、绿色制造”为主题,围绕纤维材料的绿色加工工艺、生物基纤维、循环再生利用纤维、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多视角探讨纤维材料制造方式绿色转型。大会吸引了国家相关部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部门、中国工程院二局以及化纤相关企业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和企业代表约300人到场。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会上,数位专家提到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三会”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把握“三个面向”创新突破方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无论是“目标”还是“面向”,都为化纤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纤维材料绿色化势在必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认为,在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背景下,化纤行业发展面临更多机遇。绿色发展是“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而且化纤行业目前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环境治理要求,需要对存量进行绿色循环低碳改造,对增量进行绿色循环低碳构建,使其发展建立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之上,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纤维材料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蒋士成强调。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卢卫生指出,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创新发展战略,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绿色发展是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宁也指出,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印发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力争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比2015年下降22%,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18%,将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而实现这样的目标,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勾画绿色制造路线图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势必对我国工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制定绿色发展路线成为与会代表集中探讨的问题。 

  蒋士成认为,面对新形势,企业必须更加紧密地结合市场发展态势,主动把握技术、品牌、生态等核心要素,发展绿色加工技术,实现加工过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构建化纤生产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方法与体系,实现纤维生产从原料、加工、应用到废弃全过程绿色化;着力开发纤维材料的绿色加工工艺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突破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回收处理、再利用技术,推进生物基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的发展,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支撑体系。 

  高宁指出,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要把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引领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全兴介绍了有机胍催化直接缩聚合成聚乳酸最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技术是国内外首创,属行业颠覆性创新技术,生产的材料生物安全性高,热性能优异,且生产工艺为绿色全循环工艺。目前,该技术已实现年产500万吨聚乳酸中试,并应用于多个领域,效果良好,生产成本有望在“十三五”末实现与PE相当,彻底改变对石油基产品的依赖及受控国外的现状。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许贤文在“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报告中指出,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的关键技术,绿色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与并行工程结合,绿色并行工程又称绿色并行设计,是现代绿色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新模式。而绿色并行设计主要包括材料选择、生产和加工工艺的选择、资源优化和环境优化等内容。绿色制造强调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绿色性”,绿色设计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 

  颠覆性创新靠科技 

  张全兴认为,行业发展需要颠覆性的创新,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蒋士成也认为,我国已经是世界化纤大国,甚至在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但是面对“三会”提出的要求,今后需围绕绿色发展理念,选出一部分重要技术,集中各方力量,研发出具有颠覆性、原创性的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指出,原始创新需要科技力量,此次“三会”上,国家将创新驱动战略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说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在当前国内外大环境下,化纤行业要超前布局,常规化纤要继续做强,绿色纤维、高性能纤维等重点领域要尽快提升,赶上国际水平,要加快推动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在原始创新方面走出中国化纤的特色之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从完整纺织产业链的优势指出了化纤行业面临的机遇。他指出,从“十二五”开始,我国纺织业发展重点放在了纤维材料、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纺机装备上,目前来看,在完整产业链的优势下,我国化纤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当前在全球纤维加工量中,化纤占70%,而在国内纤维加工总量中,化纤占比高达80%,今年预计还会增长。在完整产业链体系下,我国建设成为纺织强国指日可待。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介绍了目前绿色纤维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未来应加强生物基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绿色纤维的创新力度。同时,她建议国家应从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一是借助协会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二是对企业的支持手段应多样性,三是成立跨界的产业创新联盟。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强介绍了化纤产业联盟的情况,并指出下一步联盟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原液着色技术的应用推广上,共同推动纤维材料的绿色发展。 

  蒋士成还提出,科技创新还需要加强科技人才体制建设,发挥科技人才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携手恒逸基金和绿宇基金与中国纺织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谋划出版化纤相关专业图书,为实施创新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智力支持。会议还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学术论文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据介绍,本届评委会共收到有效论文481篇,比2015年的240篇增加了一倍。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