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时代来袭,将改变什么? |
高端论道 “产销结合”推动产业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 杨世滨 中国经编产业历经20多年发展,在全球获得了瞩目的成绩。经编产业已成为纺织各个细分品类当中集中度最高的品类之一,同时也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投资门槛和集成运用的细分产业。经编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前沿水平。 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暨第六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完美落幕,带给了经编行业很多启发与商机。从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方面来看,该大赛的规模、专业化程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对于推动海宁经编产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文化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使许多经编企业都采用了设计大赛的创新面料,可以说,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给马桥经编面料设计提供了有力保障。再从第六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方面来看,本次交易会使马桥经编的产品与设计能够快速地转向商贸合作,真正做到了经编产业的产销结合,为马桥经编打开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全国各地的客商更加直接地了解马桥经编产品。 除了第十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暨第六届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推动马桥经编产业发展以外,马桥经编已走过15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马桥经编面临最紧迫的不是经济下行的压力,而是自我发展与突破的问题。 目前,马桥经编需要规划产业发展,快速增强行业竞争力,做到在有限区域内把资源做到最优化,即优化现在匮乏资源,像县市煤改气、节能减排、土地节约等方面,做好产业升级工作,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机制作用,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创新。 总之,10年前,马桥经编在向别人学习;10年后,马桥经编已站在经编产业的最前端,马桥人也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度,全力推动经编产业发展。
让传承与创新同在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魏国锋 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和中国·马桥经编交易会是海宁经编产业园区连续多年成功举办的传统赛会,是“海宁潮国际博览会”的正式项目,已经成为经编行业的品牌活动,不断提升着“海宁经编”和“马桥经编”在全国行业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创建15周年,15年风雨兼程,从乡镇工业园到省级开发区,从“实现产业集聚的经编世界”到“迈上打造世界经编的远大征程”。在海宁经编园区内,每天有21119人在这里工作、创业,这里集聚了全球2500多台高档经编设备,每天有1300吨经编产品在这里生产,并远销132个国家和地区。“世界经编之都”和“智慧小镇”融合发展的蓝图梦想已照进现实。 如今的经编产业园区开发面积从0.5平方公里增加到5.7平方公里,企业数量从24家增加到597家,技工贸产值从5.6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年利税从3000万元增加到18亿元。 最近五年来,我们在“经编世界”的高起点上,紧抓“两个保持”和“两个突破”,为实现“世界经编”不懈努力。 “两个保持”:一是保持经编特色不动摇,始终优先引进各类经编产业及其延伸项目,保证80%以上企业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不断优化产业链,成功创建产业用纺织品的“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保持服务优势不动摇,从建园初期的“为您服务、帮您创业”到后来的“服务是第一优势”,园区“服务好”的名声一直在外。这些年,我们始终坚持传承“从服务开始”的招商方式和“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并努力实现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升华,促成“服务魅力”——“招商吸引力”——“发展助推力”的能量转化链条。 “两个突破”:一是从工业一枝独秀突破到产城全面融合。五年前的今天,经编总部大厦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服务业生产性集聚区”的核心区开始启动;去年的今天,海宁智慧城正式挂牌,标志着经编产业园区进入经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新里程,产城融合更加全面和深入,“两园三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二是从单打独斗突破到抱团合力发展,我们组建中纺经编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筹建产业公共平台和基地,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合,进一步增强品牌合力、科技合力和产业链配套合力,不断深化 “马桥经编”区域名牌的“无形集体资产”效应,提升集群企业的产品附加值。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