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上市抢位赛 |
上货波段学问大 对于大多数品牌的营销经理而言,品牌上货波段是一门值得仔细琢磨的学问,其受到产品定位、地方气候规律、消费者购物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秋装提前上市的现象也带来一些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上货波段才是相对科学且有利于销售呢?
所谓波段上货,是指店铺在上新品时不是一次性把一季所有新品摆上,而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分几次上货,从而使营业额出现若干个高峰。众所周知,服装销售有淡季、旺季之分,而根据不同的时间点的销售情况来调整上货策略,也能够创造出不同时段的销售高峰。 服装生产不是一锤子买卖,仅仅分为两个上货波段也不利于产品的销售。而细分上货波段可以缩短上货的时间间隔,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上新产品。提前或延后都细化到某一时段,才能更加准确定位货品生产和销售的时间。此外,品牌也可以更好地控制投产成本,避免资金链紧张,降低生产风险。 其实,在许多商家心中自有一份上货时间表,旺季的时候货走得快,就需要上得勤一些;淡季的时候货走得慢,就少上几次;过年过节要多囤点货,平常就少囤点。而对于一些年轻化、时尚要求度较高的女装品牌,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受到顾客需求、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销售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比较明显,所以必须及时调整上货时间。 记者观察:
新品上市不再“靠天吃饭”
其中,反常气候对于服装销售的影响最大。比如,2014年冬季的大寒时节本应该是一年中最冷时候,但北方各地的气温不降反升并迎来了“暖三九”。这无疑是给那些打算在严冬旺销季加大产品销售的厂商泼了一盆冷水。 但是,包括波司登在内的不少品牌经过市场调研,及时推出了“轻羽绒”,产品上市后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样的成功看似是抓住了气候的变化,而实际上则是因为企业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早就进行了轻便化的设计,才在反常气候中把握住市场机遇。 徐巍认为,结合各地的气温变化上换季的货品,这种做法毋庸置疑,只不过有时候反常气候无法预测,并不能给产品生产和上货时间带来正确导向。他强调,品牌新品上市之前其实是经历了订货、下单、生产的不同环节。对于每一环节的提前计划可以避免因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销售风险。
不同类型产品上货频率有差异
对此,徐巍建议,品牌上货波段要根据不同产品定位而定: 1.季节性较强的产品可以按照比较高频率的上货波段来操作,这些产品生命周期有两三个月,以一年6~8个波段安排不同季节新产品上市销售是比较适合的。 2.受季节影响不大、时尚度较低的经典正装品牌,如西服衬衫类的产品,其一个款式往往能持续畅销四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一年四次的上货波段是比较适中的,过于频繁的上货波段反而会影响品牌的价值感。 3.对于产品旺销期只有一两个月的快速时装品牌来说,就需要频繁地以一批接一批的新品替换旧品,来始终保持货品的高新鲜度,这种类型的品牌一年要有10次、12次甚至14次的新品上货波段。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依据品牌VIP顾客的消费动态来调整,不能忽略顾客的消费反馈。 “时尚类女装的消费人群针对年女性,她们比较喜好多变的风格和差异化的打扮,对于产品的更新速度和要求也比较高。”徐巍表示,“总之,一切由顾客的消费习惯来定夺,也许有时候上货的时间会更加提前,比如会出现产品的预售款式与买手订货同步的情况。而越频繁地上货对品牌的反应速度要求越高,尤其是品牌的运营能力、物流速度等。”
记者手记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