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弹力面料的背后:莱卡®纤维的合身科学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12-09


  本刊记者-万晗


莱卡公司亚太区研发总监杨新铭

  据统计,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保持低速增长,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面对一系列的周期性、结构性突出问题,我国服装行业积极推进产业变革与发展,构建着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新图景,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企业和品牌立足于消费者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场景加大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力度,更加注重穿着舒适性与适应性,满足消费者自我表达和自我愉悦的要求,成为适应消费升级和谋求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运动休闲风已融入消费者青睐的日常单品

  据数据分析公司Global Data称,消费者对多功能服饰的需求将继续推动全球运动休闲服装市场的发展。在过去两年中,消费者对舒适性、功能性和风格的追求推动了对多功能服饰的需求,同时,运动休闲趋势也持续走红。在购买运动服装进行锻炼的消费者中,有68%的人也会穿着这些服装外出就餐或购物。Global Data预测,今年全球运动休闲服装市场将实现9%的增长。该公司首席零售分析师Honor Strachan表示:“未来五年内,运动服装市场将成为零售行业的领头羊之一。运动品牌正在向消费者销售生活方式产品,时尚零售商也在生产价格合理的健身系列以及休闲正装系列产品。调查中我们发现,英国20%的消费者购买专门的运动服装并非是为了锻炼身体。这种将运动服饰与衣柜必备单品相结合的理念,使运动服装品牌接触到了更多新的受众群体,并使他们能够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提升了他们在全球服装和鞋类市场的份额。”

  当前,在时尚潮流和网红推动全球运动休闲服装市场走向成功的同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注重产品多功能性、耐用性和质量的零售商和品牌。同时消费者对舒适感的追求也推动了运动服和运动鞋的销售,品牌利用科技打造能够提供自由无感、温度调节、汗液控制、塑形等功能的产品。这些功能已经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穿着,而不仅仅是对健身服装的要求中。


  不被禁锢的舒适美成为市场新需求

  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调查报告显示,运动鞋和运动服装已成为中国运动服装的两大细分市场。2018年中,这两大市场的总销售额为1445亿元,约占中国运动服产品总销售额的54.5%。

  与差异化、风格化的趋势相呼应,如今不仅是高端奢侈大牌,越来越多的大众品牌也开始推出副线产品,服装市场似乎更“热闹”了。从整体来看,中国时尚变革加速了行业细分。而随着个性化消费崛起,消费者比起以往更在意服饰与个人的贴合度。因此,不难发现,现今市场上的服饰尺码趋向多元化的同时,能够针对消费者个人身型提供量身定制体验的服装正成为趋势。

  莱卡公司(The LYCRA Company)对于当前女性消费的洞察中发现,“我觉得被标准尺寸所束缚”、“我的衣服缺少支撑,也不舒服”、“我的衣服不耐穿”、“在不牺牲风格的情况下,难以找到支撑感”等成为众多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不满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穿着者提供量身定制般的合身性和行动自如的体验,并提供良好舒适度与支撑性,保持服装形状与功能性,同时让服装穿脱更方便等已成为众多服装品牌、面料供应商适应市场新一轮竞争的迫切需求。

  6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创新” 始终是莱卡公司的DNA,公司通过消费者市场调研,继而进行优质纤维及产品的研发,并制定严格的行业新标准。这些举措旨在为价值链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独特的方案,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舒适、持久等诸多性能的多样化需求。


  全球共享,创新基地炼就行业领先技术

  迄今为止,莱卡公司已拥有超过1000多个已申请专利和正在申请专利的技术, 这些专利都已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之一。据悉,在这些专利中,除了众所周知的LYCRA®(莱卡®)dualFX®技术,还有较近期发展的牛仔和梭织合身系列中的LYCRA®(莱卡®)FREEF!T®技术、LYCRA®(莱卡®)XFIT技术,以及两项最新创新产品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和LYCRA®(莱卡®)MyFit™纤维。“借助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纤维和技术,莱卡公司为下游工厂、品牌和零售商创造出具有持久灵活性、舒适性和保持形状的面料和服装。这就是The Science of Fit™的力量,是LYCRA®(莱卡®)品牌的一系列合身科技。”莱卡公司亚太区研发总监杨新铭介绍说。

  身为莱卡公司亚太区研发总监,杨新铭曾任职于陶氏化学及通用电气公司,担任研发工程师、研发经理及技术总监等职。由其发明的新型聚烯烃催化剂及带领团队开发的许多工程塑料产品,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减重、轻薄型电子产品、新型包装材料等。

  在加入莱卡公司后,杨新铭着重加强了公司在亚太区的研发能力以推动公司在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发展。在其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5月在佛山成立了先进纺织品创新中心。步入新研发中心,处处充满时尚及人性化的设计,也为客户及员工带来更多的创新灵感及个人体验。“新中心将与莱卡公司全球研发团队进行通力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把公司最新研发的纤维产品推向市场,以此帮助客户快速开发出各种创新应用,给消费者带来更美、更舒适、更能满足他们对不同功能需求的服饰产品。”杨新铭介绍说。

  钻研合身科技,国际品牌成功背后的秘诀

  莱卡公司最新推出的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和LYCRA®(莱卡®)MyFit™纤维是应用在针织面料和服装的两大创新利器。据悉,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是一种专利水溶性分散液,其与LYCRA®(莱卡®)纤维分子相同,但形态为液体。据介绍,该项革命性的创新是采用丝网印花技术印制到含LYCRA®(莱卡®)纤维的面料上,形成定向轻盈支撑。同时,能通过消除缝制衣片或者额外的缝合线来简化服装制造,为品牌和零售商提供无限的设计可能。

  采访中,杨新铭介绍说:“我们目前产品开发重点之一是The Science of FIT™合身科学,关注如何让我们的产品、技术更符合消费者要求个性化的潮流,并且让消费者穿着更舒适、更美观、更与众不同。其中一个代表性科技就是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LYCRA® (莱卡®) 纤维从发明到现在,整整走过61年的历史。在这60多年中,LYCRA® (莱卡®) 纤维只是作为一种纤维的形式用在服装上,跟棉、涤混纺,但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不是一种纤维,而是一种液体莱卡®,其应用方式采用的是印刷技术。液体莱卡®能够在局部增加压力,让面料弹性更强。如果没有这样的技术,整块面料是统一的弹力跟压力,但是通过这个方式可以量身定制,在需要压力大的地方就增加压力,不需要压力大的地方就不需要印刷,借此提供更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在不同部位的弹性要求。”

  LYCRA® FitSense™(莱卡®智塑)科技作为一项突破性创新,适用于新一代的超舒适服饰,能够提供定向支撑,契合现代消费者生活理念。“当被应用于紧身打底裤时,可以具有提臀效果,且在功能区实现定向支撑;在文胸、运动文胸和无钢圈文胸应用时,则起到牢固支撑和上托作用;在运动上衣的运用中,通过舒适塑性,避免了笨重的衣片;而在塑身衣的运用中,则可塑形收腹,同时能在目标区域提供上托和支撑作用。”杨新铭补充道,“该项科技的运用,让之前由于生产或成本限制被认为不切实际的新潮服饰理念,现在得以实现。”

  而LYCRA®(莱卡®)MyFit™纤维则是莱卡公司正在申请专利的一种纤维技术。该技术采用新型聚合物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贴合性,采用该纤维后,成品更具弹性,并且能针对各种体形提供有如量身定制的贴合体验。

  “LYCRA®(莱卡®)MyFit™纤维十分符合当下人性化的流行趋势。一般而言,常规服饰会按照S、M、L等尺码进行生产,但这些版型却不能适应每个人的身形。再加上当下服装电商的发达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买衣服的人往往购买几件衣服进行试穿,再将剩余的退回,造成服装品牌企业运营成本极大增加。在LYCRA®(莱卡®)MyFit™ 纤维中,我们引进了新的高分子材料,重新改变高分子的分子之间的排列,使纤维拥有更好的弹性,使同一尺码的衣服让更多人穿着合身舒服,也避免了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在解决穿着舒适性的同时,让时尚产业更加的可持续发展。”杨新铭如是说。

  此外,在梭织面料领域,LYCRA®(莱卡®)dualFX® 技术結合LYCRA® (莱卡®)与LYCRA® (莱卡®) T400®两种纤維,提供持久的拉伸回复力,达到高质保形和合身效果。莱卡公司还推出了LYCRA®(莱卡®)XFIT技术和LYCRA®(莱卡®)FREEF!T®技术。LYCRA®(莱卡®)XFIT技术是在经纱中采用独特技术,让面料能够全方位拉伸并回复、具多级弹性水平,并且相较纬弹面料有更小的压缩力,具有耐穿、适用多种服饰风格、高舒适度三大优势。而LYCRA®(莱卡®)FREEF!T®技术则具有轻松伸展、持久保型的特性。相较于常见的弹性面料,运用LYCRA®(莱卡®)FREEF!T®技术的面料所产生的压力更小,更方便身体活动,合身性范围也更广。

  “未来,我们将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对量身定制的需求,进而推动整个时尚价值链的销售。相信通过创新面料制造产品会为时装产品带来更多的亮点,而更加舒适的穿着感,也会有利于降低零售业的退货率,方便库存管理。”杨新铭总结道。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