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赏音乐之魅 启新年祥瑞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1-11


隆庆祥2018新年感恩客户答谢会精彩呈现

  本刊记者-董笑妍/文 关云鹤/摄

  2017年12月24日,隆庆祥2018新年感恩客户答谢会在北京倾情上演。以音乐为纽带,以文化为能量,百年老字号高级定制品牌隆庆祥再度与全国高端客户相聚国家大剧院,品鉴雅乐,共启祥瑞。中西合璧的乐曲,震撼的视听体验,与隆庆祥品牌精神一脉相承,将隆庆祥百年匠心与时代创意传递致远。

  跨越时空共品鉴

  隆冬的京城,寒意袭人,而答谢会当天的国家大剧院内却是暖意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隆庆祥VIP会员,相聚于此,共赴第五年的音乐之约。如果说有一种“语言”,可以跨越空间,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听懂,可以穿越时间,让古今对话,那就是音乐。

  五年来,音乐成为隆庆祥与会员们沟通的有效方式,以音乐的包容性和情感性,有效拉近了隆庆祥与顾客的情感沟通,引发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此次,隆庆祥再度借音乐会之势,将品牌的百年传承文化底蕴与高雅中外音乐糅合在一起,以感恩客户之心,为观众献上艺术飨宴的同时,也把品牌孜孜不倦追求的匠人精神传递给了会员。

  正如北京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总裁李艳艳所说,隆庆祥愿以一份对艺术的执着,一种对私人定制的专注,带给生活更为宽阔的格局与启示。在2018年到来之际,共赴国家大剧院世界经典歌剧音乐会,赋予辞旧迎新以满满的仪式感,成为高品质生活中跨年的“标配”。

  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活动现场,隆庆祥再次展示了一个服饰品牌如何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发心灵共鸣。

  从颇具传统文化色彩的《花木兰》、奋进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再到充满浓郁西方色彩的《卡门》……曲曲经典,丝丝入耳,回荡在这座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里,每一个音符就像隆庆祥在百年岁月中踏下的每一个脚印,推开厚重的历史大门向观众娓娓述说着定制的匠心、时装的内涵。

  答谢会上高朋满座,音乐的感染力没有界限。本次活动不仅邀请到了多年如一日支持、喜爱隆庆祥的会员们,还有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代表,文化界、音乐界著名人士,以及白俄罗斯、马尔代夫、阿尔巴尼亚等国驻华大使及夫人共聚一堂。

  “听了整场音乐会,感觉很振奋,也结识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隆庆祥多年的VIP会员高先生在音乐会后表示,以音乐会的方式与隆庆祥共同开启新年,已成为一种默契,成为每一年的“盼头”,也一次次通过音乐感受到了隆庆祥品牌的匠心和用心。

  实际上,这正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所看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作为一个老字号品牌,隆庆祥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传承有道,创新有方”。在现场,隆庆祥别具匠心地设置了手工艺展示区域,工艺师现场裁剪缝制,来宾们亲身感受温度定制。

  对于此次活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健表示,老字号的传承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隆庆祥在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结合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文化引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隆庆祥传统西装制作技艺获得了北京“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殊荣。对于隆庆祥的种种举措,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建业表示,传统工艺的传承必须走进生活,特别是必须走进现代人的生活,隆庆祥以中西合璧的音乐传递了品牌背后的文化,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开创了可借鉴的新尝试、新探索。

  匠心品质创未来

  近年来,以音乐为切入点的泛娱乐营销方式,铺天盖地而来,而品牌和企业的收效不一。从隆庆祥成功以音乐回馈顾客的做法中可以看出,音乐跨界、体验营销是一个品牌经营战略的一部分,需要精心制作,长期运用,而不是一时兴起。

  对隆庆祥而言,并没有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以消费者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建立联系为出发点,塑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这样的理念,也与隆庆祥多年来秉承的发展之道一脉相承。“不追求满负荷运作,从容地对每一件服饰精雕细琢。”这样的理念,支撑起了隆庆祥稳健务实、不随波逐流的品牌气质与品格。

  在隆庆祥,一件西装要经过选料、定版、量体、裁剪、制作、试穿、修改、取件等程序,单单一套西装,就要经过406道工序、1万多针脚的缝制方能完成,像对待艺术品一样雕琢每一件衣服,成就了隆庆祥的品质与品味。

  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迅速发展,如今隆庆祥在全国开设了百余家直营店面,并开设网络旗舰店,建立了完善的量身定制体系,已成为各行精英出席重要会议、新婚嫁娶及各种重要活动着装的首选量身定制品牌。

  一套套隆庆祥婚礼服、宴会服,见证了年轻人最重要的时刻。各地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也获得了各年龄层和中外顾客的一致好评。

  值得关注的是,在多年产品研发工艺的基础上,2018年,隆庆祥将针对女装系列做出更多创新性的延展。同时,隆庆祥适时捕捉到了“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的行业大势,并积极拥抱时代变革。

  正是基于不断的创新,才将一个品牌延续至今。百年历史更多代表的是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当下的潮流元素进行筛选、深化,才能有机融入自身的文化体系,呈现给顾客。2017年,隆庆祥以顶级的匠心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纺织服装周刊》评为“201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10大优势品牌”,这是对隆庆祥丰收一年的再一次肯定。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音乐会大幕已落下,但隆庆祥承袭古今、融汇中西的百年匠心将再次出发,为更多消费者带去更加多元、高端、时尚的品质生活。


  品牌之声

定制华服,定制美好

访北京隆庆祥服饰有限公司总裁李艳艳

  隆庆祥2018新年感恩客户答谢会既是一场欢聚一堂的音乐盛会,又是一场共铸未来的交流盛会,在这里,隆庆祥感恩会员,矢志在2018年里奉献更好的品牌、更丰富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

  TAweekly:此次是第五年邀请会员聆听高雅音乐,隆庆祥希望通过此种方式,向会员、向行业传递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品牌文化?

  李艳艳:隆庆祥连续五年邀请会员在国家大剧院聆听音乐会,首先要表达的是对会员的感恩之情,此外,高雅音乐与高级定制融合,也是为了引导会员对隆庆祥品牌有更多的了解,将品牌理念和追求极致的价值观传递给会员,促进彼此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

  TAweekly:岁末年初之际,您如何评价隆庆祥走过的这一年?

  李艳艳:2017年,隆庆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产品方面,隆庆祥传统西装制作技艺获得了北京“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殊荣,2018流行趋势暨定制新品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获得了中外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与赞誉;在渠道方面,隆庆祥致力于打通线上线下O2O模式,使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品牌、与品牌互动;店面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新店面、新形象陆续面世,增加了顾客的体验感。2017年末,隆庆祥还举办了此次答谢客户的活动,并获得了“201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10大优势品牌”的荣誉。2017,隆庆祥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隆庆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注定是为了更耀眼的明天。

  TAweekly:2018年,隆庆祥将以哪些举措来回馈客户?

  李艳艳:对于服装企业而言,产品和服务至关重要。2018年,隆庆祥将继续秉承匠心,适时捕捉“时尚化、个性化”的行业大势,计划推出“都市新贵”系列服饰,该产品更加时尚,既突出尊属感,又具时代性;女装品类也加大了研发力度,目前正在店铺内进行试推。2018年,隆庆祥将以产品提升为基础,着力做好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保证令客户耳目一新。

 


 

  嘉宾对话

兼收并蓄正是老字号精神

访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健

  隆庆祥2018新年感恩客户答谢会以更具包容性的方式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不分年龄、不分国界,这值得更多老字号品牌学习。

  TAweekly:您是第几次参加隆庆祥感恩客户答谢会?您对本次音乐会有着怎样的期待?

  张健:我已经是第五次参加了,可以说是年年都来参加。首先,我期待聆听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此外,我更期待隆庆祥作为百年老字号品牌,能够贯彻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质量强国”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指导方针,能够越做越好。

  TAweekly:对于隆庆祥以音乐会的方式回馈客户,您认为将对品牌和客户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更多老字号品牌来说,有哪些启示?

  张健:隆庆祥通过音乐会与不同年龄层甚至全世界的消费者进行沟通,这种跨界的营销模式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尤其是对老字号品牌而言很具有借鉴意义。

  在人们的认知中,老字号品牌往往颇具年代感,容易被划分至固定的年龄阶段,而以音乐的方式与更年轻的消费者建立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实践

访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杨建业

  隆庆祥用这种跨界的方式深化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加深互动,正契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让文化深入人心的重要目标。

  TAweekly:辞旧迎新之际,聆听一场高雅的音乐会,您有怎样的特别感触?

  杨建业:我对这种以音乐会答谢客户的方式非常喜欢,这也是一种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传承,同时更注重当代的社会实践,当下,非物传承的目标之一就是“非遗的深度实践”,让非遗贴近当代百姓生活,贴近当代社会需求。所以,隆庆祥通过音乐会的形式来宣传品牌、宣传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老字号品牌、非遗文化如何被当代人接受和喜爱,正需要企业多动脑筋、多尝试。

  TAweekly:隆庆祥一方面秉持匠心、承袭传统,另一方面又善于跨界、创新服务,对此您如何评价?

  杨建业:跨界是一种非常受大众喜爱的潮流,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隆庆祥秉承匠心,却不墨守成规,深入圈层文化进行整合、凝聚,基于创新的同时又深化了客户服务类型,是一次非常勇敢的尝试,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宣传的事情。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