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精于行益于久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8-03


精英荟萃
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
  精益化设备管理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它要求员工不仅掌握操作技能,而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设备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近年来,纺织企业中涌现出了一批这样的人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宜军根据自身经验创新起草了《设备管理规范》,大力推行TPM全员设备维护制度、保全人员“设备责任承包制”和“赛马制”,使设备维护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经理叶照生除了亲自从零开始起草并制定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还亲自负责编制、制定各种考试制度。在此期间,他们还不断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此外还有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迎智,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孟春,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立峰,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处处长张海忠,福建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苏荣钦,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厂长兼设备部经理汪全胜,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设备副主任工程师朱惠铭,新疆富丽达公司自控设备部主任刘立宏⋯⋯他们既是优秀的管理者,也是技术创新的践行者。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宜军:

把好产品质量关最重要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宜军表示,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好产品的质量关。要提升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就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使设备高效率运行,满足生产需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点吉宜军深信不疑。

  另外,由于大环境所致,吉宜军发现目前公司的人员素质已经不能与现有先进装备水平相适应,员工中大龄人员比例在不断增加,而年轻人又不愿意进纺织厂。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发挥员工潜能与装备效率已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有着十多年设备管理工作经验的他,根据公司特色,起草并形成了一套高效、科学的《设备管理规范》,大力推行TPM全员设备维护制度、保全人员“设备责任承包制”和“赛马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行保全工“赛马制”10多年来,每年吉宜军都亲自组织培训并参加出题,对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赛马考试”,用实习机台进行帮教,使设备维护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该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公司已培养由江苏省人社厅颁证的设备维护高级技师、技师100多名,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他说。

  除此之外,在技术创新方面,吉宜军积极倡导走科技兴企,大投入跨越式发展之路。他主持承担了“高支精梳紧密纺生产线”等10多项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应用新型纺纱器材,大幅提高了装备自动化程度和纱线质量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先后获得各类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   


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迎智:

精益化管理带动企业腾飞

  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迎智在引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强化消化吸收与科技创新,将发明专利应用于工程技术和生产的组织实施中,既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又完善了核心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参与研发的“喷水织机废水回用集成技术” 被列入工信部、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2014年第9号公告《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第一批)》。喷水织机废水回用率达75%,年节水量320万立方米,每年减排COD达640吨,节约水费1120万元。

  长丝织造企业以喷水和喷气织机为主,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和蒸汽,另一方面还会产生废水排放的问题。因此,对于长丝织造企业来说,攻克织机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建立废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既是在国家节能减排背景下需要承担的一份社会责任,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

  岜山集团早在1998年喷水织机项目投产时,就组成专题小组专攻喷水织机废水利用问题。经过多次的试验、改进、完善,公司终于在2001年研制成功了喷水织机废水回用技术,并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实用型新型专利。 “目前,公司又在攻克喷水织机废水零排放技术。”吕迎智说,“这项技术成熟后,可使喷水织机行业节水达到新的技术水平,为长丝织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岜山织造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另一方面还要得益于精益设备管理。这与吕迎智在集团内引入精益设备管理,推行TPM的管理模式,在设备管理、点检管理方面做出大量的科学实践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经理叶照生:

勇担世界一流设备安装任务

  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福建莆田华纶福利印染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印染作坊,后来公司领导决定大力发展印染业务,于是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动力部经理叶照生就是那个时候来到公司的。当时硬件设施虽然已经基本满足生产需求了,但是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系统,叶照生利用自身经验,在管理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为公司于2006年在深圳成功上市奠定了基础。

  叶照生除了亲自从零开始起草并制定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还亲自负责编制、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技术员工技术等级考试制度。在此期间,他还不断地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

  众所周知,企业要想生产出一流产品,生产机器一定要有保障。对众和来说,生产设备一定要先行于生产一步,于是企业不断购入世界一流设备,如奥斯托夫烧毛机、日本京都退煮漂联合机等设备。安装任务则交给了动力部人员负责。

  这项任务难度系数十分高。当时的动力部,人员和技术水平都十分有限,不过叶照生并未退缩,他结合自己从日本工厂学到的管理知识和公司的实际情况,首先利用员工休息时间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考试后定级与工资挂勾。在他的带领下,动力部成功完成了安装这些设备的任务。

  “后来,我又与动力部人员一同对现有设备进行了改造更新,如两条丝光机、三条染色线和一台预缩机。改造后效果非常好,企业能生产的产品增加了多个品种。” 叶照生表示。

  他在工作期间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学习,最近几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叶照生利用自己发明的节能设备对生产排出的废水和废热气进行回收再利用,为企业节省成本近百万元。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