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来一场时尚与古韵的碰撞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9-29


  本刊记者- 李芳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李贺笔下的秦宫,如今在柯桥时尚周(秋季)就可以看到。9月27日,一场绫裳记——盛世华裳踏云馆品牌发布秀在柯桥举办。

  记者了解到,绫裳记主打绫罗面料高级汉服成衣,此系列分为三个小体系:端庄大气的明制,清雅风流的宋制,色彩明艳华贵的魏晋南北初唐。

  在50套不同的汉服制式演绎下,整场秀艳像一卷卷画轴,在展现传统服饰之华美的同时,将观众带入相应朝代,体味不同年代的服饰文化。

  明制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设计师保留其独特的朝代服饰体系,采用特别的横向裙襕装饰,传统的衣掩裙穿法,加上带有寓意的子母扣,展现了大明衣冠端庄大气之风。

  宋制服饰修身适体,端丽清雅,无论南宋还是北宋,均独爱层层叠叠的穿着方式,走路时衣袂飘飘行云流水。设计师将这些特点承袭并应用在服装上,呈现于一种朴素理性、典雅大方之美。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突出的地方特色,南北朝服饰呈现了一种相互吸收、逐渐融合的趋势。魏晋南北朝的服饰风格延伸至隋唐,腰襕襦,盘领衫,曲领襦于后世渐渐消失,但是独特的服饰风格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美感,交窬裁剪的省料裁剪方式直至宋朝时期一直沿用,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文化传承。 

  在整体设计中,设计团队力求展现原汁原味汉服美感,从壁画、文献等各处寻找灵感,翻阅无数文献资料,从传世的织物残卷拓本,还原古代服饰花型,从花型、面料一直到成衣,无一不体现团队的匠心。“不少花型非常罕见,要想还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和非遗团队合作,请教经验非常的非遗传承人,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我们曾经的传统面料,能如此经典、华贵。”踏云馆设计师表示,古代服饰纹样大多含有深刻寓意,比如五湖四海、福如东海、麒麟送子等等,带给人们很多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民族文化沉淀,在设计中,设计师非常愿意承袭并应用到汉服中。此外,也会结合现代人的要求,略作修改,比如生活节奏加快,缩短裙子、袖子等设计,但保留服饰整体结构,使其更加生活化。

  “着我华夏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内民众对本国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也随之快速升温,尽管历史起伏变迁,但汉服文化并未消失,汉服仿佛成了“传统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当代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传承这份古老的情怀。 

  踏云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制作传统汉服为主,从布料设计研发到服装制作销售一体化,复原传统纹样古纹今用,用现代工业技术织造面料研发为辅,打造汉民族传统审美色彩现代汉服。据悉,绫裳记是踏云馆自有品牌,以绫罗丝绸为主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复原最传统的汉民族服装,逐渐找回淡出人们视线又承载着民族宝贵的丝绸文化的服装,让中华民族能够看到自己的传统服装精髓。

  时尚与文化的融合一直是中国服饰文化探索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绝不是旧纸堆里打捞出来的文化,而是能够融于当代人们生活的“活化石”,也只有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传承和创新才能长久。在柯桥时尚周,这一场时尚与古韵的碰撞中,让人们看到了时尚的新维度。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